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任务”委托代理关系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2017-07-31郑小碧
郑小碧
(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基于“双任务”委托代理关系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郑小碧
(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绩效对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从高校管理者与青年教师二者信息不对称出发,构建教学与科研“双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青年教师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最佳激励效果与青年教师个人努力配置、风险厌恶程度、任务的相对重要性及相关度有关。为激励青年教师,应建立青年教师正负加权激励机制,优化管理者与青年教师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教学与科研“双任务”分类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的退出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委托代理
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简称“双任务”)是高校教师的核心活动,高校教师对“双任务”的完成效果决定了他们的学术地位。当然,就不同类型的高校而言,教学与科研对教师的相对重要性和贡献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双任务”的投入选择问题[1-2]。在高校教师群体中,青年教师是高校科研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无论他们是教学科研并重型,还是教学为主型或科研为主型,持续激发青年教师有效投入“双任务”活动,都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潜力与后劲[3]。从当前高校实践看,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一定的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如“青年教授计划”“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新进博士首聘期”等激励机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效能还不尽理想,其核心表现在于相关激励机制没有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考核重科研轻教学,以及重青年教师引进但忽视过程性“双任务”考核。事实上,国内外学者就高校青年教师激励,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4-6]。本文从高校管理者与青年教师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对高校青年教师“双任务”激励机制进行分析,揭示其“双任务”的行为特征和规律,这对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和培养体系,理顺高校管理服务关系和优化科研教学资源配置,进而推动高校创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双任务”关系特征
高校青年教师的“双任务”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激励结构,二者协同发展共同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才。
1.科研任务对教学任务的促进作用
(1)科研是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青年教师所研究和关注的都是当前国内外的重要学术热点和社会发展问题,因而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往往有利于其将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教学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案例[7]。因此,科研任务的有效完成就成为青年教师在短期内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2)科研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团队式教学能力。在当前国内外科研工作架构中,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并非是单枪匹马,而是通过组建科研团队促进科研课题攻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迫切需要教学团队的支撑,科研团队的特点往往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团队式教学能力提升,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3)科研成就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亲和力。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青年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群体,其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相对稚嫩,科研是培养其教学亲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青年教师的科研任务取得较好的成绩,自然有利于促使学生增强对青年教师的亲和力和信服力,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青年教师师生教学共同体,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
2.教学任务对科研的推动作用
(1)教学任务及过程是科研任务及选题的重要来源。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是自高校毕业后开始从事的第一份教学工作,因而其教学内容、选材往往是新鲜且与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紧密相关的。正是由于此种教学特点,青年教师的教学磨练过程往往有利于其从中提炼、挖掘出重要的研究课题。如在讲授有关“一带一路”的国际贸易相关课程时,青年教师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关注,有利于其从中发现“一带一路”市场化运行机制等重大课题,从而推动其科研工作。
(2)教学任务推动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进程。教学工作往往是安排在一个学期内的短期活动,而科研工作周期则更长。教学工作的短期性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加快科研工作进程,让更多的科研工作成果在短期内转化为教学成果。由于青年教师在短期内更需要出科研成果,因而教学任务的开展往往有利于其更快地开展科研工作,从而也有利于科研任务与教学任务在短周期内的协同发展。
二、高校管理者与青年教师的委托代理关系
高校管理者与青年教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冲突的委托代理困境,双方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分析高校管理者与青年教师之间的激励关系,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激励效率。
