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招景闹珠村
2017-07-28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龙船招景赞珠村,共庆端阳笑语喧。
競发洪波怀屈子,走亲访友醉千樽。
孙幼明先生的这首“即占”诗,声情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了端午节前珠江三角洲地区龙船活动的一大特色:游龙探亲。而首句“龙船招景赞珠村”,反映的就是每年五月初一早上于广州天河珠村深涌举行,有“广州第一景”之称的珠村招景。
招景、趁景与应景
从五月初一到初五,都是珠三角地区各村龙船招景探亲的日子,这段日子里举行招景的村很多,而其中最热闹的,除了初一的珠村景,还包括五月初三的车陂景和五月初五的猎德景。
何谓招景?每逢端午节,珠三角村民就集体划龙船沿河涌一村接一村地巡游,向沿岸村民致敬问候。关系密切的村,龙船手会上岸与村民一起吃顿“龙船饭”,这个就是游龙探亲。其中,邀请别人扒龙船来探亲叫“招景”,龙船前去探亲叫“应景”。而过来看龙船景的村民叫做趁龙船墟,也叫“趁景”,“应景”和“趁景”同时进行。珠三角的龙船文化底蕴深厚,绝对不是只在江河竞速竞渡那样简单。
据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珠村人潘剑明先生介绍,从地理环境上来说,珠江是一张水网,尤其是在入海口位置,珠三角人民依水而居,纵横交错的河涌把村落串连起来,所以有“粤人善作舟”的说法。而端午互相划龙船探亲的习俗在清初已经出现,当一条村有了一定的人口,有了一定的收入,就可以买龙船进行应景。不过,最重要的是,和周边邻村的关系一定要好,这样龙船扒到其他村,才会有人招呼。
神州百科
珠村的龙船文化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拎去卖。卖得几个钱,留番过新年!”
这首是广府地区耳熟能详的龙船童谣,所有在珠江边长大的孩子都会吟唱,龙舟赛是广州人过端午最大的活动项目,广州人称“扒龙船”。而在珠江边的各条村落,都有各自不同的龙船文化,其中在珠村,也有一首童谣在传唱着:“珠水阔,珠溪连,珠村人仔会扒船,扒得快好世界,米便仔女又快大。”珠村龙舟活动的活跃,从这首传唱百年的童谣最能体现。在1958年举行的珠江龙舟赛上,珠村连胜两村,所以最后一句改为:“扒得快好世界,斗完珠江(村)斗石牌(村)。”
在珠村,扒龙船是“纯爷们儿”的头等大事。潘剑明先生从14岁开始执桨划扒船,如今已有35个年头。他唱着这首童谣强调说,一定要用粤语才能押韵,唱出珠村的民俗味。
珠村老龙王“乌龙公”,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村里最有气势的一条传统龙船,一般龙船为36米至38米,扒仔(指龙船桨手)一般是60人至70人,而乌龙公长43米,扒仔80人,被当地村民自豪地称赞为:“珠村有条乌龙公,敲响锣鼓快过风!”不过经过这么多年,乌龙公不断修修补补,已经无法再下水。现在扒的乌龙公,取自当年的老龙的龙骨,珠村人把它作为乌龙公的延续与传承。
招景前递龙船柬
