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为什么必须死
2017-07-29邹馨仪
作者简介:邹馨仪,1991年3月出生,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文艺理论与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晴雯为什么必须死?这个问题不知如何回答,但可以试一试。
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挂念。看判词就知道曹先生是很偏爱晴雯的,把她归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但晴雯惨死让人惋惜不已。霁月的确是难得的澄澈景象,黄庭坚早在《豫章集·濂溪诗序》中描写了雨雪初停后万物明净的月夜,也比喻人开阔的胸襟和心地,这用来形容大观园中的高傲耿直的晴雯再合适不过,但是彩云虽美,奈何太易消散。心比天高是晴雯的精神内核,她追求平等的相處和待遇,甚至有时会忘了身为下贱的现实境地。倘若她不是风流灵巧,也不会被赖嬷嬷送给贾母,更不会被贾母送给宝玉充当预备着的“美妾”或者房里人,哪里还会被听信谗言的王夫人认作“勾引坏宝玉的轻狂蹄子”,甚至就在病重期间撵了出去,招致惨死。
风流灵巧还招人怨恨?不是应该人见人爱么,为什么晴雯招来的是怨恨和夭折呢?古人形容女子风流是为纤纤袅袅,体态娇柔的意思,譬如黛玉初进贾府时众人看她“有一段自然的风流体态”,形容宝钗时又说“比林黛玉另有一番妩媚风流”。晴雯的风流有目共睹,可以说是贾府丫鬟的颜值担当。贾母夸她“论一众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都不及她”,凤姐夸她“若论这些丫头们,总共比起来,都没晴雯生的好”,连厌恨她的王夫人也不得不承认“他色色比人强”。
至于晴雯的灵巧作者也花了笔墨雕刻的,病晴雯勇补雀金裘,借麝月的口说明了坊间没有人认识也没人敢揽织补雀金裘的活计,整个怡红院也只有晴雯会界线。说她勇补雀金裘不单单是指她带病强撑着织补衣服,还有敢做敢担的气派。没人认识雀金裘,没人敢补,她却想出了补救的方法并执行了,教宝玉装病免受父亲责罚,打骂偷东西的坠儿并她撵出去但只说她懒保全了坠儿的名声,晴雯的勇敢聪明跃然纸上。
但是平儿说了,“晴雯这蹄子是块暴碳”,说明她脾气耿直刁蛮,骂起人来毫不留情,骂李嬷嬷不知礼数偷吃宝玉的食物,骂秋纹没有骨气专要别人剩下的东西,骂小红攀高枝儿奉承凤姐儿,骂袭人“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连个姑娘都没挣上去”,连宝玉她也敢回敬和挤兑,撕了半箱的扇子才解气。所以晴雯的暴碳脾气得罪了大观园里的人,连带着她的风流灵巧更是嫉妒和贬低,毁谤和流言就像一把利剑,聪慧如黛玉都无法全身而退,更何况暴碳一样的晴雯。
晴雯被撵,宝玉盘问袭人,怡红院内的事情太太如何知晓,袭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贤性儿”遮遮掩掩搪塞过去。她当然不能说出自己告密的事实,但是她转移话题的时候说了一句实话,太太说晴雯生的太好了。王夫人无法管束宝玉的无心仕途厮混于内院,只能迁怒于晴雯这样的角色,她笃定“好好的宝玉要是被这样的蹄子勾引坏了怎么好”,把晴雯想象成假想敌也就是香囊的持有者,因此怒抄大观园剪除一切她认为不利于宝玉一心向上的因素,也解释了封建大家长在施权时的冷酷无情与残忍暴戾。
哪怕探春哭着说,自己人从里面杀起来是封建大家族衰亡的动因凤姐也无言以对,因此晴雯有多美多好多纯洁多耿直多想追求平等,王夫人就有多想贬低她压制她摒弃她毁灭她。这也许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高洁如晴雯,这样极致纯美的人无法活在泥淖一样黑暗肮脏的封建主义的巢穴里,所以作者让她死,在作者看来,因为无法抵抗封建礼制的钳制和压迫,死是终结黑暗和丑恶唯一的办法。死也是重生,她成了芙蓉花神,即使不管制人,也可以冷眼旁观,晴雯终于获得了永久的自由。
还有一种观点来源于西方悲剧理论,或许也可以解释晴雯为什么必须死。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文艺评论家哥奇亚斯的观点“诗给人带来颤栗的畏惧,带泪的怜悯,同情的渴望”发展了“怜悯畏惧说”。悲剧使人崇高,恐惧使人哀怜,悲剧在心理层面对人有巨大的感染力,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和快感说的理论基础。而黑格尔提出的冲突说可以说暗合了晴雯的死因,前面也提到说风流灵巧招给晴雯招来的是嫉妒和怨恨,毁谤就是这个冲突的导火索,导火索前面的引子是晴雯暴碳一样的脾性。
黑格尔认为最理想的冲突模式是心灵的冲突,但是晴雯之死恰恰就封建主义下精神的差异所产生的冲动下衍生的反抗和凋零,这种精神层面的博弈和殊斗的确比客观原因也就是大观园里的器物层面的凋落要深刻有痛觉有张力。再说黑格尔的悲剧结局理论,即永恒的正义的胜利,晴雯陨落在大观园这个深不见底的泥沼里,黛玉也含恨焚稿断情,归离恨天外,作者给他们安排了洁净之地警幻司,宝钗王夫人这样的封建主义捍卫者却还活在凋败的园子里,如同炼狱一般,不见天日。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俞平伯校,启功注.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沈炜艳.红楼梦服饰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庆.从《夜宴》到《红楼梦》—─古装影视剧人物造型设计中的写意手法 [J].装饰,2011(6).
[4]赵嘉.《红楼梦》中的金、玉文化及其对现代首饰设计的借鉴[N].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5).
[5]崔荣荣.解读《红楼梦》服饰与人物地位之渊源[N]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