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内生性重构视角下看文化精准扶贫

2017-07-29江涛

大经贸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精准扶贫

江涛

【摘 要】 在我国的贫困地区正在进行着一场“扶贫攻坚战”。农村贫困地区长时间的贫困状态下原有的文化生态已经被破坏,逐渐进入一种文化贫困的状态。接着在这种状态下产生了一种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是扶贫攻坚的最大阻碍。农村贫困地区在经济脱贫之后更要文化脱贫。农村地区文化亟待内生性重构。本文从文化贫困和贫困文化产生的原因,从文化内生性重构的视角,讨论文化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文化扶贫 内生性重构 贫困文化 文化贫困

我国的扶贫攻坚战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扶贫的模式从之前的“输血式”转为“造血式”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号召。为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保障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文化扶贫迫在眉睫,但是农村文化贫困不是一朝一夕造成,贫困文化是进行文化扶贫的最大障碍。突破障碍的关键点就是促进农村文化的内生性重构,重建健康稳定的农村文化生态。

1 文化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

1.1文化贫困和贫困文化

广义上,文化贫困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文化滞后于时代发展并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的落后状态。它既包括教育、科学技术的落后,又包括价值观念、体制、发展战略、知识创新的落后等。[1]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来,一些学者开始考察经历持续贫困的文化后果。在这一脉络上最著名的理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的贫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概念。刘易斯认为,在社会中,当群体处于贫困状态时,他们会形成应对自身地位的行为模式,这时就出现了这种贫困文化。[2]

文化贫困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他是由于本地文化生态的破坏导致的一种现象。经济落后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文化贫困。比如在安徽皖南黟县的一些古村落。当地的经济十分落后。基本还是小农经济,但是当地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当地人非常注重教育,我国传统文化在当地有着非常良好的传承。文化贫困现象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文化生态的破坏,导致传统文化的缺失,而现代文化体系却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国当前文化扶贫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生态和内生性重构之间的背反。[3]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化对于贫困地区的冲击是产生文化贫困的重要原因。[1]由于商业化,是的贫困地区原生文化生态被破坏,而该地区原有的经济贫困现状又没有改变,现代文化体系还未在该地建立,文化贫困现象出现。

贫困文化是贫困的衍生品,它是在文化贫困的环境下,贫困长期存在的产物。贫困文化的存在使得贫困产生了惯性。由于贫困产生的习惯使得贫困得以继续发展蔓延,使得贫困成为一种循环。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下去,贫困人口很难摆脱贫困现状。

1.2 文化的内生性重构

文化的“内生性重构”是以文化主体自身成长愿望为基础、以文化要素更新或重组为手段、以消除“文化堕距”或推动文化发展为目标的行为或行为方式,通常表现为特定主体在特定地理文化空间中以自身力量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

文化的内生性重构是消除贫困文化摆脱文化贫困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的内生性重构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文化贫困的问题。所以推进文化内生性重构是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文化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被严重的破坏,贫困文化滋生。所以现在文化贫困地区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文化内生性重构非常困难。文化扶贫就是帮助这些地区推进文化内生性重构。努力恢复文化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构建良好的农村现代文化。

2 文化精准扶贫推进文化内生性重构具体措施

2.1文化精准扶贫的硬件措施

文化扶贫的当务之急是在文化贫困地区建设文化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比如鄉村文化广场、农村图书室、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建立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设好该地区互联网硬件设施,让每一个贫困村都能连上互联网是文化扶贫的关键。出现文化贫困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而现代文化体系尚未构建。互联网是可以跨越空间限制的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的接通使得贫困人口有了了解信息的渠道。只要有了解信息的意愿有了互联网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其次是建立乡村文化广场。为村民从事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决文化贫困的根本措施发展教育。有了知识,人们才不会愚昧,贫困文化就不会滋生。所以文化扶贫的关键是建立学校等教育机构。使得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2.2文化精准扶贫的软件措施

教育是推动文化内生性重构的关键,因为教育可以有效的遏制贫困文化的滋生。将良好的修养、健全的人格、优秀的意志品质、科学的知识带给孩子们。使得贫困人口的下一代有效的脱贫。教育不仅是硬件上的提升也要在软件上进行加强。在文化精准扶贫中要了解各个村的学龄儿童情况,输送良好的老师提升当地教育的软实力。

由于原有文化生态的缺失,所以要尽快建立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在中国传统农村文化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每位家族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作为家族的核心,其承担着家族文化传承和维护的责任。而这一个个家族文化构成了传统文化生态。所以要充分发挥文化贫困地区中优秀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些优秀人才往往在城市发展接触的是城市的现代文化体系,他们可以作为城市文化和文化贫困地区之间的纽带。将城市现代文化体系结合文化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传播到贫困地区。构建现代文化生态,为当地文化内生性重构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校是现代知识的聚集地,截至 2015 年,我国共有公立普通本科院校782 所,而全国贫困县的数量是 592 个。高校完全有能力对贫困县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所以要建立高校和贫困县之间帮扶机制。这样的机制可以先进文化进入贫困地区,促进当地文化内生性重构。

【参考文献】

[1] 曲蕴,马春. 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图书馆,2016(9):4-8.

[2] 陈前恒,方航. 打破“文化陷阱”的路径[J].图书馆论坛,2017(3):1-9.

[3] 段小虎,张惠君,万行明.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安排与项目制“文化扶贫”的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4):5-12.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精准扶贫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