一村招景,八方响应,届时前来应景的,一般都是兄弟村(同姓)和老表村(异姓)。中国传统礼节讲究礼尚往来,在“招景日”前,各村都会写龙船柬,邀请兄弟村、老表村、友好邻村前来“应景”做客,其作用与如今常见的“邀请函”类似。邀请多少条龙就要写多少张柬,这个过程马虎不得,并且在五月初一前的一个星期要亲自上门呈交。每当受邀人收到这种龙船柬,则一定要递上红纸回柬视作“应景”。
在龙船柬上,都会写上“飞龙”两个字,龙船就是飞龙,寓意着这一天人们是扒着飞龙来应“龙舟景”的。当天如果是请吃龙舟饼的就要写上敬备茶饼恭候,如果是请吃龙船饭就写敬备薄酌恭候。如果饼饭同请的写敬备茶饼,薄酌恭候。
神州百科
什么村才会有龙船,才可以搞招景
珠三角地区不是每条村都有龙船,决定有无龙船的先决条件就是珠江水的潮汐可不可以抵达那条村的水域。不过,一些村曾经发生过严重的事故,致使后来有龙船都不敢起而消失。
举办龙船招景除了要有龙船,另外还有个先决条件,就是那条村有无适合招景的河涌。广州各村的龙船水域以“溪”来命名,这有别于北方人的溪水,是指能扒龙船入村的河涌才叫“溪”。如广州珠村的深涌叫珠溪,车陂涌称龙溪,棠下涌称棠溪,而有些像莲溪、宦溪、石溪既是村名也是龙船景的溪名。
龙船外出要记住珠江水的潮汐水位,有句谚语叫:“五月初一茶,初二饭,初三初四起大晏!”即初一的潮水吃早茶的时候就涨了,初二靠近午饭都没问题,而初三午后也可以扒龙船,所以可以睡得很晚才醒(起大晏)。
珠村招景群龙汇聚
五月初一早上,招景的日子终于到来,在珠村招景点——珠村龙舟亲水公园,气球、彩旗、喧哗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家翘首以待。今天前来珠村深涌应景的,有包括石牌、猎德、黄村、棠下、冼村、文沖、车陂、琶洲、大塘、莲溪、贝岗、珠江村、南湾、庙头、寺右、杨箕等等珠三角各村的龙船,共有约80多艘。这些村有些已经是面目全非,甚至村民也分散了,但端午龙船招景应景的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到了早上9点多,珠江水涨,群龙敲着龙船鼓,鸣着锣,群桨翻飞鱼贯而入,刹时深涌上鞭炮齐鸣,河道上百舸争流,前来应景的龙船令围观者目不暇给!每条龙都装饰得相当华丽,包括石牌的红龙,猎德画着八仙法宝的花龙等等。有些还在龙船龙尾上挂上端午龙船粽,船上罗伞、神斗、彩旗一应俱全,负责守护神斗的龙船手甚至装扮成各村的龙船守护神模样,尽情展现各自的龙船文化。
前来应景的客人来到,做为主人家的珠村父老们自然也驾龙相迎。因为当天珠村龙船负责接待,不用游出珠江口,比较安全,所以不少人把自己的儿孙也带上船一起划,“珠水阔,珠溪连,珠村人仔会扒船。”让孩子从小感受扒龙船的气氛。
按照一直以来的传统,龙船前来应景,进入景点游弋,主人家一定要敲响岸边的铜锣,并派龙船会的主事骨干用草帽不断向龙船打招呼,示意对方上岸吃饼吃饭,但到来的龙船不管怎样也要扒三个来回才会靠岸上船,这叫回龙三次,表示互相之间有来有往。而且龙船进来的时候一定要龙头先进,以示礼貌。倘若是用龙船尾入村,岸上的龙船会主事就会明白,这是代表要绝交,自然就不会敲锣邀请。其实真正故意用龙船尾入村非常罕见,但有时年轻的桨手和舵手不懂规矩,曾经出现过因为在河道掉头的关系,误用龙船尾入村,从而闹出误会和笑话。endprint
不过龙船文化讲求的是大度,在江上划船不同于陆地行车可以马上刹停,有什么碰撞难免,双方有什么摩擦和误会,互相有风度地交流解释清楚即可,下次照样欢迎您来村里应景,大家上岸饮杯龙舟茶,就代表冰释前嫌,还是好朋友!
