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助北京提振新丝路软实力
2017-07-31
香港《南华早报》7月30日文章,原题:一带一路和书籍,中国正如何在马来西亚、老挝和泰国努力扩展软实力当娜孜拉结束中学学年时,成绩优异的她成为马来西亚许多大学希望招收的学生。但她申请就读了中国在马开办的首所高校——去年开始招生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简称厦大马校)。如今,她很满意自己的大学生活。
这所距其中国母校近3000公里、但距娜孜拉家乡仅10分钟车程的卫星校园,已成为中国决心沿古老丝绸之路提振影响力的写照。中国称赞该倡议为新型全球化,合作不但涵盖基础设施、商业,还涉及安全事务和教育等领域。
迄今,中国已在别国设立4所大学(原文如此),其中3所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老挝、马来西亚和泰国,还有98个海外合作办学项目及1个日本分校。
专家认为,输出教育如今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方式之一。“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倡议,还反映出中国正寻求在全世界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将通过大学在受新丝路影响的国家内开展更大规模的攻势。娜孜拉即是受益的众多外国学生之一。
中国教育部承诺到2022年将与其他国家合作建立22个海外科研中心,未来3年中国每年面向新丝路沿线国家公派留学生2500人,并在未来5年内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研修。
专家说,若“一带一路”仅依赖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影响力,一些国家可能担心经济上依赖中国。但输出教育不会引发类似担心。最近10年来中国高校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因此,新丝路沿线较为贫穷国家欢迎中国人办学并培训当地学生。中国将证明这个倡议产生双赢效果。
中国高校的海外分校毕业生还将为“一带一路”提供至关重要的元素:为(正纷纷进入沿线国家的)中资企业培养急需的当地高素质人才。曾任中国驻印度外交官的复旦大学副教授林民旺说,“中资企业到欧美国家,能轻松地在当地找到会说汉语的翻译。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如说印度,此类人才不好找。”如今,在慷慨的奖学金支持下,来自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学生正在厦大马校与中国同学并肩学习。这所最初曾被马来西亚用来令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分校已成为中马友谊的见证。
这并非北京首次通过输出教育赢得朋友和影响力。近年来,传授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已入驻130个国家的500多所大学。老挝许多人也正受益于中国在该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去年从老挝苏州大学毕业的萨撒索恩已被某中资银行录用,“老挝年轻人就业很难,但会说中文的都是香饽饽。学中文的大学毕业生每月起薪700美元,其他毕业生最高薪水才210美元。”这已引发当地人对中国教育的兴趣激增。▲
(作者柯克·苏库马兰,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