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学习让语文课程悄然“变脸”

2017-07-28钱桂芬

教育 2017年26期
关键词:变脸学科评价

钱桂芬

一、运用统整理念,寻找契合的“生长点”

“统整”理念要求教师具有新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善于抓住主要问题,整合其他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依托语文课程资源,可在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点”确立:

1.以本为本,进行拓展式探究。语文课文是有规律、有序列地按照学生年段特点精挑细选的样本,教师将这种规律加以寻找并自成体系,就能够获得新的研究要点,从而加以开发和利用。一是在文本之上的“大阅读”行动,即选定一篇课文、一个主题、一个文体的文本,进行主题化阅读,从而寻找到某一类课文的写作要点、表达方式、情感流露等语文特性浓厚的语文要素的研究和归纳;二是在文本之上的“大数据”行动。即围绕一种或者一类事物,进行主题化的采集与实践,获得“一点多辐射”的知识整合,如《恐龙》一课,就可运用课文进行恐龙种类的认知、美画恐龙、恐龙与数字等的研究,范围涉及到数学、美术、生物、语文等各个领域。

2.综合学习,进行合作式共长。语文教材编者有意识地从五年级开始,在教材最后设计了“学和做”的版块,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也是编者对于语文综合性能力提升的一种认知与实践。纵观这些训练的设计中间,有读与写、口语交际、实际操作等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能够综合性地展开相关的调查、实践和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立足课本,在此基础上自主地增加一些难度适宜、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项目,如社会调查和访问、数据采集和整理等相关联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分工协作,共同成长。这是对课本的一种深化,更是对社会、对自然、对生活的认知与追求的一种提升。

3.自主命题,进行创生式整合。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语文项目学习主题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打通语文学习环节的一种融通美。拿古诗教学来说,可以有很多值得探究的话题。可以是对诗人的研究,研究诗人各阶段的文风、背景及诗歌创作的主流等,让学生感悟诗歌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是对诗体的研究,如同样是送别诗,为什么有的流露一种哀伤,有的展示一种豁达,有的倾诉一种不舍?去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探寻因表达方式的不同,给送别带来的效果有何不同等。在话题研究中,教师要注重选择话题的敏感度和相关知识的丰富性。

二、推进实践历程,讲究环节的“相关联”

实践活动的展开依托于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在项目学习推进过程中,应按照制订计划——配置人员——经历研究的环节步步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1.前置性:详尽的规划,奠基研究。前置性,是对活动展开之前的一种谋划、一种布局,是确保活动正常开展的一种前瞻性的活动策划。在项目学习活动之前,周密的安排、精心的策划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计划更加完善,效果更加凸显,在规划中主要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其一是规划的项目要完整,主要包括时间的确定、目标的指向、实施的形式、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呈现的结果等部分。其二是呈现的形式要清晰,可以以表格形式,进行框架式的清晰呈现;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灵活多样的活泼显现。总之,规划是开展活动之前的一种预设,应该是集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全面性的一体化呈现。

2.层次性:合理的配置,推进研究。“人”是活动开展的主体,是活动中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人”进行科学配置,才能为各环节之间的流畅连接奠定基础,并有推陈出新的可能。在活动开展中,我们主要关注“两类人”:一是教师,引路者。可以是将语文教师作为活动主要负责人,带领学生进行学科单向性研究,借力校内外资源实现探究;也可以是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将语文学科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组团,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综合性研究,幫助学生实现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同步整合。二是学生层面,可以是同步地为每个学生布置同样的任务,在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也可以是分解若干个问题,落实小组化的学习和活动。

3.亲历性:生活的体验,丰富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项目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化、自然化,它是一种还原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学习,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真正融入社会,去寻找真问题、解决真困惑,因此,语文项目学习活动必须要以社会实践作为检验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三、打造三维空间,实现平台的“软着陆”

项目不仅仅要落脚在课堂,更多的是要将触角延伸到课堂之外。因此为学生打造课堂之上、课程之外、社会之间的三维一体化空间,才能给学生最大的活动舞台,助力他们成长。

1.立足课堂,善用时空。课堂是最大的语文学科活动时空,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在有限的时间,在完成额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外,进行语文项目学习,这的确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为此,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精讲精练。语文的课文是个例子,教师要明确教课文这个例子是为什么而教,减少无谓的传授时间,让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甚至实现以文带文整体学习的目标;二是有机结合。教材中间的一些小练笔、小调查、小研究和项目学习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利用这些散落的点进行有机组合,重整内容,实现教材部分内容的重新洗牌,将项目学习无痕地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2.学科交叉,拼接时空。项目学习就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科与学科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在现有条件下,学科之间有着较为严重的本位思想。但是,教师可以在学科之上,以语文学科为纽带,进行项目团队的组合,将需要的课型、需要的教师进行临时化的组建,形成项目学习的抱团研究发展。如在“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中,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研究文字的历史,了解源远流长的汉字之流;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研究古汉字的美,进行汉字的描摹;综合实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博物馆参观……

3.延伸课外,巧借时空。课外是一个无限的大空间,是项目学习的外延和补充。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为项目所用。一是借家长之力。家长是一个极大的资源群,教师要利用家委会的力量,为学生研究提供各种便利。如结合《水》这篇文章,可以联系在水利局工作的家长带学生参观水的处理过程;请擅长美术、书法的家长带学生书写、绘画海报,上街宣传等。二是借社会之力。社区、文化中心、政府机关,这些和学校有着密切联系的机构,就可以成为学生活动的一个纽带,如调查访问、参观学习等活动,均可以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获得更加优质的资源。

四、关注呈现效能,生成评价的“新规则”

项目学习的展示,应该是对活动成果的一种呈现。在成果评价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显性的形式,更要关注隐性的本质,本着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着力发展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能力。

1.呈现的样态——多样化。成果的展示,是对活动的一次总结和提炼,所以应该考虑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清晰度和方式的适切度。从展示的内容来说,一般是文本化与影音化相结合,其中,文本化包含思维导图、图表、研究报告等,影音化包含调查录音、摄像等。从展示的形式来说,可以是现场汇报、辩论会、文本汇报等。但是在成果展示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选择不同的展示形式,以体现展示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2.评价的方式——多元化。活动评价,应该是多元指向,并有发展指向的多维度标准,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依照实施计划中间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质和量的集中检验。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及时关注各阶段、小组、个体的项目进展情况,并邀请参与活动的人员进行全员评价,逐步建构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相互评价、社会评价和教师指导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并行的评价模式,全方位、全覆盖地对学生活动的各环节进行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可以邀请同组教师、活动参与教师、项目专家等,对汇报形式、实际效果、问题改进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3.效能的标准——显性化。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中,教师要本着关注“活动进程”和“人的发展”的两大标准展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活动任务设计好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便评价对象和评价者进行活动参照和准确评价。“活动进程”是对活动本身的评价,既包含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效果等动态化的标准,还包含活动发展性评价,即和预期的效度相比较,进行后续的补充与发展。“人的发展”是对于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知识整合的意识、参与实践活动的程度等人的能力发展的评价,其中还包含了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的反思性学习,和对问题进行的延伸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乘航小学

猜你喜欢

变脸学科评价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超学科”来啦
杜特尔特回国后“变脸”了吗?(社评)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希拉里缘何“变脸”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