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豫剧专业教学中的唱腔教学研究
2017-07-27郭红霞王良安
郭红霞+王良安
摘 要:豫剧唱腔流派纷呈,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豫剧唱腔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文章从豫剧唱腔的历史渊源、豫剧唱腔的融汇与发展、豫剧唱腔需要回到民间三方面,对职校豫剧专业教学中的唱腔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豫剧;唱腔;课堂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1-0052-01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作为地方戏曲艺术,在全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豫剧是河南地方戏剧种,因其唱腔优美动听、地方韵味浓郁,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四大剧种。但由于主观与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豫剧与其他剧种一样,人才培养后继乏力,正面临着萎缩衰退的尴尬境地。因此,豫剧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豫剧人才,为豫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豫剧唱腔的历史渊源
豫剧流派分祥福调、豫东调、豫西调和沙河调四派,其中豫东调和豫西调占主导地位。豫东调流派即指郑州以东、以商丘为中心的部分地区的唱法,它的唱腔比较高昂、活泼,曲调比较华丽,常用音域为bE调的“5-----5(高音)”落音多在“5”上,也称为“上五音”。豫西调指郑州以西、以洛阳为中心的“西府调”,曲调较为低平,常用音域为D调或bE的“1-----1(高音)”。
二、豫剧唱腔的融汇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流派之间对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演唱方法不断进行借鉴学习,戏曲唱腔越来越多样化,已不能纯粹用豫东调或豫西调来分类定义。豫剧唱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不断革新。张宝英是崔兰田先生的弟子,她不断推陈出新,使唱腔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崔兰田先生吐字发声多以真声为主,字重韵长;张宝英则吐字发声采用真假声相结合,字轻韵短。她们都自成风格,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群众的欢迎。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钻研磨炼,把自己演唱方法和张宝英的演唱特点与韵味融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本文作者也根据学生不同的嗓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一名饰男旦的学生,嗓子不好,因此教师采用科学的发声教学方法,开发出他的假声,并给他排了一出《抬花轿》的折子戏,注重以情带声,以情感人,以声醉人,得到了好评。其实,广大豫剧人多年来一直在对豫剧唱腔不断进行探索。例如,《朝阳沟》不仅打破了流派,而且融入了其他兄弟艺术的表现手法,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任宏恩先生走出一条唱腔生活化、艺术化的路子。
三、豫剧唱腔需要回到民间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豫剧的发展还是受到严峻的考验。尤其在唱腔方面,没有看到多少有实力、有特色的演员。从近两年在全国职业学校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戏曲组的比赛中也可感受到,河南赛区豫剧选拔赛情况让人担心。2015年参赛的学校只有两所,共5名学生;2016年参赛学校五所,共10名学生。总体上看,在舞台演出上面有实力的学生寥寥无几。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受其他艺术形式的冲击,学戏曲的学生越来越少,再加上学习周期长、要求全面,培养起来很有难度。学生的减少,自然影响了社会剧团的发展。二是剧团发展模式有待变革。有规模的豫剧团,演出费用高,深入民间的机会越来越少。三是好多演员及老师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理论知识不足。更多的还是言传身教、理论引导,因材施教、层次教学都不到位。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豫剧发展有社会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想要豫剧不断地发展,就必须在社会上倡导、宣传,在政策上扶持。要重视豫剧在社会的教化作用,多用戏曲的形式在社会做宣传;多扶持民营剧团,在资金及人才上给予大力支持;多对戏曲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给予他们一些政策上的优待。大型剧团要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多培养一些有潜力的演员。
河南省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豫剧专业多年来也是举步维艰,学生少、好苗子更少。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戏曲老师多年的坚守下保住了戏曲表演班。在2015年、2016年,河南省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代表河南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艺术技能大赛(戏曲表演)的唯一学校,学生取得了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17年,为了发展戏曲表演专业,学校特聘请河南鹤壁市豫剧院院长金不换为名誉校长,创建了金不换豫剧班。
四、结束语
总之,河南豫剧要发展,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强引导。教师要注重继承传统戏曲唱腔里优秀的成分,吸收其他方面有益的养分,结合自身条件,与时俱进,尊重戏曲发展规律,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豫剧人才,为豫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琳.探析豫剧唱腔与豫剧音乐[J].音乐创作,2012(08).
[2]王基笑.豫剧唱腔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3]陳文革.音乐传播学视野下的豫剧唱腔结构动态变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
[4]许琳.豫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5]宋凤丽.浅谈豫剧教学[J].艺术教育,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