回龙三次,礼数做足,龙船手们纷纷在珠村人的带领下,上岸吃龙船饼、喝茶休息,并在主人家准备好的神位前上香。上岸休息,不仅仅是让龙船手补充体力,也是东道主热情款待客人的礼仪。
龙船手上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做,那就是给招景村回送祝贺道谢的飞柬。一张一张红色回柬贴在木板上,透露着主人家的热情招待和客人们的礼数周到。
吃完龙船饼,各龙船手就回到船上,因为同一天会有不同的村招景,例如五月初一深涌上的黄村、宦溪村、莲溪村也在同一天招景,也就是所谓“一涌四景”。所以午饭时间龙船手们会到其中一个招景村中吃龍船饭。而之后几天,还要继续去其他村应景,大家礼尚往来,友好交往,尽显双方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龙船友谊。
神州百科
珠三角地区端午扒龙船的整套仪式
珠三角地区端午扒龙船有祭龙驱邪的性质,所以有一整套仪式,主要分五个步骤:起龙、采青、赛龙、藏龙和散龙。
起龙 起龙是扒龙船礼仪的开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待“浴佛节”后,方可选择“开日”“起龙”,“恭请”上一年端午节后藏在河涌泥底下的龙船“出龙”。自 “起龙船”开始,扒龙船的年度大戏就开启了。
起龙后,扒仔就可以上龙船练习,但注意,因为还没有进行采青请神仪式,此时的龙船只有躯干,没有龙头和龙尾。
另外,按传统因为女人属阴,男人属阳,龙船要带阳刚之气。所以妇女也不能触碰龙船,男人扒龙船,妇女小孩便在岸上为父兄加油。
采青 采青是龙船节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一种风俗。以前的采青,是抬着龙船神斗上的那朵罗伞,打着铜锣去到每年采青的稻田里,上香敬酒,拜过禾花仙女就拔起青苗放进青盒里,然后烧串鞭炮回归庙宇,然后就请神上神斗,就可以送龙船头、罗伞、神斗、彩旗、龙船尾等物件上龙船。
赛龙 赛龙是人们所熟知、且最激动人心的环节了。赛龙夺锦也称为“斗标”。斗标是村落、宗族之间的交流与竞争,是龙船的大聚会。
藏龙 端午节后,各村龙船陆续偃旗息鼓,将龙船收藏起来。一般传统的坤甸硬木龙舟要在藏船坞处沉入水底固定,船面覆盖上泥巴密封,即为“藏龙”。
散龙 龙船季节结束后,族人要将标(旗帜)还回给神灵,祈求龙神散膥(春)、世代平安,这叫做“散龙”。
龙船饼 龙舟饭
以前扒龙船非常费力,加上珠三角河涌众多,龙船出去探亲访友就得一整天,所以龙船手们会将一些饼带上身,累了、饿了就吃个饼,既可以充饥,也可以借着吃饼的机会小休片刻,这就是龙船饼的由来。
龙船饼一般是普通的广式手制糕点,包括红凌酥、白凌酥、黄凌酥、核桃酥、鸡蛋糕等。不同村落、不同种类的龙船饼稍有不同。但都具方便携带、耐于存放的特点,而且在烈日高温下十日八日都不易变质。
传统的龙船饼主要是红凌和白凌。外边是水油酥皮,内馅原料包括有莲蓉,又或者白糖、椰丝、芝麻、花生、南北杏、瓜子仁等,取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白凌饼上通常要加一点红,这是因为白凌饼通常也为村人祭祀所用,但白色意头不好,所以用红色来点缀。
据说,做好的龙船饼,酥皮松化成一层层,酥饼随着扁担一悠一晃,风一吹,酥皮就如花间蝴蝶般飞舞,又或如片片花瓣般飘落,香足一地。
除了龙船饼,龙舟饭也是珠三角地区龙船文化的重要一环。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会吃龙舟饭,一是龙船进水采青请神,所有龙船手和村内60岁以上的长者聚餐。二自然就是招景和趁景的时候,邀请其他村的龙船手过来吃饭。最后则是散龙船标酬神还青,也要举办一次龙舟村宴。这其中,招景当天的龙舟饭,因为要招待外村,所以最为隆重。