1.管理者与青年教师的委托代理关系特征
青年教师的激励是一个将校方的战略意图落实为其科研与教学行动的运行过程。如果将高校校长及校领导集体视为一个代表校方利益的委托人,而将青年教师视为一群具有各自独特利益的代理人,可清晰地发现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具有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特征,即高校需要将学生的教学、科研绩效的完成等各项目标委托给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去完成,而青年教师则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双任务”的代理人,其代理完成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整体的科研与教学绩效,甚至决定高校的社会声誉。在此过程中,校方将其职能委托给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执行,以解决管理者与青年教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冲突的问题。
2.管理者与青年教师的委托代理效应
在高校管理者与青年教师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代理人(青年教师)拥有委托人(管理者)所不具有的专业知识或独特信息,或者因为管理者的监管成本过高,从而使得青年教师激励不足,甚至出现管理者与青年教师之间目标冲突的困境。青年教师具有管理者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或私有信息,后者如果不能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青年教师的行为选择则有可能会与管理者所希望的方向不一致。同时,由于管理者无法观测到青年教师的一些行动,或者观测这些行动的成本使管理者无法承担,那么这时如果激励不适当,青年教师可能会选择与管理者目标不一致的行动。在高校管理实践中,青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目标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是常态,这直接导致青年教师常常不能完全按照校方的利益和目标行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偏离管理者的整体目标,从而管理者由于难以掌握信息而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往往比较低效。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青年教师的激励核心在于如何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最优化地按照管理者目标实现教学与科研资源的配置,提升高校管理绩效。
三、基于“双任务”的高校青年教师委托代理模型及影响因素
高校管理者(委托人)与青年教师(代理人)之间通过构建基于双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而系统揭示委托代理关系下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影响因素。
1.基本模型
假定青年教师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双任务”,管理者与青年教师是委托代理关系,青年教师的努力程度向量为e=(e1, e2),其中,教学努力程度为e1,科研努力程度为e2,管理者根据青年教师的努力程度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严格递增凹函数π(e1, e2)为管理者的期望收益,严格递增的凸函数c(e1, e2)为青年教师的努力成本,如花在教学或科研活动中的时间、精力等;x=μ(e1, e2)+ε为青年教师可观察的信息向量,其中,e1和e2决定可观测信息,ε为随机变量,它服从正态分布且均值是0, x=[x1, x2]为其协方差矩阵。青年教师不同的努力水平决定了不同的信息集合,即x1,2=μ(e1,2)+ε1,2。此外,假定青年教师的工资函数为:
其中,βT=(β1, β2, β3, …, βk)为管理者的激励值,因而青年教师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其中,α+βTμ(e, e)为平均工资,γ为绝对风险12规避值,βTΣβ为青年教师的收入方差,0.5γβTΣβ为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双任务”的风险费用。在此基础上,管理者的期望收益为:
这里α只影响总收入的分配,不影响βT和(e1, e2)。给定βT和(e1, e2),α由青年教师的保留效用U0决定。因此,管理者面临的最大化激励问题是,应选择多大的βT,使总确定性等价收入最大,即:
最大化激励问题的相容约束条件为:
假定μ(e1, e2)=(e1, e2)T,即x1,2=e1,2+ε1,2。对于所有e1为正,那么激励约束简化为:
上式隐含了努力函数e1,2=e1,2(βT)。对(6)式求导得:
根据条件计算可得,管理者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其中,I为单位矩阵,π′为一阶偏导数。根据(3)式,πi=∂π/∂ei为从第i种任务上获得的边际收益,且假定eij=0(i≠j),那么(8)式可简化为:
此时,β(β1,β2)在最优化目标下相互独立,即青年教师教学努力与科研努力相互独立,其中边际成本变化率为cij,方差为。
当青年教师的科研努力观测度为e1,教学努力观测度为e2,那么有x1=e1+ε,x2=e2+ε,因而当eij=0时有:
2.影响因素
在(10)式中,如果青年教师的科研任务与教学任务相互替代,即c22> 0,那么β1较高,从而这将驱使青年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工作,而教学任务的时间投入则相对较少。同时,π1越大,则β1越大,表明激励值β1的高低与管理者的期望收益相关,而期望收益高低与青年教师个人能力、风险厌恶度、任务不确定性、相对重要性及激励环境密切相关。从“双任务”对青年教师的相对重要性看,管理者对青年教师的激励应进行分类有序激励。如对于选择教学科研并重型的青年教师,管理者不能以牺牲任何单一任务来换取其另一任务的业绩,要激励青年教师将更多时间投入相关任务,适当减少另一任务的激励程度,实现“双任务”的均衡激励。同时,为了防止青年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偏废,管理者应通过教学督导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努力信息进行有效收集与反馈,最大限度地观察青年教师的教学努力过程,并对此进行有效激励;通过青年联谊会等方式增强青年教师对高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逐步形成内生的“双任务”并重驱动,为高校今后的发展准备充足的青年教师后备力量。此外,从激励环境看,对于处于特殊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科研业绩奖励的巨大诱惑往往会导致他们偏废教学任务,因而管理者要激励青年教师更多地投入教学任务,那么就需要设置合理的青年教师教学激励值β1,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直接奖励,或者大幅度降低青年教师从事教学任务的机会成本,同时还需要不断优化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和发展环境。
四、结论及启示
