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项目学习数学张力课堂
2017-07-28陆玉凤
陆玉凤
项目学习改变了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实践性和参与精神,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机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完成项目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学会“游泳”,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无限的张力。
一、项目学习使课堂主体显张力
在数学课堂中引入项目学习,就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项目学习的开展,重心不在于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取得什么成果,而是学生通过开展项目学习,学会从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善于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在项目学习中,教师给学生机会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互相学习,教师也从“导师”向“益友”转变,参与学生的讨论、研究、操作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主体,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去搜索、发现、体会,一句话,引入项目学习的课堂,是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课堂,它既巩固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笔者没有把这个定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将其作为一个课题研究,先请学生猜想:三角形的三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想方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智慧是笔者所没有想到的:有学生把三角形纸板的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从而验证了三角形角和为180°;也有同学直接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把测得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相加,得到三外内角和为180°,也有学生想到了过一个内角的顶点作它的对边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特征”证明三个内角形成一个平角……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完成了知识的自主建构,而且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舞出了精彩。
二、项目学习使课堂时间显张力
从课堂教学现状看,有的教师上课存在导言过长、板书过多、重复啰嗦等弊病。这种支配式的课堂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渐使课堂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其结果必然是“教”的时间投入过多,而相应“学”的时间偏少,教与学相脱节,教学效果自然有限。
而在引入项目学习的课堂中,课堂时间的支配和把控者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及对课题的深入程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可能导致每个小组分配在各个环节上的时间不同,虽然如此,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时间的支配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为更好地完成项目自由支配课堂时间,甚至可以为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必要时不惜把学习时间延伸到课后闲暇之余。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把有效的学习和探索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说、去做、去深思,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去体验知识、发现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才干的创新型人才。一句话,项目学习不但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而且能无形地延长课堂时间,从而使课堂时间更具无限引力。
在“有理数运算”应用教学中,想讓学生研究这样的问题:某国某股民上星期六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上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
(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
(2)本周内最高价是每股多少元?最低价是每股多少元?
(3)已知此股民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吉姆在星期六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根据笔者以往的经验,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很匮乏,如果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势必导致很多学生不理解,所以笔者策划了一个“股票交易中的数学问题”课题,虽然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他们身边的很多人都在炒股,所以学生决定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在学校里经过初步思考、讨论、分析后,制订出了方案。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每个小组把得到的信息进行分享和汇总,学生对有关股票买进卖出有了一定了解,这对小组实施课题、得出结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虽然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投入了较多的时间,但学生不仅学到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效果也远比课堂上教师机械的“一问一答”好,这无疑使我们的课堂时间更具张力。
三、项目学习使课堂空间显张力
陶行知先生说:“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也就是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应该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让他们带着教材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社会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个大课堂。项目学习的数学课堂能突破教材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到室外、校外,拓展到各种传媒空间,使数学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使学生能自主学习,体验生活。如在研究相似的应用时,让学生研究:相同时刻内物高与影长是否成比例。学生们在预习课本和经过讨论、分析之后,带着卷尺、标杆等走出教室而来到了户外。先由学生分小组测量1米标杆的影长和学生的影长,然后通过学生对标杆、学生身高、标杆影长、学生影长四个数据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测量校园旗杆高度的方案,并组织测量活动。
课堂空间不是篱笆围成的院落、砖瓦砌成的楼阁,也并非教室本身,而是由学生、教师、教材三要素构成的立体信息系统,既包括有形的客体,也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课堂氛围。显然,要彰显课堂空间张力,应该拓宽学习渠道,丰富教学资源,尽量做到物尽其用,甚至创造性使用,变“死”的课堂为“活”的课堂,变“平面”的课堂为“立体”的课堂。
四、项目学习使课堂活动显张力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学习、巩固、深化知识的重要作用,也是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能力,增进感情,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让活动贯穿课堂”是新课改提出的响亮口号。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实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追求。而项目学习是一个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在以往的活动中,大多数是教师设计活动主题,做好活动计划,安排学生活动任务;而项目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讨论并确定项目主题后,做好学习计划,由于是学生身边的问题,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活动也更有效了。当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测量操场上的旗杆》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研究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订了项目计划。在活动中,学生按照计划有序地开展测量等工作,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同时,在活动中,学生又发现了新问题:如果没有阳光的话,没法利用物体和影长成正比这一规律来测量旗杆的长度。“没有阳光我们该如何测量?”“该如何改进?”“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开放的、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又对先前的项目计划进行了修改。在最后的成果汇报中,鼓励学生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汇报,如PPT、小报展示、调查报告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项目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另外,团队合作学习是项目学习活动中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根据兴趣和任务建立活动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经常在一起讨论、交流、总结等,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无论是方案的设计、分工,还是活动的具体实施,以至于活动的分析与交流,到最后的成果展示,都离不开学生之间密切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家可根据活动内容和任务、自己的特长、兴趣进行分工,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在成果交流会上,各小组进行交流,达到分享资料、合作交流、深化理解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学在合作过程中合理表述个人的观点,恰当地应用他人的观点,构建师生互学、学生之间互学的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活动,让学生自行探究、思考和集体探讨,有机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技能。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而要做到这些,只有把项目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最大化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让有限的课堂彰显出无限的张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梅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