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boss瞎指挥,除了忍还可以做什么?
2017-07-29再读书
再读书
某天晚上,微信里Z的头像出现了久违的小红点。我和Z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走向了业务一线,我选择了后台的人力资源,自然联系就少了,除了偶尔互相在对方的朋友圈里点上个赞。
“气死我了。”Z一开场就是一顿骂,也是一如既往的直爽。
“难得找我啊,啥事惹你啦?”
我这一问,把Z的话匣子打开了,终于还原了故事:T是Z的前主管,两个人都是雷厉风行,执行力超强,小组的业绩也是妥妥的占据前列位置,这种曾经无间的合作让T甚是怀念。
但就在1个多月前T升迁了,公司派来了一个新晋的M,首次晋升成为管理层的M属于细心谨慎类型。现在M每天都要Z更新工作计划,每周要写工作总结。最让Z崩溃的是,好几个他看好的销售机会都被M叫停了,原因是“暂时还看不清形势,不知道后续的投入需要多少,要再考虑一下投产比。”
“什么都要等,什么都还看不清形势,再等下去这个季度我们全组的奖金都要泡汤了,我怎么就摊上这个管理小白,你是做人力资源的,你说他是不是该被炒掉?!” 在旁敲侧击确认Z没有对M的嫉妒之后,我初步判定这是一桩“性格歧视”+“新上任管理者准备不足”综合症。根据统计,这个病症有60%的机会导致新晋经理人所属团队的士气低落甚至核心骨干的离职。杀伤力极强。
性格歧视怎么破?先找个工具帮帮忙,通过关注人/事,主动/被动影响环境,我们把性格分为4种。
主动+关注事的形象化为老虎,这种人主动,有掌控欲,以目标及成果为导向。Z和前主管T就是老虎類型。主动+关注人的归纳为孔雀,这类人善于通过影响人来达成目标,是演说家,辞藻丰富。被动+关注事的是猫头鹰,主管M属于这种类型,希望通过规则、纪律、逻辑和数据对事情的发展进行掌控。遇到分歧的时候,更愿意花时间收集、分析证据而不是马上决策。最后是被动+关注人,这种人是考拉。考拉是我们身边的一些老好人,平静祥和。他们不喜欢争吵和冲突,存在感也相对比较低。
那么,大家应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性格歧视:人们都习惯用自己的长处量度别人的短处。老虎性格的人会觉得其他人都是犹豫、不决断、低效的;孔雀性格的人会感觉大家的沟通能力都弱,话都闷心里;猫头鹰性格则会觉得大家做事都马虎、决策鲁莽;考拉会想,你们怎么都没有人情味。
但是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也是多种多样的啊,我们的相处也很好,为什么没有出现上面所提到的歧视呢?原因归纳起来有两个:首先工作的场景涉及更多的利益冲突,性格的差异会激化这种冲突。其次上下级的关系之间,下级会对上级有一种不合理的期待:你领导我,你应该每一方面都比我强。现实和理想的落差也会引起上述的问题。
绕了这么一大圈,Z好歹接受了他对M的不爽是因为性格差异带来的,但是老虎性格的实用主义又发作了:“那之后怎么整?遇到这个领导,难道就只能忍和等吗?”
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日常的观察,有三个实用的动作是可以做的:
1 理解对方的不安全感。在新的工作环境里,人很容易会获得不安全感。所以建议先接受这一点,而不需因为一开始的不舒适就过分焦虑。
2 在对方明显焦虑或任务紧急的时候,尝试以他要求的方式完成任务以建立信任。对着老虎,就赶紧先出成果。对着孔雀就保持主动沟通。对着猫头鹰,就把数据计划都做得条理清晰。对着考拉,摸摸头吧。
聊到这里,时间也到了半夜。Z听我讲解了一大段,感觉有点似懂非懂。不过他决定根据我的建议,找个机会跟M讲一下他自己的工作风格以及听一下M对自己的反馈。毕竟,在分歧面前愿意先走一步,积极沟通,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