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绩效对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基本模型分析发现,最佳激励效果与青年教师个人努力配置、风险厌恶程度、任务的相对重要性及相关度有关,在优化高校管理者与青年教师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分类、正负向及必要的退出机制对激励青年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青年教师正负加权激励机制,形成合理的个人努力配置格局。正负两种激励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影响很大。一方面高校要积极给予青年教师更大的激励权重,从而振奋青年教师努力工作的精神,并能持续地保持高昂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需要观测青年教师的个人业绩,根据其偏离管理者目标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惩戒与约束,提高其个人努力错配的成本。
(2)强化管理者的委托代理意识,优化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应审视自身与青年教师从一开始确定合同关系时就已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充分注意此种关系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时刻关注青年教师可能出现的代理问题,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明确和落实激励考核机制,克服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管理者要采用适当的信息收集机制,如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多方定期听取青年教师的诉求,从中收集相关信息,并将信息作为确定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变量。
(3)充分考虑个人差异性,建立“双任务”的分类考核机制。对教学科研并重型青年教师,应着力降低任何单一任务的机会成本,以避免出现用突出的单任务业绩弥补另一任务业绩的现象,实现对“双任务”的均衡激励;对教学为主型或科研为主型青年教师,应提高主导型任务的奖励,从而相应地提高辅助型任务的机会成本,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投入主导型任务,同时设置辅助型任务的最低业绩标准,由此引导青年教师不能完全偏废任一辅助型任务,实现对其“双任务”的主次协同激励。
(4)强化委托代理关系的有限博弈特性,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的退出机制。要让青年教师获取准确的委托代理信息,即青年教师在高校的服务并非是无限次重复博弈,而是有期限的有限次博弈。博弈的期限取决于青年教师的业绩表现及完成管理者委托目标的完成率。因此,在对青年教师的激励实践中,管理者要严格按照科研或教学任务的业绩实施退出机制,青年教师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业绩没有达到相关任务要求的,应按照既定方针解聘相关青年教师,以此形成良性、可预期的退出机制,从而激励青年教师将时间资源合理配置给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
[1] 康欣,谢永钦,梁小林.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高校教师激励模型研究[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5(3):187-190.
[2] 苏娜.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高校兼课教师的激励机制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6):26-32.
[3] 祝成林,张宝臣,郭丽莹.高职青年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2-45.
[4] SIOW A.Differential Fecundity,Markets and Gender Rol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2):334-354.
[5] 朱正一.基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的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探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5):38-43.
[6] 吴晶晶,高山.基于三维度激励模型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7(1):92-95.
[7] 王明洪,周玉凤.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3-28.
[责任编辑:张宝臣]
Research on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Incentive M echanism Based on Principal-agent Perspective of Dual-tasks
ZHENG Xiaob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Young teachers’ performanc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Due to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university adm inistrators and young teachers, a dual-task principal-agent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analyse young teachers’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best incentive effect is relevant w ith young teachers’ disposing of time, the risk-aversion degre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ask and incentive condi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of great signi f cance to build young teachers’ plus or minus weighted incentive mechanism, to optim ize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 inistrators and young teachers, to establish dual-task strati f ed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w ithdrawal mechanism so that the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can be mobilized and motivate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centive mechanism; Principal-agent
G647
A
1671-4326 (2017) 02-0072-04
DO I: 10.13669/j.cnki.33-1276/z.2017.039
2017-05-16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4SCG019)
郑小碧(1982—),男,浙江兰溪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共义乌市委、义乌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