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71年全国棉油糖生产会议

2017-07-28王永魁

百年潮 2017年7期
关键词:糖料油料杨柳

王永魁

由于“文化大革命”前期动乱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连续三年处于下降和停滞的局面,再加上人口数量的增加,1969年同1966年相比,全国人均占有的主要农产品数量全面下降:粮食从291千克减少为265千克,下降8.9%;棉花从3.2千克减少为2.6千克,下降18.7%;生猪从0.18头减少为0.16头,下降11.1%。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向国家交售的食用植物油从1966年的1.25千克减少为0.95千克,下降24%。上述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市场农副产品供应紧张。1970年以后,全国局势日趋稳定,国家的各级管理机关相继恢复或重建,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和北方地区农业会议,重申和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的方针政策,农业生产形势开始好转,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但市场供应情况并未明显好转。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71年3月3日至3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会议,采取措施促进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

会议提出发展棉油糖生产措施

参加会议的有29个省市自治区、116个地区、226个县的代表,有76个社队的代表,还有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农场、糖厂、科研单位的代表,共601人参加,由新调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主持。会议肯定了1970年棉油糖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指出:棉油糖生产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还不能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和战备的需要。随着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出口援外增多,产需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会议讨论了全国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先进典型的经验,得出囿于时代局限的结论:“只有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不断地同阶级敌人斗,同资本主义倾向斗,同时向那种懦夫懒汉思想、骄傲自满情绪作斗争,才能使棉油糖生产,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向前发展。”会上,有的代表反映,一些地方认为“粮食不上纲,心里就发慌,丢了棉油糖,心里不着忙”,“重粮轻棉不问油,生产单一化”,群众对这种稻谷加稻草的情况很不满意,批评说:“只顾粮上纲,丢了一大帮”;一些地方出现瞎指挥、搞浮夸、搞平调的苗头,说什么“要叫高粱断子绝孙,坚决和红薯离婚,把棉花送到山上,实行小麦一派掌权”;也有个别地方把正当的多种经营当作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批判。

这次会上,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在接见各省带队同志时询问山东省滨县杨柳雪大队经验(杨柳雪大队从1963年至1969年,连续七年获得粮棉双丰收。七年中,平均亩产皮棉130多斤,每人每年向国家贡献皮棉150斤到210斤。粮食每亩平均产量,1963年就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400斤的指标;1965年增加到800斤以上;1966年以后,每年平均畝产都在1000斤以上。1970年初,杨柳雪大队革委会主任杨秉利代表杨柳雪大队参加了全国棉花生产会议。随后,《人民日报》以《棉区的一面红旗》为题刊登了杨柳雪大队的事迹。1970年3月9日,山东省革委会发出《关于开展向杨柳雪大队学习活动的通知》)推广情况。山东省带队的同志答:杨柳雪周围的队有进步,但滨县还不行。李先念说:昔阳县由一个大寨大队变为一个大寨县,为什么杨柳雪的经验在滨县推不开?昔阳县曾作过专门研究,你们也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杨柳雪行,滨县不行?到底什么原因。要研究这个问题,这不只是从杨柳雪到滨县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这个会先解决路线问题;再解决“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问题;三是解决政策问题;四是解决领导问题,领导问题与路线问题是联系着的。典型如何在一个县推开,要从滚龙到平山,从杨柳雪到滨县。为什么杨柳雪的经验不能到滨县?昌潍搞100斤,德州、惠民、聊城为什么不能搞100斤。杨柳雪大队,总理讲,报纸登,滨县就是没有推开。要推广典型,提高质量。

