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亟需换挡升级

2017-07-31徐舜胡安全

中文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动力中国共产党群众

徐舜+胡安全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255-01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已经三年多时间了,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确实存在着改革动力疲软不足的问题。中国改革动力生成的一条重要经验表明 ,改革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应对和有效处理各时期重大矛盾和危机中突破和前进的。这关键是要把握好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激发和释放十三亿人民群众的活力。另一方面,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保障中国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从中等收入大国迈向高收入强国的必经之路和历史机遇。中国经济欲保持中高速发展势头,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社会结构,亟需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持续推动改革动力的换挡升级。

改革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70年代末,中国面临着诸如生产力发展缓慢、多数农民生活贫困等严重的经济政治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安徽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分田包干到户秘密会议几乎同时举行,表明中国社会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历史临界点。中国社会几乎是上下同心、不约而同地要求改革,要寻找一条活路和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找到了这条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经济政治风波,东欧苏联相继剧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同时加快了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大胆地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来进一步地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经过十年左右的艰苦努力,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并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因此而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并在经济总量等指标上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国。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

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进步进入新阶段、中国国际地位进入新层面的客观需要。其一,经过3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也逐步出现了诸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够、原有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局部社会矛盾冲突多发、外部压力威胁持续增大等新问题。现在是,中低收入群体需要稳定工作和增加收入,中等收入群体需要社会安全和民主法治,全社會需要公平正义和健康环境,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增强治理能力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等。因此,当代中国亟需新一波的改革,即全面深化改革。其二,改革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是因为这轮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大都具有系统性、顽固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些矛盾和问题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力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还远远没有被激发和释放出来。中国经济现在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旧动能应逐步退出,新动能要逐步产生并发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能否实现新旧动能的成功转换,取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否顺利展开,取决于资源和要素能否高效率地、顺畅地向创新和创造的产业、行业和企业转移,取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二是,由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更好”职能仍然没有完全正确行使,所以中国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还没有完全实现。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高风险阶段。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经济形式的多样化、贸易交流的开放化等给我国经济既带来了生机活力,也引起社会矛盾、摩擦甚至冲突的易发、多发和频发。能否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取决于政府能否正确发挥市场失灵和社会失序情况下的良好作用,取决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和发展。

推动改革动力换挡升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一是,中国改革动力的生成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改革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应对和有效处理各时期重大矛盾和危机中突破和前进的。改革动力生成于重大危机的压力和中共对变革中国社会重任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这两个“勇于”既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也显示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必要性、迫切性;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亟需更加强劲有力的改革动力,亟需改革动力的换挡升级。所谓改革动力的换挡升级,不是要完全改变、甚至否定原有的改革做法,而是要在以往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直面全球科技新一轮革命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趋势,直面中等收入大国十三亿人民迅速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直面国际关系和国内关系日益复杂化条件下提升政党领导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和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

推动改革动力换挡升级的关键在于把握好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真正发挥社会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和释放十三亿人民群众的活力。最强劲的改革动力源自于人民群众的创新和创造。要增加社会自由供给,激发人民群众创业、创新和创造的潜质、潜能和潜力。全面深化改革动力的核心,最终还是要靠全国所有企业和家庭的创新和创造,靠全国所有县区、乡镇街道和村庄社区的创新和创造。十三亿人民创新创造的潜能是无穷的。发达国家几亿或几千万人口能创造出那么丰富的财富,何况十三亿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呢。要增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分配,使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增加权益获得感。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在改革过程中有获得感。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公共权益和切身权益应该会、必须会大范围地大幅度地增进。一定要让人民群众看到自己各方面的权益随着改革的推进而有明显地增长和增加,从而使亿万人民群众真正地积极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

另一方面,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勇气,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保障中国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世界现代化历史表明,自由、市场、民主、多元等价值在增进物质文化财富、促进创新创造的同时,必然会相应地提出对法治纪律、政府管理、集中统一、领导核心的客观需求。正确处理自由与纪律、市场与政府、民主与集中、多元与核心等关系,不偏废任何一方,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也在党。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是改革动力最重要的主体,担负着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和推动习总书记所说的“自我革命”。所谓自我革命,就是政府和国家要划清、划对、划准与市场、社会的权益边界,不包揽一切,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需要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增强对政府自我革命的领导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成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坚定最强劲的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中国百年变革的决胜阶段,是三十多年来持续改革的特定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招,是中国破解“中等收入陷阱”、从中等收入大国迈向高收入强国的必经之路和历史机遇。只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持续推动改革动力的换挡升级,持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潜力,中国就一定能够使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社会结构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动力中国共产党群众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