APP下载

论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

2017-07-31宋薇

中文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总书记习近平

宋薇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新思想和新论断,这些新思想和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文化建设思想 理论贡献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269-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高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

回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同时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以民为本”、"和而不同”、"厚德载物”,这些精神特质和独特的价值追求,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华夏文明的沃土上得以发展,中华文化的深层基因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之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中华文化是国家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它對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经济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基本前提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命脉”,充分肯定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取得初步成效。这一战略布局的实施与开展,必须把文化建设纳入到整个体系中来构建,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达成的共识。文化建设中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法治文化等建设都与"四个全面”的实现紧密相连,同时,文化建设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

二、突出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针

倡导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聚同化异、互学互鉴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丰富的对外文化关系思想,认为不同国家拥有着不同的精神文化特质,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有利于推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同时可以改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推动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吸收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世界文化的关系中,提出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实现聚同化异、互学互鉴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

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整个国家文化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性质和方向。中国共产党要想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就必须突出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观点,他认为是否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首先就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工作导向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是文化建设的享用者,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要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胜利、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党与群众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创造辉煌。党的文化建设担负着着凝聚群众力量的重要任务,因此,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导向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面阐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十八大以后党的文化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只有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家园的构建、为文化强国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所以,习总书记指出价值观的建设是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传统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全面而深刻的论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在他看来,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要妥善处理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基本关系就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系统阐释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我们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来发展现代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文化自信奠定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

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将文化自信列入"四位一体”系统当中,深刻体现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可以说文化自信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源动力,是凝结中国精神的向心力,是弘扬中国文化的助推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充分肯定本身所拥有的文化价值,并积极加以实践,以保持文化建设的永恒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张小平.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李国泉、周向军.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理论创新发展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总书记习近平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