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的青瓷如玉韵味
2017-07-28王泽和
王泽和
摘要:龙泉青瓷薪火传承了1600年,在数不清的岁月里,窑场白天烟雾弥漫,夜间窑火辉映,火光熊熊,照亮夜空;它也曾焰火将息,一蹶不振。这些薪火得以传承,凝聚着一代人的智慧。随着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列为世界“非遗”,龙泉青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艺人们也更加注重青瓷的传承和发展。龙泉地域3059平方公里,域内群山起伏,森林茂密,溪流纵横,矿藏丰富。优质充裕的瓷土资源、素有“浙南林海”之称的林木资源、密布山野的涧流小溪的水动力资源以及瓯江上游直通温州的航运资源等,成全了瓷业生产的原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必备要素,使龙泉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瓷业发展条件。
关键词:龙泉青瓷;青釉
《菽园杂记》上所云:“然上等价高,皆转货他处,县官未尝见也”。张爱玲的眼中曾有一片微雨青色,甚至她笔下的人情世故,也有了冷眼观照的石子斑驳和人影青黃,所以她会执着法兰瓷,眼见杯中红茶汤水荏苒,任其化为一缕缕浮世青烟。但凡换一位懂得取舍的女子,如林徽因,那点冷青,也便示软为人间四月的晴空。这林家才女的杯盏间,必然深谙杯汤转寰,她兴许还会效法唐人煮茶,以青瓷滤色,斟酌出一番自己的《茶经》之道。至古美人如玉,不同的性格催生出不同的于世沉浮,而青瓷如玉,正点缀了持有者那谦谦温润的脾性。
昔日美人君子多佩玉,甚至有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后产生如玉美瓷,便集聚了鉴赏与品味的必然与极致。而在这些冰冷枯寂,回顾生碧的青瓷系统中,又以龙泉青瓷最为丰腴玲珑,柔美可爱,可谓风姿独立。 青色如水凝在石中,石生青烟,便做青玉。而后人偶得含铁质釉料,在窑内火焰光谱两极带中,烧成了一系变幻莫测的如玉青瓷,后逐渐渗入历代文人墨客的玩赏雅兴之中。它成熟成于东汉时期,历六朝、唐宋以至明清,美满千年。《爱日堂抄》记:“自古陶重青品,晋日缥瓷,唐日干峰翠色,柴周日雨天青,吴越日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东窑、龙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绝。”
青釉其实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青瓷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随着还原气氛的强弱,呈现出各异的青釉、青灰釉与青黄釉,因此窑的结构,木柴的种类与干湿度,甚至窑内摆设的位置与所受温度不同,都会导致青釉窑系的釉色变化。而釉中的一氧化碳,作为青色发色剂的主角,难以稳定,导致青釉颜色无法烧成一致性。故青瓷器型虽随时代变化,釉色却只处在每次烧窑后的波动中,青瓷釉料调剂更需凭借烧造者的经验。青瓷之所以难得,便在于此。龙泉青釉大体上可分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类。前者见,于五代和北宋,后者见于南宋、元明。石灰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较小,易于流釉,因此釉显得薄。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高温下不易流釉,釉层厚,器物外观饱满。到了南宋时期,龙泉窑以石灰碱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通过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使得这类釉的外观获得一种柔和淡雅、如青玉般的质感,这就是龙泉粉釉。显微镜下,粉青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使得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的散射,达到与普通玻璃釉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而梅子青釉,烧成温度比粉青釉高,玻化程度更高,同时又有着比粉青釉更厚的釉层因此釉色青翠,色泽可与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有此名。其美玉般浑然一体的釉色,配之以朱砂底足和利用釉汁流动在器皿转折处呈现的釉色浓淡的变化,更增添其水凝玉脂的风采。
据科学研究,青瓷釉色在分光反射率的平均峰值,与人的肉眼对光光谱相仿,至古世人偏爱青瓷,不无道理。这美丽的青色谱,同时和谐了山水之色,带来婉约如诗词般的美好意境。当颜色入画,无怪乎历代多有名家迷恋上层层石青铺刷而成的青山绿水,而制瓷人和赏瓷人更将自然向往和山水之乐,融汇其中。 有言赏瓷,需先以肌肤的轻抚来体味口沿处陶工凝结的表现力,而后确认其形、胎、釉和烧结的因子。识瓷先识胎,要听声辨胎,解构胎土成分;观察施釉手法,则是对色的联想,在器物的生冷中掺入几分造物者的温情;而深入器与窑的共生关系,则反映了火与土的共融,那是久经淬炼方能达成的一生相守。一件青瓷,造型漂亮、釉色丰富饱满,才会让人忍不住拿到手里把玩,观察它的做工,细节,工艺是否精致。造型决定成败,而釉色成就灵韵,细节则指写精品。青釉的纯色与独一,是其魅力所在,即便是大师亲手烧制的同款青瓷,其釉色也有差别万千,而传达给收藏者的信息里,甚至会包含烧制当天的气候,制瓷人的情绪等元素。当工艺上升为艺术,每一件青瓷,都应该放在最明亮的地方供大家把玩欣赏,甚至是使用,这才是瓷器的生命所在。长长的龙窑斜卧在龙泉的土坡间,奋力地吐出火舌与灰烟,孕育出如冰似玉的青瓷。
龙泉青瓷薪火传承了1600年,在数不清的岁月里,窑场白天烟雾弥漫,夜间窑火辉映,火光熊熊,照亮夜空;它也曾焰火将息,一蹶不振。这些薪火得以传承,凝聚着一代人的智慧。随着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列为世界“非遗”,龙泉青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艺人们也更加注重青瓷的传承和发展。龙泉地域3059平方公里,域内群山起伏,森林茂密,溪流纵横,矿藏丰富。优质充裕的瓷土资源、素有“浙南林海”之称的林木资源、密布山野的涧流小溪的水动力资源以及瓯江上游直通温州的航运资源等,成全了瓷业生产的原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必备要素,使龙泉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瓷业发展条件。
古代崇尚青瓷,对白瓷不很重视,认为白瓷太刺眼,锋芒毕露。而青瓷温柔敦厚,委婉含蓄,既体现清散淡远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龙泉青瓷不但具备了青瓷所共有的、为世人广泛接纳的秉性,所谓的“类玉”,仿佛用翡翠雕琢而成。而对于玉,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赋予它独特含义,以玉喻示了人的许多美德,玉因此历来被十分重视。由此,类玉的龙泉青瓷自然深受古人喜爱。一般来说,龙泉青瓷纹饰可谓纹必有意,意必吉祥。龙凤的至尊吉祥,鱼虫花草的祥和安宁、鸟兽之和谐,铺兽之庄严、松鹤之长寿、牡丹之富贵,莲荷出污泥而不染、兰之清雅、菊之高洁等,无不寄托了窑工美好的祝愿与向往。从发展历程来看,龙泉窑南宋重造型、重釉色,元代起重纹饰;器物造型早期较高大,南宋时端巧稳重,元代起渐趋高大,明代后日渐瘦长。这一切都带着时代深深的烙印,反映出时代对审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