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金融教学所存在的短板分析及优化策略构建

2017-07-31周鼎

时代金融 2017年18期
关键词:短板优化策略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教学的职能地位,当前有必要对大学金融教学所存在的短板进行分析,并在校本要求下优化其现有的教学模式。目前的教学短板反映在:教学意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优化策略则可以围绕着:强化大学金融教学的职业化导向、开展教学调研改观教师教学意识、校本要求下提升金融教学匹配度、多部门协同下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金融教学 短板 策略 优化

作为应用经济学类课程,金融教学不仅存在于经济类专业中,也存在于管理类(如,会计学)专业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教学的职能地位,当前有必要对大学金融教学所存在的短板进行分析,并在校本要求下优化其现有的教学模式。从调研中可知感知到,大学金融教学现状所折射出的形态便是,较为突出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却忽略了面向学生未来岗位需求的操作实务。在突出理论基础时,部分教师也习惯于借用新古典范式,并以数理经济学方法来探求金融课程中的诸多模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随着高校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那么在对待大学金融教学时也应重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由此,以具体的工作岗位要求为导向,便能使大学金融教学在内容的取舍上做到有的放矢。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大学金融教学所存在的短板

具体而言,大学金融教学所存在的短板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意识方面所存在的短板

在本文开篇之处笔者就已指出,大学金融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下功夫。职业能力主要涵盖了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两个要件,而且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更为重要。但从现阶段的教学反馈中可知,因部分教师普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仍习惯于聚焦于金融理论范畴,并以金融模型教学作为教学主线。无论是西方金融理论(大学金融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本身,还是其对实践的指导价值,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受到一致批评。

(二)教学设计方面所存在的短板

教学设计构成了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前的大学金融教学中,教学设计仍主要拘泥于教材体例。前面已经提到,大学金融教学可以存在于经济学类专业之中,如国际贸易;也可以存在于管理类专业之中,如会计学。但从中可以知晓,二者在大学金融教学的功能定位上并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讲授大学金融时,应结合专业岗位要求来展开。然而,目前的同质化教学设计显然构成了大学金融教学的短板。

(三)教学评价方面所存在的短板

在教学过程中起控制职能的教学评价也存在着短板,这里的短板分别存在于课堂教学评价和期末教学评价之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适应,课堂评价模式一般以课堂抽问和提交课后作业来实施,这种具有应试教育特征的评价模式显然无法培养学生的金融探究能力。通過期末闭卷测试来实施的评价,同样以应试和突出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而无法担负培育学生职业能力的重任。

二、短板形成的原因分析

就以上短板形成原因而言,可将其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

(一)大学金融教学中的职教氛围缺失

从大学金融教学中的师资队伍构成来看,他们大多数都缺少企业工作履历,而是从“高校到高校”。这就使他们的职业成长过程中,缺乏对职教理念的理解和应用。再者,尽管目前诸多高校都在向职业化人才培养方向转型,但毕竟缺乏足够的参照和成功案例,进而也导致了在目前的大学金融教学中缺乏职教氛围。不难理解,在缺乏职教氛围的教学团队中,将难以构成推动大学金融“职业化”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二)大学金融教学中的课程创新滞后

课程创新的必要性从适应不同专业背景的需求中便能获知,而且只要在课程创新的驱动下,才能使大学金融教学改变传统的同质化教学设计形态,而是以具体专业岗位需求相契合的态势下来展开职业化教学。然而,目前在大学金融课程创新中存在着一种误区,即金融教学团队缺少与各专业所在院系沟通和交流的意愿,进而就难免使大学金融课程创新流于形式化。可见,滞后的课程创新结果,无利于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整体建设。

(三)大学金融教学中的部门协同缺位

这里主要针对教学评价短板形成的原因分析,而这在大学金融教改中实则已从方案角度给予了优化。尽管评价机制在教改方案中得到了优化,但在落地过程中则可能面临教务部门的否定,甚至诸如国际贸易、会计会等专业所在院系,也可能对优化后的评价机制提出操作层面的异议。可见,在高校职能化管理模式下,便会因职能结构之间的相对封闭性,而无法获得部门协同的支持。

三、优化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优化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强化大学金融教学的职业化导向

强化大学金融教学的职业导向,需要从高校管理层的视角来给予推动,并通过对金融教学团队开展职教理念岗位培训来具体展开。目前,在大学金融教学中植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元素,这在教学团队中已达成共识。这里的难点则在于,如何具体落实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元素,而这在缺少必要参照的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为此,在强化职业化导向的基础上,应以教研会的方式来激发起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

(二)开展教学调研改观教师教学意识

强化职业化导向的目的之一,便在于提升大学金融师资队伍的职教理念,并能将这一理念很好的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使教师获得这一理念,除了需要开展常规岗位培训之外,还需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来给予推动。“走出去”主要体现在,高校应安排金融教学师资前往学生的主要就业领域进行调研,在与企业方的交流中来提升自己的职教意识。“请进来”则可以在校企合作机制下,邀请企业方代表来为教师做专题报告。

(三)校本要求下提升金融教学匹配度

提升金融教学的匹配度具体指向了应植根于不同的专业岗位需求之中,而这时还需要在校本要求下来有序展开。具体的措施包括:第一,金融教学团队应与包括国际贸易、会计学在内的专业核心课程师资保持良好的业务沟通态势;第二,在以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和出路为导向,通过案例设计、教材体例改造、校内教参编辑等多种途径,实施分专业的大学金融课程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就能显著增强大学金融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四)多部门协同下实施教学评价改革

多部门协同的关键在于,需要让教务主管部门支持金融教学团队的教学评价创新模式,进而在评价方式上给予承认。另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设计。笔者建议,应将评价改革的重点放在专业实训环节。如,在会计学实训环节中,学生可以组成项目小组,围绕着商业银行放贷风险管控措施的构建,来模拟完成特定放贷的风险评估报告。教师针对小组所提交的风险评估报告,来综合给出评分。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尽管本文聚焦大学金融教学改革问题,但所得出的结论仍然适用于其它经济管理类的通用課程。这里需要强调的便是,无论大学金融教改朝向何方,其都需要遵循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而理论系统知识应做到逻辑连贯和够用。

四、小结

本文认为,作为应用经济学类课程,金融教学不仅存在于经济类专业中,也存在于管理类专业中。因此,在实施大学金融教学中应建立专业岗位需求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金融课程的职能优势。然而,目前在大学金融教学中存在着三大短:即,教学意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通过主题讨论,优化大学金融教学的策略,可以从:强化大学金融教学的职业化导向、开展教学调研改观教师教学意识、校本要求下提升金融教学匹配度、多部门协同下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参考文献

[1]陈柱.高校金融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计算机,2014(16):27-30.

[2]王维璐.高校《国际金融》全英教学的可行性及问题解决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旬刊,2007(8Z):41-42.

[3]易金平,雷蕾.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研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3(11):284-285.

[4]徐林.计算金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大学教育,2014(8):94-95.

[5]朱尔茜.我国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3(3):108-111.

[6]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2-25.

作者简介:周鼎(1983-),男,汉族,湖南望城人,长沙理工大学金融专业本科毕业,武汉大学工程硕士,经济学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

猜你喜欢

短板优化策略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