针对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会议明确提出: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粮食抓紧,丝毫不能放松。同时,也必须抓好棉油糖等经济作物。发展棉油糖生产,对支援国家建设,加强战备,保证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棉油糖生产,也有利于增加社员收入,扩大社队积累,促进农业机械化,巩固发展集体经济。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经济作物种类很多,它们对土壤、气候、雨量、日照等各有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国家的计划,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不能不顾条件,不问经济效果,千篇一律,瞎指挥。《人民日报》发表的农林部、轻工业部、商业部联合写作小组的文章《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积极发展棉花生产》指出:解决粮棉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保证国家计划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棉花生产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播种面积,并按照国家计划要求种足种好。但是,更大的增产潜力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除了政治批判和政治表态,会议还利用经济杠杆,提出一些发展棉花、油料、糖料生产的措施。根据1970年《国务院关于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报告》和《国务院关于全国棉花生产会议情况的报告》的精神,会议提出:(一)合理安排油料、糖料集中产区的粮食征购任务和统销指标,坚决保证社员口粮不低于邻近产粮区的标准。(二)油料统购,超额完成任务的部分继续实行加价奖励的办法。留油标准由省市区自定,增产多、贡献大的,可以适当多留。食油继续执行在农村基本上只购不销的政策,油料基本上在产地加工。(三)适当提高花生、油菜籽、芝麻、大豆等部分油料、油脂收购价格和糖料收购价格。(四)大豆面积和产量与粮食分别计算。一年一熟的大豆集中产区,上《纲要》的指标,建议定为260斤。(五)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木本油料种类很多,不占耕地,大有可为。南方丘陵地区应当注意发展油茶、油桐、乌柏,北方丘陵地区应当注意发展核桃、油树、花椒等木本油料。鼓励采集野生油料。利用荒山和闲散土地种植向日葵、蓖麻等油料。(六)加强集市管理。凡是国家规定不许上市的物资,一律不准上市。坚决打击投机倒把,巩固社会主义阵地。此外,社员自留棉换购,由一斤皮棉三尺布票,改为五尺布票。

囿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议提出这样的措施,实际上是恢复了20世纪60年代前期调整国民经济的一些有力政策,旨在调动农民种植棉花、油料、糖料的积极性,保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得到有效落实,促进多种经营的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务院关于全国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会议的报告》时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不要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瞎指挥。认真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扎扎实实地去抓,要过细地做工作,力争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有一个全面的大幅度的增长。”

周恩来接见与会代表

1971年3月28日下午,周恩来接见了参加全国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会议全体代表,仔细询问了各地棉花、油料、糖料的种植和收购情况。当时的与会代表,时任浙江省常山县县委副书记的于耐毅后来回忆说:

这次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又严肃认真。之所以说生动活泼,这次会议的开法与以往不一样,是采用开调查会的方式,周总理问,同志们答,通过对答,周总理就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把生产目标任务要求指示下去,以尽快推动全国农村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之所以说严肃认真,除了以上指示外,周总理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同志,就以关怀的口气对同志说:你管农村,要问一问。打个电话回去问问,种了多少地,多少株?出了多少油,做了些什么工作?等等。

周恩来把广东省陆丰县浮州大队党支部书记林度请上主席台,询问浮州大队种了多少甘蔗?亩产是不是15000斤?每人吃多少口粮?是吃干饭还是吃粥?听完林度的回答,周恩来对大会的全体代表说:浮洲的贫下中农很好,他们自己不吃细粮吃粗粮,把谷子多交售给国家。接着,让林度回去后代他向全县的贫下中农问好。周恩来还问山东省滨县杨柳雪大队种不种花生,当杨柳雪大队革委会主任杨秉利回答没有种时,周恩来嘱咐他今年加种花生。

问到浙江省常山县的于耐毅时,周恩来与他有一段对话:

周:新增油茶林四万亩,是在40万亩之内,还是之外?你们怎样搞油茶林?

于:是之外的。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油料,种在山上扶育管理好,五六年、八九年结籽。一亩山地种油茶一般是100株左右,太密了不行,树长大有两米高左右。一亩一般能产油五六斤到10斤左右,好的到60斤,试验山到100斤。有的一亩只种五六十株,又不大施肥,产油就不多。

周:要不要上肥料?

于:上肥最好。县里油茶所有五六百亩是施肥的,(每亩)产油达到五六十斤,试验山两亩(亩产)达到100多斤。栏肥、塘泥最好,现在用些绿肥,主要是绿肥上山。厩肥、化肥用在田里。

周:一棵油茶生产多少年?

