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下“贤妻良母”现象

2017-07-28王燕青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贤妻良母文化差异教育

王燕青

摘要:在世界文化差异性下,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概念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认知。从中日两国文化中对“贤妻良母”这一女性概念的不同理解现象中就可看出,不同的文化氛围会影响人们对同一现象的理解。因此对待不同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角度去学习异文化中的精华。

关键词:贤妻良母;文化差异;教育

在我们从事中日文化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大部分人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由于日语中大量沿用了汉字的缘故,甚至有的时候对中日文化的差异存在着误解的现象。以形容家庭主妇的“贤妻良母”一词为例,其字面意思和内涵在中日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刻了解此差异,对中日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一、“贤妻良母”的内涵

在中国,“贤妻良母”指的是既是丈夫的贤慧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亲,旧时用以称赞女子贤淑。该词出自朱自清《房东太太》一书中:“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 所谓贤妻,就是温柔驯服,克己事夫,恪守三从四德,自觉为丈夫奉献一切的妻子。中国历代女训中有关事夫的训诫连篇累牍。所谓良母,如同刘向在《列女传》中所说的“行为仪表,言则中仪,胎养子孙,以渐教化,既成其德,致期功业”,既要求母亲做子女的处世楷模,又要承担起养育子女的重担。可以看出,作为妻子与母亲,不论多么“贤”与“良”,都与“学”无甚关系。在旧中国,女子教育历来不受重视。妇女最重要的本分是“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妇人识字多诲淫”一直是封建社会评价女性的道德标准。班昭在《女诫》中所说的“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也是说女子不必读书明智,只需遵守“三从四德”的道德准则。

日本是处于儒家文化圈影响的国家。中国儒家的典籍早在大和时代(标注公历)就已传入日本。但是,儒家女性观的核心——“三从四德”成为日本妇女生活的准则,是进入幕府时代(尤其是14世纪以后)。日本虽接受了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妇女在被压迫这一点上与中国殊途同归,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却没有在日本生根。在日本,“贤妻良母”定义为“良妻贤母”,指的是对丈夫来说是个好妻子,对孩子来说是个聪明的母亲。它曾经是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代名词,有知识、有文化,始终是近代日本妇女的“贤”与“良”的主要标准之一。1875年,启蒙思想家中村正直在《明六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造就善良的母亲说》的文章。指出“人民改变情态风俗进入开明之域必须造就善良的母亲,只有绝好的母亲,才有绝好的子女”,而“造就善良的母亲,要在教女子。”另一位启蒙思想家森有礼也认为,“女子教育比之男子教育更重要”,1885年,在他就任伊藤内阁的文部大臣后,大力提倡振兴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中日两国“贤妻良母”的共性和差异

两者在字面上并无二差,共同之处都是女性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但是,因为两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使得“贤妻良母”在内涵上和现实生活表现中有了很大的差别。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一直强调妇女要做“贤妻良母”,而这个“贤妻良母”讲究的是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三从四德,是封建传统文化的产物。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贤妻良母”就是“男尊女卑”,意味着妻子要服从丈夫的安排,丈夫地位永远高于妻子。女性在家中沒有实际的独立可行使权,甚至其他可行使的权力也相当有限。加之婚姻法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家庭和社会中很难保障女性的权益。因此,当代中国女性潜意识里认为“贤妻良母”内含贬义,女性的独特价值是不被社会认可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中国当代女性更加认为贤妻良母代表着经济、人格的不独立。因为职场的选择主动权和范围扩大,所以“固守传统观念、不肯出来就业”的女性比例不断递减。这更加让人们对“贤妻良母”这一词有了一定的偏见。

但在日本,“贤妻良母”对女性的影响和中国是不相同的。在日本,这是一种积极、正能量的女性观,这与日本近代女子教育有着不可分的联系。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急于建设成近代化的国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近代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逐步形成。从政府到民间家庭都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女子教育迅速普及。但考虑到西方文化的开放性与日本国风的不相符,以及中国女性被迫压抑的腐朽现象,因此提出了塑造新日本女性的想法,从而有了日本式的儒教型的“良妻贤母主义”。启蒙思想家、文部大臣森有礼曾强调:“女子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女子为人之良妻,为人之贤母,管理家庭,熏陶子女所必需的气质才能。国家富强之根本在教育,教育之根本在女子教育,女子教育发达与否与国家安危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以图国家繁荣昌盛的角度强调发展女子教育,是近代日本女性观的重大变化,“良妻贤母主义”由此成为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代名词。

日本非常重视女性作为丈夫的内助和母亲教育孩子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但同时也强调女性作为国民一份子的重要担当。为了承担起国家赋予的责任以及教育子女的责任,日本女性接受教育,不断增加知识和涵养。随着女性的教育水平和内在涵养提高,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日本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存在本质的区别。总体而言,日本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启蒙思想影响有了彻底的变化,家庭地位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拥有了掌管家务和家庭财产的种种权利。现在日本的许多家庭,丈夫的工资收入都会交给妻子管理和支配,日本女性也行使着所谓的“主妇权”,即家庭经济的管理权、家务的处理权、生活方式的决定权以及子女教育的教育权等等。再则,日本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婚姻法律机制都相对成熟,这让女性的经济权益得到保障,贤妻良母的思想反映出了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提高。

三、现代社会下的“贤妻良母”的具体表现

当今中国社会,“贤妻良母”这个词仍被人们认为是没有事业追求的家庭妇女的代名词,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越来越多的已婚女性出现在企业高层的名单中,成为公司的骨干分子,她们不仅有人脉广泛的社交圈子,而且对工作和生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在现代日本社会中,很多的家庭还是保留着女人在家做“贤妻良母”,专职照顾丈夫和教育孩子。但是她们已经脱离了原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生活,把家庭主妇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厚受着处理家务的乐趣。

综上所述,从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出发去解读日本的“贤妻良母”现象,得出日本的“贤妻良母”现象和我们封建社会的“贤妻良母”一样饱受压迫的结论是片面的。不同的文化都有各自独特的属性,用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文化。而中日两国“贤妻良母”现象最本质的区别缺乏知识和教育的内涵,所以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批判传统封建道德,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仍旧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任务。

参考文献:

[1] http://wenda.so.com/q/1466920364723115?src=140

[2] https://kotobank.jp/word/良妻賢母-149966

[3] 李萍,培养中日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

[4] [日]汤泽雍彦.日本妇女问题资料集成第5卷家族制度[M].东京:家庭出版,1976:384- 389.

[5] 胡澎.从“贤妻良母”到“新女性”[J].日本学刊,2002,(6).

[6] 李卓.近代女性观[J].日本学刊,2000,(4).

[7] 大久保利谦编:《森有礼全集》第1卷,宣文堂书店1972年版,第611页。

指导老师:张文和endprint

猜你喜欢

贤妻良母文化差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做他的“红颜知己”,而非“贤妻良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贤妻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