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轰动一时的“灵魂照相术”

2017-07-31

新传奇 2017年23期
关键词:灵魂学会

民国轰动一时的“灵魂照相术”

民国初期,一群知识分子在中国掀起了“灵魂摄影”的风潮,还趁机复辟了扶乩占卜的古术。此灵魂照相术声称不仅能拍摄死人,还能拍摄仙灵,然而历史背后的真相却是一桩趁火打劫的生意。

为了揭穿灵魂照相,著名马戏团老板P.T.Barnum让摄像师给自己和林肯灵魂(右上角)拍了张合照

1918年,一本叫《灵学丛志》的杂志,发了篇文章让全上海炸了锅。单看标题,《徐班侯先生令甥陈纪方先生刚来函》,甚是普通。引起轰动的原因,是这位徐班侯先生已经去世好几个月了,文章里还附带了徐班侯的“灵魂照片”。

照片里有一个半身人影,虽然模糊却依稀能辨认出眼睛、鼻子和胡子嘴巴。徐班侯的亲属们信誓旦旦地说,这就是他本人的样子。

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得从灵魂照相的来源说起。

舶来的“灵魂摄影”

1874年,有位中国人不远万里跑到英国,他就是日后在中华民国担任外交总长的伍廷芳。

远渡重洋、学习法律的伍廷芳,深受震撼的不仅仅是英国的国力和学术,还有灵学。

伍廷芳在灵学上闻到了“家乡的味道”,甚至亲身去尝试了一种叫做“灵魂照相”的东西。

伍廷芳亲眼见到了照片里自己旁边隐隐约约的鬼影,回国之后对此大加赞赏并努力宣传。据说,李鸿章在访问外国时,也拍过这类照片。“灵魂照相”的第一波支持者们,还有最早倡导西学之一的严复,国民党的元老吴稚晖,精通医学的丁福保,还有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

这些文化人不仅饱读诗书,还有很多人喝过洋墨水,在他们眼里,灵魂照相可不是什么玄学迷信,而是来自欧美的最新科学成果。

其实,灵魂照相的发明来自一次偶然。

最早是1860年,美国人威廉·穆勒在为自己拍的一张照片中,发现由于重复曝光,照片上显现出另一个人的模糊人影。

所谓重复曝光,就是指在底片上通过多次不同的曝光叠加影像,使照片呈现出奇特的效果。因此,在只拍了一个人的底片上重复曝光另一个人的影像,就可以使得两个人同时出现,而且其中一个人会显示出半透明的、类似于气体的状态。

威廉·穆勒从这张偶然的照片中,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于是开始四处炒作。很快,各路媒体争相报道,整个美国都知道了有灵魂照相这回事。

时值美国南北战争,大量美国公民在战争中丧生,给死者拍照的灵魂照相术无疑为悲痛的亲属们纾解哀伤之情提供了绝佳的途径。

可想而知,威廉·穆勒的生意红火起来。在林肯被刺身亡后,他成功为林肯的妻子拍到了夫妻二人阴阳相隔的合影照,更让他声名显赫。

灵魂照相术声称不仅能拍摄死人,还能拍摄仙灵

“咔嚓”响的快门,炫目的闪光灯,总让当时的中国人觉得不祥——照相术刚传入中国时,认为它会摄走人的灵魂的说法就十分流行。

早在1844年,一位名叫于勒·埃及尔的法国摄像师来到中国,就拍摄了中国最早的照片。照相术在晚清大盛,光绪帝、慈禧太后都喜欢拍照,随着照相馆日渐普遍,尝试拍照的人也越来越多。

随着照相的普及,相信“摄魂”的人越来越少。但西方的灵魂学传入中国时,和中国原有的魂魄之说,忽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默契。

民国初的无锡人杨璿,正是一位相信灵魂不死的奇人。

不同于一般的江湖术士,他真的仔细研读了一些外国研究灵魂学的书籍,发现原来灵魂在欧美竟是一门科学。不过,读了书之后他感慨,这些老外的“灵魂学”学问并不精湛,还不如中国本土的传统理论——道教的学说。尤其是道教的扶乩,能够沟通阴阳,生人和死者直接对话,这才是研究灵魂的奥妙之道!

