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艺节目该如何做好价值传递?

2017-07-29邱球球

南都娱乐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总导演奇葩综艺

邱球球

近日,在上海电视节上,一场集结了《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极限挑战》总导演严敏、《非诚勿扰》制片人王刚、《奇葩说》总导演牟頔、《欢乐喜剧人》总导演施嘉宁、《吐槽大会》制片人商辉等“现象级”综艺掌舵人的论坛,引发了行业内的思想震动。六位嘉宾聚焦“综艺节目的价值传递”,直面争议。“现象级”综艺成功的秘诀何在?如何将“有意义”和“有意思”无缝交融?怎样引领年轻受众而非一味迎合?在这里,能找到答案和启发。

综艺行业没有“鄙视链”

“现象级”综艺初心不变

在综艺市场的“井喷”时代,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纷纷在题材和内容上推陈出新,无论是脱口秀、真人秀、喜剧类还是文化类综艺,都孕育出数档“现象级”节目。论坛上,这些打造出“现象级”的综艺大咖聊起创作的初衷,发现他们成功的内核殊途同归:无论选择什么品类,在哪个平台播出,综艺节目的使命是不變的。综艺行业是否存在“鄙视链”?嘉宾们予以否认。近一年来,以《见字如面》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受到关注;《吐槽大会》为美式喜剧脱口秀注入中国特色;《奇葩说》展现多元的观点;《极限挑战》以演员作品为“选角儿”标准……从收视表现、话题关注度、节目美誉度、经济价值等众多维度考察可知,综艺品类不是判断综艺好坏的标准,综艺人的“匠心”才是经济和口碑价值的基础。

有意思与有意义不冲突

好综艺展现真实、启迪思考

综艺节目,特别是网络综艺,是否携带着负面、消极、大尺度的元素?然而事实证明,要成为一档“现象级”综艺,“有意思”和“有意义”两个标准都必须兼顾。

就像《奇葩说》从第一季开始,在嬉笑怒骂、辩论对抗的形式之下,包裹着“多元包容”的内核,从彰显“自我”到探索“我”与他人、社会关系。《吐槽大会》强调“手艺”,用高级幽默的方式摒弃直接的人身攻击,让嘉宾在直面争议的同时,展现勇气和正能量。施嘉宁也表示:“真的好笑是顺其自然地给观众传递一些东西。”

真实的世界并不完美,综艺要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真实,最终直面的是人性本身。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好的综艺在展示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不断打磨内容,首先要用“有意思”的呈现,让受众觉得好看,然后是通过“有意义”的内容自然地传递深层次的价值观。

从迎合到引领

把握受众的内在价值需求

去年,综艺行业经历了“百花齐放”的粗放型探索发展阶段。主持人、“冷眼看电视”创始人杨智帆分析说,综艺圈流传的“年轻人喜欢即政治正确”的理念造成了“片面追求流量”“高同质化”“观众审美疲劳”等多种综艺乱象。然而,综艺制作人们真的理解年青一代的需求么?

嘉宾们承认,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受众,网络平台的用户在年龄上偏小,但“年轻人”这一概念并不是固化的。关正文甚至直言“80后、90后”之类的代际划分并不合理。无论代际如何更替,关注如何讲好故事、塑造鲜活的综艺人物,创造舒服的内容,才能满足各年龄阶段观众的内在需求。

猜你喜欢

总导演奇葩综艺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追忆与《同一首歌》总导演孟欣的一次合作
“空中奇葩”验证机
说说你家娃的那些奇葩事
《我就是演员》总导演吴彤:演员其实很脆弱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奇葩少年欢乐多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教你做WWT宇宙漫游的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