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鼓励让他包容世界

2017-07-29杨恩芳

家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秉性吃奶性情

杨恩芳

孩子的包容心来自哪里?血脉中的传承,还是成长中父母给予的不停鼓励?

一场父子间的争吵,让我开始思考孩子秉性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小叮当的爷爷想给孙子存一份股票,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爸爸的积极响应。两个大男人开始就一只股票的得失展开热烈讨论,然后渐渐远离了初衷。

“当初你若按我的判断出手,现在该翻番了。”爸爸说。“未見得,我那只是潜力股。”爷爷坚持自己的主见。

“我是根据若干信息综合而作出的判断,而你并不了解最新的动态。”“我炒了十多年,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经验只是过去,动态是现实。”“我们走着瞧,看谁笑到最后!”父子俩各抒己见,平地起硝烟。

我劝说,但无用,老子还想批驳,儿子也想反驳。我心中阴云飘过——平时理性的儿子,骨子里为何潜藏着与他爸一样的固执?如果固执是被遗传的基因,那小叮当会不会也如此?

那么,怎样才能在人之初的萌芽中抑制不良性情的生长,进行优良德性的引导?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古人争论千百年,教育学家定论:“人之初,性本无。”一切取决于后天教育。我相信这样的判断。

我以更细致的目光观察小叮当的性情,“看他吃奶,吞咽节奏急促,本性可能较急。像你一样性情舒缓就好了!”我向儿媳感叹。“慢慢训练,性情会平和些。”儿媳则相信教育的力量。借此,我们也讨论起那对父子的固执,“其实,人之所以固执己见,在于对别人的理解包容度不够。”

“我们要注意训练小叮当的包容。”

“小叮当才50天,当然理解不了我们的意图。”

“不,他听得懂。”儿媳天天观察他,给他说话:“他今天自己把鼻子抓破了,我批评他时表情严肃,他立即很委屈地哭了。我马上笑着说,没关系,我们以后小心就是。他马上就不哭了。”

这恐怕是巧合吧,这么小,怎能理解大人的话?对儿媳的话,我半信半疑。

晚上,儿媳去吃饭,我守着小叮当。他醒了,按间隔时间也该吃奶了。只见他睁眼不见妈妈,闭眼就哭闹。

“小叮当,妈妈在吃饭,要妈妈吃饱了,你才有奶吃。”我哄他,他稍停片刻,继续哭。

“小叮当,你饿,妈妈也饿,妈妈吃不饱,你也没吃的。”我继续哄他。哭声戛然而止,他望着我,一脸的无奈。

“我们小叮当真懂事,我们玩儿一下,等妈妈吃饱。”他仿佛真的听懂了我的话,忍耐着不哭了,东张西望,有些焦急地等妈妈。

儿媳的话是对的。我们都低估了幼儿的理解能力,他们真的能意会至亲的话;他们也有思维,也有自控力,哪怕只有那么一丝丝一点点。如果我们能在最初那一刹那抓住他,强化他,或许就能奠定他秉性的基础。

过了几天,小叮当去体检,超重。

“小叮当,你可得好好锻炼减肥哟!”我鼓励他。

他不懂,望着我笑。

“来,蹬琴。小胖腿用劲!”这次他懂了,拼竭吃奶的力气拳打脚踢,累得额头冒汗。

下午游泳。“小胖胖,手手用力,锻炼肌肉。”我们大笑,他或许以为我们在鼓励他,全身发力,脖子上的泳圈在水里转了个180度,两只胖腿把一池水搅得涟漪重重。

“好!好!好!小叮当真懂事。”又是一阵拳打脚踢。

所以,人天生就喜欢鼓励而不是指责。鼓励也许能将萌芽的优点变成一生的优势,指责会将露头的潜能扼杀在摇篮之中!

猜你喜欢

秉性吃奶性情
时间的性情
三指长的耐心
拔河
咏筷子
临江仙·小草
感受书法 体味性情
恐龙宝宝也要吃奶吗?
春光好 ,任性要趁早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