于是杨璿开始回头研究道家的奇门遁甲之术,并且设立乩坛,尝试扶乩。

扶乩又叫扶箕、扶鸾,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技术,通过设立乩坛、沙盘以及箕笔,呼唤神仙或者鬼魂降临,可以叩问他们问题,他们会通过操纵箕笔在沙盘上写字画画,回答问题。

前些年很流行的“请笔仙”,就是扶乩的一种变形。

杨璿的父亲杨光熙在上海中华书局工作,也参与了儿子的扶乩,不仅如此,还邀请了自己的同事俞复、陆费逵等人也一起来。

同事们本来半信半疑,但是看了杨氏父子的扶乩实践之后都惊叹不已,立马变成了信徒。

于是,中华书局的这群读书人,包括俞复、陆费逵等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叫上海灵学会,设立了乩坛“盛德坛”为官方专属乩坛,并且出版了《灵学丛志》作为官方刊物,刊登扶乩所得的乩文和灵学相关的文章,结合西方科学知识和道家的奇门遁甲来实现灵魂照相,中西合璧玩得极溜。

而刊物第二期就产生了那篇“爆款文章”——《徐班侯先生令甥陈纪方先生刚来函(附徐班侯先生灵魂摄影照片)》。

不过,比起洋人对着空气胡乱照,盛德坛的照相更讲究,要先扶乩,乩仙允许了才能照相。

既然扶乩之术比西方的灵学厉害,那么中国的灵魂照相术也不能仅满足于拍摄死人。扶乩能召唤神灵,那么肯定还有更酷炫的——给乩仙拍照。

这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大创新!1918年,在第6期《灵学丛志》的一份临时增刊里,俞复写了篇《盛德坛试照仙灵记》,开头就来了一连串感叹号:“盛德坛之盛绩,灵学会之灵光!五百年健在之灵魂,第一次试照之良果!两界沟通之先导,科学革命之未来!”

原来,在这期杂志出版前,盛德坛成功地照到了两位真人的“照片”。一位是盛德坛的常客常胜子,一位是慈佑真人。

灵学生意被揭穿

为了让大众也能享受到灵学研究发达的好处,上海灵学会的诸君决定,把这项新技术“推向市场”。

于是,在一则新闻《离奇怪诞之鬼影》之后,杂志附上了这么一段话:“注意:本会翻照八寸照片,鬼影极为清楚,如要代晒,每张收工料洋五角,邮费不加。”

连《申报》上也刊登了盛德坛代人拍摄灵魂照片的广告,可以说,这项新兴技术已经被敏锐的上海灵学会作为很好的商业变现手段了。

从杂志上公布的收入状况看,拍灵魂照片给灵学会带来了不少收入,确实是一桩好生意。

灵魂照相术这门生意好景不长。因为,自从《灵学丛志》发了那篇最早的爆款文章,批评之声也可谓铺天盖地而来。

首先,这项技术的始作俑者在外国已经曝光。发明灵魂照相术的威廉·穆勒偷偷做的手脚早就被揭穿了——因为他照片中所谓的“死者”被认出来是一个活生生的波士顿居民。

灵魂照相术背后运用的多重曝光技巧也被公开,有摄影师用这种方法成功拍摄到“林肯”的灵魂,更是揭穿了灵魂照相术的骗局。

之后,《摄影杂志》等刊物也发表专业的揭秘文章,指出灵魂照相背后用的多次曝光、暗覆底片等技巧,来了个釜底抽薪。

这么搞,盛德坛的神仙们也下不来台了。同时,杂志和照片的销量也越来越差。于是,灵魂照相在盛德坛存在了几个月后,有一天,乩仙突然对灵魂照相之事大发脾气,在乩录里指示:“以后灵魂照相事,永远谢绝,不得妄渎。”

灵学会的“灵魂学科学家”们也就顺理成章地结束了这出好戏。

但灵魂照相停止之后,上海灵学会的主事者之一俞复还念念不忘地问乩仙能不能继续拍。

可惜连乩仙都觉得俞复太过执着了,直接劝他赶紧消停。为了堵他的口,还说这是非常时期,要小心谨慎,末了还加了句:“鬼神道张,国运可悲。”

(《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灵魂学会
学会给自己发糖
长相年轻,是因为灵魂不老
学会保护自己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学会分享
灵魂树 等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学会分享
灵魂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