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天有个约会
——丁酉早春二月安康写生记忆
2017-07-31王文英
文/王文英
和春天有个约会
——丁酉早春二月安康写生记忆
文/王文英
一带一路系列:
和春天有个约会。
是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每个春天都落不下的相约。只要自己走得动,当草色遥看刚刚有点意思,就纷纷背上画板进山赶春了。
在我成为自由人的这两个春天,哪一个,我都不敢怠慢,毕竟生命中那么多春天毫无觉察就溜走了。所以,当春风刚刚露脸儿,我就开始跃跃欲试了。
去年山西吕梁,今年陕西安康,都是我不曾到过的地方。但吕梁的黄土高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黄土高原不用涉足脑中就有储存,何况我还曾到过写生地吕梁碛口黄河对岸的陕西榆林。
安康我没到过,脑中也没有储存,哪怕是一张影像,对我的吸引可想而知。所以,当这个春天在望的时候,北京水墨行动组委会主任薛晓喜打来电话,问我陕南安康写生去不去,我忙不迭地回答:去,一定去。
我是关中人,很小就到了北京。在家乡的足迹多在关中平原一带,说到陕西脑中闪回的不是八百里秦川,就是蓝花花儿的黄土高坡。虽然小的时候跳的绳子上串满了小竹节,妈妈也经常做醪糟给我们吃,生活中这些与邻居四川有些相似的细节,没有让我对它隔壁的家乡南部有什么特别的认识。
说来也怪,四川这些年我没少跑路,却一直没有到过离它不远的陕南。
写到这儿,想起一件旧事。多年前曾经出差四川广元,也曾在刘备当年入蜀的蜀道上溜达过,蜀道的另一头就是陕南最大的城市汉中,也知道汉中有两大宝贝是我想要见的:褒斜栈道里的《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还有《石门颂》。这两件宝贝是汉代摩崖石刻的代表,是书法人膜拜的对象,早年学习书法我没少用心过。
却不知道为什么,公务结束,随着大部队原路返回比汉中远很多的成都再回北京。路上遇修路,绕了很远,天黑透了才进了成都城,不得不再留宿一宿。一路颠簸,一路的后悔。
随性,不愿给人添麻烦,让我人生里多了好多的擦肩而过,当然也少不了后悔。
没有到过也没有概念的安康,说起来我又不陌生,因为有熟悉的人曾在那里工作,知道富硒的自然条件让安康名气在外。当然,仅此而已。
在西安下了火车,坐上大巴车出市区,两边巍峨绿盖的山峰就像王安石诗中写的“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就是秦岭的腹地了。我生活的北方这个时候,山还没有完全从睡梦中醒过来,而秦岭早就一派生机盎然了。曾经从北京坐火车去四川德阳,在秦岭里穿行过。火车行进在谷底,对秦岭的感受只有八个字:山势高峻,山峰密集。同是坐车 ,但坐在大巴车上不像坐在火车上,只能看到一侧的景,多维的空间里,至少能看到三维的景物,感受自然不一样。
穿过长长的终南山隧道,秦岭就在身后了,迎面而来的山都称大巴山了,山势明显平缓了很多。没有想到这个18公里世界第一的公路隧道两边,形同两个世界,也彻底明白了为啥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地理分界线了。
隧道南边的安康人风俗语言有点“川化”。写生的第一站安康的紫阳县,距离西安二百多公里,距离四川达州也二百多公里,气候风俗语言生活习性与关中大不相同,却与四川的相似度有8分。外来的人初次到紫阳会以为一不小心走过了入川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二百多公里的空间变化,风、俗都不相同,这点儿小发现,只能说明平时走的路过的桥还是太少了。
行万里路,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就够了,但对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来说,行万里路还只是个开始。
发源于秦岭的汉江穿过安康,让安康有了江南秀美的味道,但逶迤的大巴山又让安康多了蜀国麻辣的风情。
紫阳的毛坝镇是安康与四川的边镇,风俗更近四川,然山中比四川山里开阔,风景也更妩媚,尤其是早春二月。满目鲜活的影像,色彩的斑斓,色阶的丰富,自然的丰盈,又一次令研究色彩和形象的我相形见绌。
山上的植被由鹅黄到老绿不知过度了多少色阶,梯田里山坡上叫得上叫不上名的各色庄稼蔬果花花草草,而黄灿灿的油菜花、红赭的坡地最是耀眼醒目,好像一不小心掉在了颜料堆里。梯田也因了这不同的色彩,宛然画家笔下看似漫不经心又匠心独运的图画铺排在山坡林角溪边。黄、白色的墙,灰顶的民居似画中的点睛,恰到好处地散落着。小桥流水人家,路转溪桥忽见,山静得真个似太古。踏着山果落英行走在山道上,就像行走在王维的那些辋川诗里,静寂里只听得见“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醉在美景里的画家们,刚刚支上画架,一场不期而遇的倒春寒来了,驱走了阳光,带来了一天接一天没完没了的雨雪、湿冷,还有惆怅。
恰是这场可遇不可求的春寒,让我和伙伴儿们感受了春与冬的博弈较量,欣赏了春与冬相撞的奇异美景,领略了自然的神奇。虽然不能对景写生,但雪里行走看景更是一场视觉盛宴。银装素裹里的多彩世界,就像戴了一副多棱镜,景色重重叠叠;山路深处的溪水木屋、布满青苔的溪石树木,感觉又像进入了林海雪原。此刻的遇见怕是今生很难再有第二回了,早一步晚一步,都会擦肩而过,不能不生起很深的珍惜,好在现在的数字影印技术,除了心中的影,还可以留下现实的影。
一日行走近二万步,惊喜、富氧离子让人感觉不到疲倦,只有意犹未尽。
行走在山里,少不了要麻烦当地的山民。他们会热情地招呼陌生的你喝杯热茶,喊陌生的你进屋暖和暖和,邀陌生的你和他们一起用餐。坐着人家的小板凳,享受着热茶,却想不出什么回报,暖暖的心里飘进两个久已想不起的字眼:淳朴。
淳朴在当下就像清洁的空气,稀缺。
这里虽然是贫困地区,却没有颓败的气息,房屋无论新旧,院落都整洁干净。山路尽头的一户人家,背靠青山,溪水门前过,客厅墙上挂着电视,厨房里有整体厨柜灶具,山岩流水边的卫生间里放着洗衣机,门外小桥边立着几块长满青苔的大石头。可惜家只有老人守着,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
只是遗憾山里传统民居不多,多的是与城市接轨的外贴瓷砖方正的水泥小楼。听安康本土画家,也是我们采风的总接待李天海说,他上次陪西安的画家来的时候,老房子还很多。
这些不起眼的老房子,承载着地域的文化和传统。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开发建设蒸蒸日上,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片片刚刚开发的处女地,什么都是新的。
忽然想起在报纸上读过的一则故事。一个美国小伙子,办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的内容,和他的生活没有关系,与他生长的国家也没有关系,而和万里之外的中国有关。当他知道中国丰富生动的方言正在消逝,于是,有了这个网站,专门收集中国的方言。
开始担心,下次我来的时候还能不能见到老房子,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还会再来,用画笔、用镜头收集记忆这些老房子。
常听人说,画家足迹的后面跟上的是旅游大军,不知道陕南安康紫阳的山里会不会因为画家的到来也热闹起来。祈祷山民们不用出山打工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但不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更祈祷民风能够淳朴依旧。
(本文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责编/唐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