于:比较好的100多年,老的到200年,还结籽。

周:哦!比我们岁数还大。油茶怎么种植呢?它是要阳光还是要阴?

于:挖山除草变肥料,它喜欢阳光多的地方。高山、低山、山顶、山脚都可以种,常山全县都可种。

周:常山没有海拔两千米的吧!

于:没有。

周:阴雨合适不合适?

于:阴雨也淋不死,它(还)比较能耐旱。

周:比茶叶树好?耐寒吗?

于:冬天冻不死,霜降开花,第二年霜降收籽,冬季爆花,不怕冷。

询问完各地的生产情况后,周恩来就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稳定有关政策问题讲话。他说:棉花重点是14省。油料主要是南方八省、北方六省。浙江、上海棉花多,油料不是重点,也要争取自给。葵花籽,东北已经榨油了,北京要跟上。北京比上海面积大一些,山地多,可以多种油料作物。能增加自给,国家调拨就减少了,这就是贡献。北方都可以种葵花、核桃,南方14个省、区都可以搞油茶。油料品种多,每个省都要向这方面进军。西藏也可以搞了。都要力争自给。中央抓重点省,各省抓重点县,层层抓紧。油料差的更多。大豆作粮食计算很不利。要榨油,还有豆饼,也可做豆腐,还可做豆制品。这比直接做主食好。豆制品是高蛋白,营养比粮食还要高。北方要提倡种葵花。南方要提倡种油茶、油桐。种油茶利用山上荒地,不占耕地又绿化,要提倡。糖料主要是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最主要是广东。耕地不能再增加了,就是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周恩来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搞好农业更要靠地方的积极性,要坚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周恩来强调:要掌握好政策,对中央已经规定的政策,不要随便改动,如奖励、自留量、换购等办法,还要坚持不变。又说,各地要核实统计数字,推广先进经验,因地制宜,抓好科学种田,逐步做到增加自给,力争自给。

在这次会上,周恩来还把植棉先进单位浙江慈溪县五洞闸公社、上海南汇县泥城公社和江苏启东县向阳公社的代表请到台前,问交流了经验没有。周恩来说,你们好汉相见不相识,我给你们介绍介绍,回去一张桌子吃顿饭,也可以交流交流经验嘛!

3月30日,李先念和华国锋在前门饭店召集各省、市、自治区的带队人员开了一次会,又讲了要抓好全国的棉花、油料、糖料生产。3月31日,李先念将全国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会议的报告及33个先进典型材料提要,全国棉、油、糖生产和供需情况的简要说明报送周恩来。批语说:(一)送上请审阅。(二)昨天和国锋去前门饭店开了一次省市区带队同志会议,着重讲抓好全国棉、油、糖生产。(三)听了少数不够忙的地区汇报,要同志们回去检查一次。

各地落实会议精神力度不一

会议结束后,相关部委为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制定了比较具体的配套政策。1971年4月27日,国家计委发出《关于提高油料、油脂和糖料收购价格的通知》,要求:适当提高花生、油菜籽、芝麻、大豆等部分油料、油脂收购价格,其中芝麻提高31.5%,花生仁提高24.8%,油菜籽提高23%,大豆提高9%,茶油提高23.4%,桐油提高21%。甘蔗收购价格,由每担1.5元调为1.73元,提高15%,现行价格高于1.73元的江西、湖北地區不动。“食用油脂收购价格,随同油料收购价格进行相应调整”。“油料、油脂和糖料收购价格提高后,为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受影响,油脂、油料和食糖的销售价格一律不动”。7月3日,商业部发出《关于油料、油脂调拨及油料种子作价问题的通知》,提出:“生产队完成国家油料收购任务后,集体(或个人)用油料向国家兑换油脂,一般不做购销处理,采取代加工的办法,收加工费,付油返饼。也可采取将兑入的油料和兑出的油脂,均按调整后的收购价格作价。”上述措施,一方面保证了种植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的农民能够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农民能够多产多得,多产多吃。

