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家乡情怀、国际视野”理念下的德育创新

2017-07-29李红

创新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乡贤美德视野

李红

后宅中学是一所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公办初中,校风醇厚,人文朴素。学校地处无锡新吴区鸿山—一块承载着“至德”精神,孵育了灿烂“吴文化”的土地,悠久的历史,辈出的英哲,丰富的遗存,让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沉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块古老而丰厚的土地上,后宅中学正不断地探寻乡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资源,寻找吴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中注入道德的力量,使他们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做一个心系家乡、反哺家乡的鸿山人。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吴区教育已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鸿山科技产业园大量引进外资,为地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氛围中,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呈现高密度态势,因此校园文化必须将多元文化纳入到教育视野。在校园这个与外界不断融合的文化圈,我们开始了新的探寻—寻找构建国际性、开放性的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力和认同感,做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大国公民,做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合作的人才。

一、浸润美德文化,促进道德升华

1.课程建设

学校经过科学谋划和努力实践,已经建立起以“美德与乡贤”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认同,对传统美德的感悟与修德,对乡贤精神乃至民族精神的透射与浸润,在学生的心中弘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行为中倡导正能量,并以此为契机,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014年,以乡贤美德与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结合乡贤事迹、地方民俗风情的校本教材《美德与乡贤》正式出版,宣扬家乡风情,弘扬先贤明德,普及吴文化,以本土乡贤及其传统美德,激励、滋润学生的精神世界。整合鸿山地方名人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文化名胜及社区级吴文化研究所,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共同构筑课程资源体系。课程内容包括:

美德乡贤:以美德为主题词,辅以乡贤事例进行解读,提出观点,辅以学生活动进行感悟与体验。

校友感悟:以学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对自己在学校成长中的感悟,对师爱、对美好、对友情的人生感触,引导后学积极上进。

经典诵读:通过对经典的颂读接触祖国渊源深厚的文明以及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民俗实践:介绍地方上的一些方言、民俗、美景,组织学生参与收集、探究地域名人的深度信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意识,养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2.活动实施

课程实施力求反映校园文化,突出特色内涵,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以乡贤美德、乡贤文化为抓手,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交往习惯,把德育渗透于真、善、美的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至德”要求贯穿学生成长的每一瞬间。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乡土文化活动,努力发掘和有效利用乡贤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乡贤先哲寻访、“乡土文化伴成长”等实践活动,参观怀海义庄、钱穆故居、吴文化博物馆,学生在私塾里诵读《三字经》,诵读修德、立身、报国、养家的古训。校内开展名人故事会、经典诵读、征文竞赛、演讲比赛、吴文化讲座、“鸿山名人”推介词比赛、主题班会,开展“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活动,等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信与自觉,学生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3.创建品牌

学校在寻找德育实效的路上,努力挖掘乡贤文化与学生成长密切关联的特征,2009年起申报了课题“乡贤先哲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研究”,该课题被列为省教科院自筹重点课题。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学校逐渐建立了乡贤美德、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德育模式。

二、体验多元文化,培育国际视野

多元文化的出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开阔了文化建设视野,校园文化应不断凸显国际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原则,提升合作交流水平,提高教育国际化程度,这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内在需求。

当代学生,要面向世界,放眼未来,成为适应全球潮流、通晓国际规则、视野开阔的小公民。2011年,学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促进“国际理解”的初中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并结合教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多角度宣传

通过环境布置、文化展板、校园广播、校刊校报等媒体形式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和广深度,品味异域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力。

2.多学科渗透

努力挖掘学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学科的文化教育功能进行梳理,整合学科教学内容,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将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实践中。比如,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体会不同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式,渗透理解、宽容、尊重的理念。又如,历史是文化中的最核心部分,多元文化教育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尊重各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而地理教材提供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丰富素材,不仅介绍了人地关系,还表达了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地球村”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地区在自然、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知道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全球意识和理解意识,等等。

3.多渠道交流

几年来,学校派遣了多位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到国际学校听课研讨,组织学生到新加坡开展修学旅行,等等,活动使师生零距离体验了英语国家社会各阶层的实际情况和文化内涵,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积淀,对提高师生的英语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起到了文化大使的作用。我们主动加强与区域内外国人学校和外籍教师、友好人士的联系与交往。多位外籍教师、外籍人士走进校园,走进学生课堂,将英语国家的教育理念、语言习惯、行为方式、交际文化带进了校园,使学生真切地体验了中外文化的差异,增加了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

4.多形式活动

基于学生的直接生活与学习体验,开展课外活动。围绕中外节日文化开展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开展“我眼中的西方节日”主题活动,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等这些特殊的节日饱含着浓郁的异国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悠久的历史;组织学生搜集我国重大文化外事活动,开展“丝绸之路”知多少研究活动;组织专题文化讲座,使学生了解了书本外真实的西方世界;以“学英语、用英语”为主题,组织主题黑板报、英文手抄报展览、英语读写大赛、英语角环境创设、中英文双语、情景剧表演、双语义卖等评比或展示活动,让学生练习用英语进行会话、交流,活动真正体现了学习英语“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感受文化的魅力。

三、尾声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文化是学校的血脉,沉淀在学生的血液中,就会转变为自觉行为。漫步在德育的路上,我们以独到的视角、直观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努力再现着、传承着鸿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魅力。

在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做具有家乡情怀的鸿山人,做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这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最朴素的情怀与希望,我们要在乡土文化沃土中注入多元文化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德育之路上求索攻坚,不懈努力,让文化在每个人的内心生根,让特色德育之花在后宅中學的沃土中灿烂开放。

猜你喜欢

乡贤美德视野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诚实是美德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居· 视野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南安乡贤再发力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