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致化管理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2017-07-30王振中

教育 2017年28期
关键词:牡丹区菏泽市牡丹

王振中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因其娇艳多姿、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芳香浓郁而驰名中外,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亦有“国花”之称,自古我国人民就视牡丹为“和平、幸福、富贵”的象征。在“牡丹之乡”的山东菏泽,有这样一所学校,其环境优美,教学氛围浓厚,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她就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

美是山梁上摇曳的绿,是溪边明媚的花,是晚舟归来的渔歌,是山涧流泻的飞瀑。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人们会流连忘返;置身于美妙的旋律中,人们会如痴如醉。然而,真正令人怦然心动的,是生命之花灿然绽放的温馨之美,是生命拔节成长的天籁之音!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所致力于打造的,正是这样一方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智慧工作的优美校园。

学校是牡丹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51.6亩,总建筑面积3355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76人,在校学生5828人。近两年,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扩征土地30余亩,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科技馆和高标准操场,对学校校园进行了彻底改扩建,使整个校园焕然一新。随着学校校园环境、基础设施等的逐步改善,学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心,由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提升“硬实力”向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提升学校“软实力” 转变,进而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制定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列出了具体措施,坚定不移地走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

注重设施建设,打造主题文化展室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理念与凝聚力的展现,是学校品牌知名度的体现。而主题文化展室则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魅力的集中展示窗口,在对内教育、对外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是一朵盛开在“牡丹之乡”的教育奇葩,她以扎实高效的教学质量和独具魅力的办学特色成为菏泽市一所家喻户晓的名校。学校建立牡丹主题文化展室,展室注重表现牡丹文化的深厚内涵,充分展示牡丹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合理运用各种设计语言和声光电等视听工具,以“牡丹生长史、牡丹花会史、牡丹赞美史、牡丹产业史”等主题设计题材,营造古朴简约、儒雅庄重、沉稳大气的展示风格,使展室能更好地为学校教育、发展和管理服务,并成为展示自我形象及对外交流融通的重要平台。

明确办学理念,打造“1242”工程

针对小学教育的特点,学校经过反复思考和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牡丹区实验小学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牡丹区实验小学学校发展“1242”工程),即秉承一个核心理念,坚持两种工作态度,采用四种实施途径,发挥两项监督机制。其中,一个核心理念是指“立德、启智、健体、育美”,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核心来开展,分成四个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教育教学板块。“立德、启智、健体、育美”是目标,“德立、智启、体健、美育”是结果。两种工作态度是指“为千万家庭的希望负责,为国家美好的未来负责”,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良心和职业道德底线,否则便有负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四种途径是指“用好诗文浸润孩子的金色童年,用好习惯奠基孩子的美好未来,用好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用好兴趣激发孩子的美好未来”。这四种途径很好地贯彻并落实了“立德、启智、健体、育美”的核心理念,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两项监督机制是学校内部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外部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社会监督作用,将学校所有的人和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之内,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合法、规范、有序、高效。

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育人氛围

精神和文化是教育的根。不少教育专家深有感触地说:“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就是校园文化。

改善办学条件 改善前的学校占地面积仅有19.2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36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余人;一直没有操场,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活动无法正常进行。除了两间学生微机室、一个教师备课中心和一间简单的仪器室外,再无任何学科专用教室和教学公共用房;图书室除了学生练习册和一些国家领导人文选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图书。

于是,学校领导多次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区政府反映,强烈要求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和牡丹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2013年春向南扩征土地33.4亩,开始进行彻底改扩建,该工程被列入2013和2014年牡丹区十大重点民生工程。两年间,拆除旧房5524平方米,新建校舍27000余平方米,新建操场13530平方米。现在,学校占地面积53.6亩,建筑面积33550平方米,72间教室全部安装了联想65寸交互式一体机和视频展台,实现了班班通;学生计算机教室装机总量150台,全校270余名教师人手一机。现有学科专用教室26间,科技活动场馆两处(96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1300余平方米,馆藏图书145622册,报刊110余种,工具书120余种。学校现有13530平方米的高標准运动场一处,包括300米环形跑道、1个足球场,4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另外建有室内羽毛球场一处,室内乒乓球台42座。

