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为何沉迷保健品

2017-07-31

新传奇 2017年23期
关键词:保健品保健子女

老年人为何沉迷保健品

87岁的黄勤退休前是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2014年,她出版了《心理健康活百岁》一书,书中结合她自己的经历,对老年保健用品的实用性和虚高的价格提出了质疑。日前,她讲述了自己所理解的老年人生死观和健康观。

黄勤说表示,她高价买保健品,是因为她也是老人,同样有对死亡的恐惧。她敢说出来,是因为作为知识分子,有站出来为老年人说话的冲动。图为黄勤和她的新书

“有些老人把保健品藏在床底下”

我买保健品和保健用的医疗器械,已经有十多年历史了。最初,是因为我得了糖尿病。这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培训班买保健药物还有洗蔬菜的机器,花了一两万。

2010年,我老伴得胰腺癌去世了,这加深了我对死亡的恐惧。

那段时间,我买了一台箱子一样的频谱治疗器,花了六万元;一架按摩床,花了一万多元;一台红外线足部治疗仪,花了三千多;一个负离子发生器,花了一千多;一个腿部按摩椅,花了四千多;一个捶背的机器,花了一千多……

这些东西,加上之前买的,不止四十万。那段时间,为了调理身体,治疗失眠,我还炖过孔雀。一个公司说他们养的蓝孔雀能治疗失眠,我就交了两万块钱,当作入股,他们定期给我送一只孔雀,我炖了吃。

我的事情大家知道以后,有人在网上说我是钱多人傻。其实,在保健品面前,很多老人是经不住诱惑的。

有个年轻人曾说,她父母的房子总是关着,不允许她进去,后来她找机会进去一看,里面堆的全是保健品和保健器械,有些贵重的,就藏在床底下。

我想说,买保健品和有没有文化没有关系,不理解是因为你们还没有老去,我们只是想给自己多争取一点时间,做没做完的事,过点没有来得及过的生活。另外,就是我们这代人,包括现在五六十岁的人,以前都吃了不少苦。

在老年人心中,有个黄金十年,就是六十岁到七十岁之间。老年人认为,六十岁之前,没有退休,总是在忙,为子女忙,为父母忙,没有享受过一天生活,没有为自己活过。再过十年,就又老了,走也走不动了,就更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了。所以,他们希望把握好这个黄金十年,身体好的想利用这个黄金十年好好为自己活着,就愿意在保健上花钱,身体不好的老人,就更依赖保健品,拼命把握住这个十年。

明明知道很多保健品或者保健器械并不像传说中的立竿见影,很多老年人也吃过亏,但下一次还是要买。因为我们总是想着,这东西万一有效了呢?就算无效,吃不死,就当中药吃吧。

“很多老人知道保健品的猫腻,但就是愿意”

我现在质疑保健用品,并不是认为保健用品就一无是处。我购买保健品和保健器材十几年了,自己感觉有些是有效果的,比如我耳背,有一种保健药物,用了对耳朵确实有好处,我现在还在用。但总体来说,它们的作用不值那么多钱。后来,遇到一些夸大其辞的,说自己的产品上过太空,药到病除,说自己的产品某中央首长用过,这让我越来越警觉,越来越反感。我认为,品质优良,效果明显,价格适中的保健品是可以接受的,还有一些保健器材也可以使用,但不要太滥。

那个六万块的频谱治疗器,后来我了解到,成本价2万,批发价3万,卖给我就翻了一倍,我拿来洗桑拿了。

培训班学习来的那个吃青菜的方案,回到家发现不实用,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弄那么多蔬菜,榨那么多汁?比如那个吃青菜的方法,刚吃的时候,脂肪肝逆转了,血糖也下去了,但你不可能一辈子那样吃。那台两万多的按摩床,不好用,放家里碍事,就堆在出租屋里了。

很多老年人知道这是保健品公司的推销手段,打的亲情牌,但就是愿意,就是拒绝不了。

有一次,一个推销冬虫夏草含片的经理,组织一百多个老人,做了一场报告,我也参加了。这名女经理讲起她和自己母亲的故事,讲得在场的老太太和她一起哭。

这名女经理哭着说,“子欲孝而亲不在”,说完这句话,她扑通跪在了讲台上,说自己母亲不在了,就把在座的当成自己的母亲来孝敬。很多老太太上台拥抱她,给她送纸巾。最后,这个女经理签了一百多个订单,一个五千元。

你想想,现在有多少孩子,愿意为自己的父母流泪下跪,懂得“子欲孝而亲不在”这个道理?

去年,我中风住院,每天都有年轻人去看我,都是卖保健品的小姑娘小伙子,他们到医院给我送吃的送喝的,照顾我,连内裤都帮我洗了。

邻病床的老太太羡慕得不行,“黄老师,你真幸福,这么多人疼你。”你说面对这些孩子,甜甜地叫你奶奶,你怎么好意思不买。他们也是为了挣一口饭吃,不容易。

我女儿也劝过我,不要理睬那些卖保健用品的,他们只是为了利用老人挣钱。我告诉女儿,这么老了,还有人愿意利用,不挺好吗?利用你的时候,起码愿意搭理你。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搭理老人了。

没人理你的时候,上来一群小伙子小姑娘,一个奶奶又一个奶奶地叫,你不心软?!很多老人知道保健品的猫腻,但就是愿意,掏钱买热闹、买情感依托啊!

“别让保健品对老人二次伤害”

直到2014年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完全把时间荒废到这上面了,就收心了,与其恐惧死亡,不如面对,好好珍惜当下的时间,做些有用的事情。

我又捡起了心理学,整理出版了丈夫的研究成果,把丈夫的80万遗产捐给了浙江大学,成立了一个出版基金。

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我开始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老年人买保健品的问题。我把这些都写进了《心理健康活百岁》一书里。

2014年,我出版了这本书,书中对老年保健用品提出了质疑。直到今年四月初,广州一家媒体看到了我的书,上门采访我。

我没想到要出名,我愿意站出来说自己的经历,对保健用品提出不同意见,是因为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青岛一个老人四年倾尽积蓄购买近10万元保健品,最后跳海自杀了。

老人依赖保健品,一是相信保健品有用,二是对推销保健品的人有种情感依赖。我不反对保健品本身,我知道,健康产业,也是国家要发展的产业,很多人要靠这个吃饭,并且有些保健品确实是有些作用的。但我反对操作保健品市场的人,让保健品价格虚高,产生暴利。这就造成了对老人的二次伤害。

我对于保健用品的观点,是如果确实有效果,价格适中,可以买。但反对人为操作的暴利。建议子女理性干涉父母购买保健品的问题,子女可以通过咨询,了解到保健品的真实效用,合理价格后,决定是否购买或为父母代买。

另外,建议子女多与父母交流感情,以免推销保健品的人趁虚而入。

我做这个事情,不光是要告诉老年人,怎么对待保健品,也想提醒,这个社会该怎么对待老人,子女怎么对待老人。

(《新京报》2017.5.27)

猜你喜欢

保健品保健子女
保健品知识ABC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一次吃10种保健品,真的没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