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如何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2017-07-31高云

科技视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师生关系高职院校

高云

【摘 要】高职院校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分析了导致当前师生关系中出现不和谐现象的因素。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高职院校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应该呈现以人为本、相互尊重、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特征。当前师生关系中在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关注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师资力量、校园氛围四个方面。

【关键词】师生关系;高职教育;高职院校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harmonious teacher - student relation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discordant phenomenon in the curr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hools. In the face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new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oriented, mutual respect, mutual encouragement and common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new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our aspects: training objectives, management system, teachers and campus atmosphere.

【Key word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高職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输送的大量职业化人才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情况千差万别,基本素质逐年下降。面对此严峻的形势,高职院校积极应对,更加致力于自身建设。其中,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1 高职院校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助于师生双方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得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将对学生满腔的爱护与学识的传播相结合,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指导,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新知识新体验,满足自身的成就感。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对教师心怀敬佩,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受到教师为人处世之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得到人格的全面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尊师重道的传统,但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全面掌控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绝对权威使得学生无法表达不同意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更谈不到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的格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各项资源和服务的获得方式更为便捷,出现了在教师和学校之外获得学习和教育的更多途径。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寻求自由、平等和个性化的发展,社会环境向着公平和谐的目标前进。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为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毕业生不仅具备企业和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创新性和想象力,与时代和行业接轨。高职教育只有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才能保证高职教育顺利达到培养目标。

2 高职院校当前师生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

当代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日新月异,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了高职教育中的师生关系[1]。

2.1 学生

我国教育体系的遴选制度使得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往往基本素质不如本科院校,近年来,各地生源数量普遍趋向减少,导致高职院校之间招生竞争激烈。随着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和单招制度的比例逐步增加,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基础普遍下降。现在的高职学生较之以往,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开放,自主意识更强,对于自身和外界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存在自控力差、独立性差、学习基础差等问题,导致容易产生学业困难和人际交往问题,对于未来缺乏奋斗目标,仅仅满足于及格和毕业。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希望教师尽量简化教学内容,不要布置过多过难的任务,将通过课程考核的希望寄托在教师的“画重点”和“高抬贵手”上。他们对于严格要求的教师则怨声载道,在评教时常常压低此类教师的分数,而更喜欢那些放低考核门槛而且在课堂上不过于严格的教师。如果听之任之,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2.2 教师

与高职生源的基本素质下降相对比,高职教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各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生学历,甚至博士学历也不少见。高职教师在自身的学习生涯中均处于优势,在毕业前时往往是家长、教师、学校眼中的佼佼者。他们习惯于和能力相当的教师和学生交往共事,毕业后也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和与学生相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按照自己做学生时的感受来衡量目前所教的学生,从而产生较大的落差。他们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只是通过了教师证的相关学习,并未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 所以他们尽管绞尽脑汁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关心学生,仍然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与学生产生隔膜和冲突。他们自覺付出的劳动没有能够收获相应的成果,导致对教学产生厌倦和无力感。同时,学校的层层考核管理、职称升迁的评定又使得高职教师疲于奔命,更疏于与学生交流。甚至部分高职教师认为,只要和学生搞好关系,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2.3 学校

高职院校面对当前严峻的招生形势,较之以往更多地关注招生数量,因为只有招到足够的生源,才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高职院校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严格和详细的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过于关注硬性指标,追求亮点,而对于完成的实效并未考量,管理缺乏人性化。管理层面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却忽视了教师也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持续培养。高职院校生源已变化,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并未与之及时相适应,忽视或低估了高职教师在难度增大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中的隐性付出。高职院校繁复的考核管理让高职教师日益感觉“压力山大”,疲于应付,无法静心专注自身工作,只能减少日常教学工作的 精力,又何谈去维系无人关注的师生关系。

3 高职院校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高职院校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应该呈现以人为本、相互尊重、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特征[2]。在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关注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师资力量、校园氛围四个方面。

3.1 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认识到现在的高职教育的复杂性,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高职教育接受的是复杂的生源,但并非只对学生面向岗位进行职业培训,而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行业变化。高职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结精神,帮助学生顺利踏入社会,展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了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使得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同时,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不仅在学校里收获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得到基本素养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和专业的熏陶中完成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蜕变。

3.2 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应科学化、人性化、实效化。高职院校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必须有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作为全面的保证。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应进一步完善,既符合当前实际条件,也体现出对教师和学生的同等关爱,尤其是在制度上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学生的过度维权。高职院校在管理中应注重各项工作的实效性,既让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又具有一定的柔性程度,既通情又达理,使得高职教育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得以维系。

3.3 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专业水平较高,但在处理好师生关系方面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提升教学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当前,各项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新的教学手段也纷纷涌现,高职教师应积极学习并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相结合, 使教学活动能符合学生的特点。高职教师还应丰富自身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尊重和关心自己所教的学生,增加课内外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缩短心理距离,真正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3]。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悦纳自身和他人,共同投身于学习活动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作用。

3.4 校园氛围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力地支持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高职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对话机制,保证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能够及时顺畅地进行信息交流,使得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避免了师生关系的隔阂。学校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大力倡导尊师敬师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也应对教师开展法律、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教育,培养教师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学校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共同参与的机会,让师生在活动中增强交流,加深感情,促使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为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了契机。

高职院校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全体人员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全方位投入其中,认真思考,共同努力,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春艳.新时期高职不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问题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5:229.

[2]王以雷.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6.36:59-61.

[3]杨丽彬,芦净,刘爱云.做好善导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赤子(中旬),2014.2:388.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师生关系高职院校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