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思探究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2017-07-28邱利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邱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改工作的大力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体制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开始不断的摸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发掘并且付诸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诱思探究教学模式是最适合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诱思探究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引言: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社会性极强的学科,并且知识点多且零散,所以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无聊。而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一问题,利用诱思探究教学模式方便学生找到各大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通过相似或者是相关联的方式更好的掌握历史文化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将观点进行如下阐述。

一、诱思探究教学方法的概念

诱思探究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揭露课堂教学中提出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客观教学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找到适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诱思探究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之上实施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亲自摸索的方式深刻的掌握教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诱思探究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

(一)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诱思探究教学”突出要把握的就是知识、能力和品德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二)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原则。在“诱思探究教学”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创造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但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正确的加以诱导,学生就很难正确的去探究问题,甚至盲目的去做些劳而无功的探究,事倍而功半或半途而废。

(三)教学相长的原则。“诱思探究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探究、討论,查阅资料,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将问题解决。这样,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也不要因为自己知识一时的匮乏而愧疚,但需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四)质疑—探究性原则。敢于质疑,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只有你找出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好的去探究。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从而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五)情景教学原则。以“诱”促“思”、以“情”激“趣”,是进行“诱思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只有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

三、诱思探究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其久远,故而枯燥;因其历经,有其生动的一面。如何去除枯燥发掘趣味性,是历史教师“诱”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初中生特别是初一新生,思维方式还处于感性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创设各种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历史,愿意学习历史,乐学才能好学。通过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历史人物、事件中去思考学习历史,效果会更好[1]。

(二)要引导学生过滤历史知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历史事件、人物通过影视屏幕等现代化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学生在上历史课之前,也零零星星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但是,这些经过文学艺术加工的电影、电视剧,是存在虚构成分的。通过综合比较,既让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文艺作品鉴赏能力。学生从玄奘长途跋涉、克服困难,最终到达天竺取得佛经的史实中吸收思想素养,内化为勤奋学习的精神动力。

(三)要牵引学生身临历史情境。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随着影视事业的发展,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被搬上银幕,如枟西楚霸王枠枟三国演义枠枟唐太宗李世民枠枟林则徐枠枟甲午风云枠枟慈禧太后枠等,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直观教材。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它们进行剪辑、筛选,引入课堂,营造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当“诱”这一手段的必要性明确之后,尝试恰当的利用“诱”以便达到“思”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设疑应目的明确,切忌随意性、盲目性。或诱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或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或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否则,设疑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提问是流光溢彩抑或黯然失色,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在努力获取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达到了“思”的目的[2]。

2.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这是历史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历史思维品质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诱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观察、了解、评价身边的人、事,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起到鉴古知今的作用。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对初一学生,应着重培养阅读和认知历史事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如在“唐朝的衰落和灭亡”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了解了唐玄宗在天宝年间所发生的统治危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天宝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学生一般只会按照课文的表述回答其中的一个原因: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从叛乱的发动者这方面分析。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通过对叛乱者节度使的权力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节度使的权力过大,使其夺取中央权力的欲望不断膨胀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在这一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诱导作用,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实行诱思探究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明确诱思探究方法的实质意义,对其加以恰当的利用,通过该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