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哲学的音乐人

2017-07-29崔芸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辩证

崔芸

摘 要 声乐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声乐学习者如何准确、快速理解其含义对于演唱技巧提升至关重要。这一过程需要教授者与学习者的共同参与,来完成一个特定名词的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 辩证 对立 相对性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声乐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专业术语——“u”、通道、“管子”、“支点”等等。如何形象化的诠释所用到的的这些专业术语,对于成功的声乐教授、学习声乐技巧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选取了几个声乐教育方面的专业用语从生活化及哲学的角度进行浅析,希望通过对此类词语不同角度的解释和自己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方法分享,能给声乐教、学者一点不一样的视角。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会常常提到一个名词——“支点”,这样一个词汇由何而来?在声乐教学和学习中我们该怎么理解、运用呢?众所周知,生活中用手提举或撬动重物时,需要用力才能将目标物体移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力气必须集中于同物体接触的这个点上才行,这个点就叫“着力点”,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支点”。歌唱过程中,气息支撑以及肌肉工作的力量不是分散的,而是集中于某一点或某些肌肉群。若用力需要集中,此时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它的“着力点”才能够被充分有效的运用到我们的歌唱过程中去。这个“着力点”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就是“支点”。

上述解释的中用到了生活中常用的物理专业名词“着力点”——或是形象化的比喻——“等量代换”成声乐教学术语“支点”。教学中加上肢体语言表述,理解何为“支点”就变得通俗易懂了。用“支点”这一名词教学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适度的力作用于我们的肌肉,才会有与之对应的相反的力作用于我们气息、声带来支撑歌唱。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支点”的理解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这也是声乐教育中一再强调的“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每个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科学、完美的挖掘这一个体所具备的所有优势。

歌唱的过程中歌唱者常会被要求在“管道”里进行,以此获得一种是“竖着”唱,往前走的声响效果。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声音是“竖着”(立起来)的了?

声音是歌唱者的声带振动,通过介质(空气)传播产生振波,通过耳膜同频率、复制式振动,给大脑皮层听觉神经以感知,然后输送给大脑,由大脑对收获信息做处理并发出行动指令。所以,声音是人对于振波的一种感觉。由此可见声音是包括客观上的物理现象和主观上的生理现象。声波有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之分,把点声源拉长就可以获得线形声源,把线形声源放大就是圆柱,圆柱表面铺平或是柱面铺平就获得了平面波。简单说就是把线声源无穷变粗,在其表面所看到的就是一个平面(平面波)。

声乐艺术的美在于其通过人声(语言)描绘出意象,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理会歌者情感表现意图。所以对于声乐演唱来说优美的声音线条及良好的声音穿透力十分重要。科学的发声要求歌唱声音是柔和而通透,结实而又富有弹性,饱满(具有泛音)且具色彩。歌唱中的吸气要吸到肺叶下部,因横膈膜下降,腰腹部有向外擴张状态。保持片刻利用外部压强收缩腹部向外送气,喉头让位使气息能足够通畅的流动来摩擦声带而发声。由于呼吸的较深,腰部保持了扩张的状态,喉咙保持通畅,这一系列的动作为发声提供了一个共鸣腔,声音才不会像平常说话交流那样单薄。此时的声响效果相对于没有张力的说话声音,就像是“竖着”的“线形声源”,故而有了“竖着”唱的表述。所以“竖着”唱只是一个相对性的表示语言。

声乐教学中常会被要求做一些听起来似乎不可能做到的矛盾着的事情,来获得我们想要的声响。此时需要我们辩证的、科学的认知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表述。如歌唱需要的是一种松弛的声音,但演唱时又常会被要求要积极兴奋起来。如何理解这松弛而又积极的状态了?

歌唱中流畅自如,松弛而又富有色彩感的声音是各有关肌肉群的共同作用下发出的。并不是简单等同于教学中所表述的那样,“松弛”(或放松)的发声。实践证明只有各肌肉群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才能调配所有发声器官的积极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力的作用,所发出来的声响才是轻松自如的。一般情况下,力量与音量成正比,用力越大音量就越大。但在歌唱发声技巧中,这种规律却是不是绝对的。此时的用力是相对的,过度则会破坏肌肉活动的“节奏”,使声音沉重或发紧。只有辩证的看待用力这个问题,才能收获漂亮的声音。

文章中通过对声乐教学中几个专业术语的个别性解释,读者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如果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辩证的看待每一个个体以及每个专业术语的理解运用。不能片面的对立起任何一对看似不能同时存在的名词,需要教、学者具有一定的哲学辩证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能够浅显易懂的阐述这些生涩的词汇,让歌唱变动而更加简单、快乐。

参考文献

[1] 李树忠.浅谈声乐研究和声乐教学[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 陈励政.声乐发声漫谈[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3] 黄友隶.音乐教育技术[J].音乐研究社,1985.

[4] 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辩证
《周易》命名、演卦、成卦中的辩证思想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