各地也为落实会议精神作出了努力。1971年底,江苏省召开了棉花高产经验交流会议,总结了江苏省1971年棉花高产的经验,主要有:狠抓路线斗争,提高为革命种棉的自觉性;贯彻执行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干部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極性;加强党的领导,是发展农业生产,夺取棉花高产的根本关键;正确处理粮棉关系,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夺取粮棉双高产;与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抗灾夺丰收;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棉。会议表扬了如东县革命委员会,说该县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对主要产棉区的粮食征购任务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棉区社员口粮标准不低于邻近产粮区的水平,保证售棉奖励化肥的兑现;对有的社队受极左思潮影响作出的某些错误规定,都坚决按照政策进行纠正;改进劳动管理制度,建立必要的生产责任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了粮棉大幅度增产。

1971年上半年,农林部组织了东北大豆生产调查组,对东北三省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1971年7月向国务院作了《东北地区大豆生产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报告中说明:东北大豆生产还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大豆产量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商品率下降,质量降低。在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方面: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栽培管理粗放;豆施肥比其他作物数量少、质量差,还有约30%的面积不施肥;对虫害防治差;过去东北地区基本上是单作大豆,近年来大力推广大豆和玉米间混种,占大豆总面积的70%左右,给生产带来了新问题。混间作是增产粮食的好办法,但由于不少地方混间作方法不当,过度地减少间作大豆的行数,缩短混种大豆地玉米横串距离,通风透光不好,影响大豆生长,造成减产,品质下降;农田基本建设做得差,大豆灌水面积很小;农机具不足,不能做到深耕和适时播种,保证不了播种质量,等等。在政策方面,《调查报告》指出:由于对“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认识上有片面性,有的领导只强调粮食生产,忽视大豆。有的干部说:“种苞米,好上纲,群众拥护,上级表扬,工作好做,干部好当”;“种大豆,不打腰,产量低,口粮少,干费劲,不讨好,《纲要》上不去,还得做检讨”。所以他们“心往粮食上想,劲往粮食上使,措施往粮食上用”。而大豆在各方面受“虐待”,概括为“三在后”“三不给”“五不好”,即种在后,管在后,收在后;不给水,不给好肥,不给多投工;种子不好,选地不好,防灾不好,管理不好,种植方法也不好。这样就使“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得不到认真地贯彻执行。《调查报告》还指出:“三定”政策落实得不好,群众怕多种大豆完成不了征购任务,保证不了口粮。大豆购留政策上没有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多产大豆不能适当多留,口粮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群众生产大豆的积极性。

在当时的条件下,各地落实会议精神的情况并不平衡,有的地方落实有力,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增幅较大,有的地方由于认识不到位,措施不配套等原因,增幅不大,甚至有所下降。如江西省根据会议精神拟定了发展甘蔗的“四定”政策,即定甘蔗种植面积、定产量、定销售任务和定社员口粮。“四定”政策的贯彻,使蔗农基本口粮有保障,甘蔗产量有所上升。后来政策不能兑现,甘蔗生产又转趋下降。从全国的情况来看,1971年至1975年,棉花总产量和糖料总产量在1973年达到高峰(分别是256.2万吨、1964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产量最高的一年;油料总产量一直稳步上升,在1975年达到高峰(452万吨)。1971年的全国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会议,是全国秩序逐渐稳定后,国务院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一个环节。这次会议与1970年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和1971年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共同构成了农业战线落实政策的步骤。这些会议与基本同时召开的其他全国性的专业会议(全国日用工业品会议、全国商业工作座谈会、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援外工作会议等),不同程度上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前的政策和措施,成为1972年批判极左思潮的前奏。

(编辑 王雪)

猜你喜欢

糖料油料杨柳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Try to Think Yourself into the Role
杨柳 书法作品
风儿吹过杨柳湾
糖料蔗收购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杨柳
糖料蔗 中国最大“糖罐子”
武汉白沙洲粮食和油料批发均价
广西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方式适应性调查
基于广义最大覆盖模型的油料保障力量动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