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社团的构建策略研究
2017-07-27陈海荣
陈海荣
摘 要: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体育乒乓球社团活动中,通过营造“乒乓”氛围,打造“乒乓”课程,推进“乒乓”教学,深化“乒乓”研究,可以让学生形成“乒乓”文化,让学校形成“乒乓”特色。“乒乓球社团”活动,能够照亮学生的精彩生活。
关键词:乒乓氛围;乒乓课程;乒乓教学;社团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1-0097-01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集健身、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乒乓球课程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营造学校乒乓球氛围,建构学校乒乓球课程,推进学校乒乓球教学,让学生在认识上认同乒乓球运动,在情感上喜欢乒乓球运动,在思想上重视乒乓球运动,极大地推进了学校乒乓球特色社团活动的发展。
一、营造“乒乓”氛围,形成“乒乓”文化
在学校推进乒乓球社团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乒乓”文化、“乒乓”精神。基于此,学校围绕“用乒乓特色兴校,用国球精神育人”的社团活动宗旨,营建“乒乓”氛围,通过氛围的营建、文化的丰盈,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显性宣传。学校运用“乒乓球荣誉墙”“乒乓球荣誉栏”等阵地向学生展示我国历届的乒乓球世锦赛、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比赛的冠军,展示学校历年的乒乓球比赛冠、亚、季军。通过祖国乒乓优秀选手和学校乒乓优秀选手,让学生树立“团结、拼搏、自信、进取”的学风。“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乒乓球运动”的历史发展教学,让学生濡染乒乓文化。结合主题校报、班报、手抄报,让学生讲述“乒乓故事”,交流“乒乓技艺”。
(2)隐性融合。为了深化学校乒乓文化,学校将乒乓体育教学与音乐教学、思想品德教学、语文教学、数学教学等学科融合,实行隐性的跨界教学。例如,学校创编了“乒乓操”,让学生结合音乐律动,愉悦身心;在品社、品生教学中,乒乓明星的事迹激励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数学教学中,探讨乒乓技术,如扣球的角度、方向等;在美术教学中,用图片、绘画等向学生展示乒乓运动员风采、乒乓球的“国球”形象等。多向度的宣传、多学科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打造“乒乓”课程,形成“乒乓”特色
為了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参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创建学校“乒乓球社团”活动中,学校设计并开发了“乒乓球社团”的课程(见下表),将设计思路、教学计划嵌入其中。如此,乒乓球活动更具计划性、预见性,更贴合学生的具体学情。
学校在乒乓球课程的管理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成立了学校“乒乓球社团”课程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课程设计与开发组组长,体育教研组长担任课程设计与开发顾问,总务主任负责课程实施的后勤保障,各体育老师负责编写年级段的校本教材。乒乓球课程的系统开发,让乒乓球社团活动更有序,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开放性。
三、推进“乒乓”教学,深化“乒乓”研究
传统的乒乓球教学由于缺乏课程设计、缺乏教学研究而显得非常枯燥。在学校乒乓球社团活动教学中,学校要求所有体育教师要潜心研究乒乓知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趣味形式”展开教学。转变理念、创新教法、优化教学形式,形成了勃勃生机的乒乓教学状态。
(1)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形成兴趣激发点。乒乓球由于打法灵活、速度快、对抗强,因而技术教学有些难度。尽管教师可以直观展示,但由于很难将球的动态变化过程定格、回顾,因此很难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基于此,学校要求教师制作PPT,将乒乓球技术动作运用多媒体课件慢慢地进行动态展示,能够规范学生的技法。
(2)创新活动形式,培育乒乓球活动生长点。学校通过变化乒乓球活动形式,不断唤醒学生的乒乓兴趣。如在低年级的“颠球”教学中,采用了“高低颠球”“正反拍颠球”“双拍交叉颠球”“灵活转身颠球”等活动形式。此外,学校还不断开发新奇、变化的活动形式,提高了乒乓球社团活动教学的效率。
(3)实现社团活动的动态管理,将学生的成功体验作为着力点。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的“球感”好,但也有学生的“球感”稍逊一筹。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乒乓技术展开教学,实行动态的晋级管理。学校在每个年级都成立了“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只要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就可以顺利晋级。
四、结束语
学校开展乒乓球社团活动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课程,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乒乓球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宏图.乒乓球教学对于开展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意义[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2).
[2]金学标,徐利平.校园乒乓球社团的开发与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