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根据学校目前规划,学校基础建设已基本完工,下一步学校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在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逐步实现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逐渐积淀校园精神。让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的内涵,让人感到亲切、温馨、随和、自然,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确立管理理念,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美好梦想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在教师。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学校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强化班子的服务意识,岗位就是责任,职务就是服务。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每周一次校委会,做到“大事集体定,小事通通气”,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使学校行政队伍成为目标一致、运转协调、优质高效的强有力的领导团体。学校通过召开教师民主生活会,广泛联系教师,听取教师的心声,并及时做好沟通,确保化解工作到位,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更好地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服务教学,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坚持政治学习和法律法规学习,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师德考评,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纪律来规范和指导全校德育工作有序和高效地全面展开。通过各种评比活动,树立各类先进典型,大力褒奖他们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的良好精神风貌,发挥他们为人师表的良好示范作用,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全面建设。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促进专业发展。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积极营建书香校园,充实阅览室、图书室内容,订阅数十种专业期刊,供老师们阅读。创办了《月读》校刊,精心筛选历代名家名篇和时下美文,辑录成册,一月一期,教师人手一本。常规业务学习之外,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评课赛课活动,以此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努力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学习机会,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努力造就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三是加强校本研训,提高课堂教学實践能力。每学期开学前制定好本学期研训计划,确定好研训目标、内容、方法,活动开展有步骤、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进一步提高研训实效。

四是加强科研引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的热情,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学校积极与市区教研部门、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开展课题研究与教改培训学习。通过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让绝大部分教师参与科研,并确定自己在科研中的适当位置。

坚守教学阵地,开展德育多样化活动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教学是工作的永恒中心。学校管理的一切制度、措施和管理行为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成才。因此,学校在开展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研发,以此丰富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学校自主研发了书法、围棋、管乐、舞蹈、剪纸、足球、太极拳、走进京剧、灵动的诗等十几门学校课程;成立了百草园小记者团、管乐队、舞蹈队、天骄少儿足球队、天骄少儿篮球队、天骄少儿乒乓球队、模型制作、科学实验等社团组织;利用板报、手抄报、校报校刊、校园网、红领巾广播电台等宣传文化阵地,结合各个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爱国主义红歌赛”“小孝星评选”“ 绘画比赛”“写字比赛”“爱心图书公益捐书活动”“钓鱼岛问题与理性爱国主题队会”“精彩队日”等活动。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组织师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工厂和街道,开展社会实践、济贫助残、帮老扶幼、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提高了能力。

深化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成立学科教研室 学校对学科教研骨干优先安排学习和培训,要求她们每学期必须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确保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上发表,必须执教一节示范课,必须承担一个课题的研究任务,必须指导3名以上年轻教师,并确保被指导教师每学期执教一节汇报课;每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上发表。

微课题和课题研究 学校以微课题和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切实增强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立足本地、本校乃至本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将其作为微课题加以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去;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或子课题的研究,以求取得较高层次上的发展。

编写学生阅读和写作指导教材 针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学校带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编印了小学生语文1-6年级12个分册的课文配套阅读教材,有效地拓展了孩子们的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并创办了百草园文学社和校报《百草园》。目前,学校正在着手编写小学3-6年级8个分册的作文指导教材。

逐步建设并完善了学校课程 学校在逐步完善各活动场馆的同时,注重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譬如,将学校绿化区内的十二生肖园与十二生肖文化擂台赛活动相结合,开发出了学校课程“十二生肖文化”;在中国名石室外展览馆的基础上,开发出学校课程“中国名石在实小”;在生态馆开放和展览的基础上,开发出学校课程“我所知道的六种生态系统”等,与已经比较成熟的剪纸课程、棋类课程、食材DIY课程、陶泥课程、美术创意课程、小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等一道形成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孩子们的知识储备,确保他们在少年时代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工作得到广泛认可,已连续十几年被评为牡丹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家长学校示范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少儿绘画基地、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书法进校园”首批实验学校、菏泽市精神文明单位、菏泽市规范化学校、菏泽市电化教育教学示范校、菏泽市科普教育示范校、菏泽市“足球进校园”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发展中的牡丹区实验小学在通往教育质量优质校的路上,行之过半。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真正的人生;可以看不见路,但绝不停止前进的脚步。笔者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必将迎来彩霞漫天的盛世春光。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牡丹区菏泽市牡丹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牡丹区棉花栽培技术探究
“三不够”牡丹节
牡丹的整形修剪
菏泽市牡丹区238例手足口病病例核酸检测分析
“牡丹”情
武术段位制在菏泽市牡丹区小学推广策略研究
谈菏泽市牡丹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