以前村里的龙舟饭,是每个龙船手自家舀出一碗米,夹(聚)米落锅。如今的龙舟饭是由村集体以及富裕村民捐资赞助。掌勺的都是村中挑选出来的业余烹饪高手。一次龙舟饭,数目至少在数十围以上。因此一大早就要开始预备,不仅全村男女老少同时出动,还要请外援。上百围的龙舟饭场面之大,耗费人力物力之多,可想而知。
龙舟饭饭桌上必定有烧肉、白斩鸡、碌鹅、焖鸭、花锦鳝等菜式,都是吉祥喜庆的意思,烧肉象征红皮赤壮,鱼代表年年有余。甚至有讲究的,甚至连饭后水果也有讲究,譬如吃荔枝就会有“五月吃个荔(利),成世无运滞”的彩头。
龙舟饭中“龙船丁”是最具特色的菜肴,有“无龙船丁,就不叫龙舟饭”之称,所谓龙船丁即是用豆角粒、辣椒粒、咸萝卜干、炸花生、猪肉丁放在一起炒丁。其中的豆角粒可以去除龙船手的湿气;辣椒粒刺激龙船手的食欲;咸萝卜干补充盐份;炸花生增强人体的热量;猪肉丁增加营养,整个搭配十分适合龙船手的需要,可谓是龙舟饭中的功能菜。
龙舟饭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为村和族群出过力。就不能去吃龙舟饭,能来吃的主要是为龙船出过力,或者赞助过钱,还有受邀请得到尊重的人。在潘剑明先生年轻的那个年代,村民都以当过龙船手为荣,为了可以上龙船,甚至会在晚上去龙船厅偷一只船桨回家,第二天认船桨上龙船,没船桨就不能上船。在龙船活动结束后,有些人不归还船桨,等下一年可以再继续上船。据说当过龙船手,又吃过龙舟饭,整个人就可以身体健康,趋吉避凶,整一年都顺风顺水!
神州百科
龙船上的旗、罗伞和神斗
珠三角的龙船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扒龙船那么简单,光是船上的装饰品就已经相当讲究。平时不扒龙船的时候,所有装饰品,包括龙头、龙尾、船旗、罗伞、龙船鼓、锣架、神斗都要放回龙船厅内供奉。到了要扒龙船的日子,当天早上就按在船上摆放的顺序取出,安放在龙船上。等晚上龙船返回,再按相同的顺序取下,放回龙船厅内,每天都要如此重复,马虎不得。
龙船上的旗也称为标,一般是与宗族有关,如写有村落的姓氏,又或者与村内的神明有关系,如北斗七星旗、百足旗等等。让观者远远就知道这是那一条村的龙船。
龙船上锣鼓主要用于船上的发号施令,尤其是大鼓,所有桨手梢手都听锣鼓的号令,做出全速前进、转弯、调头、规避等动作。大鼓上也会写上村的名称或者村的姓氏。因为大鼓的重要,所以珠三角龙船礼仪中,就有一样叫“托鼓留宿”,就是招景的主人家下龙船把鼓取走,示意来应景的客人当天晚上在村内留宿,因为没有了鼓,龙船也没办法离开了。“托鼓留宿”被视为顶级的礼遇。
除了龙船鼓,长龙一般有四个锣架,锣架上各有一柄罗伞,前后各二,再加上中间专门为神斗准备的罗伞,总共五柄罗伞,取龙是九五之尊之意。
神斗代表的就是龙船上的神灵,有龙船必有神斗,神斗可谓最为重要!因为人的生命就在船上,又没有能力和大自然对抗,所以只有祈求神的保佑,以保龙船上人的安全。
在龙船进水采青仪式之后,保护神就被请入神斗上到龙船上,神斗上贴有相请的神的名字,一般是村内供奉的神灵,如珠村就将村内所有庙的神都请了上去,并在神斗上插上三枝香,因为神斗的重要性,龙船上会有人专门负责神斗,职责就是保证三枝香不会熄灭。负责神斗的人在龙船季期间,每天要去所有神庙上香,保护龙船顺风顺水。有些更会在应景的时候装扮成该主神的模样,如北帝、济公等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