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进过学堂的文豪
2017-07-27苟大戈
做人与处世 2017年9期
苟大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其实连一天学堂都没进过。
欧阳修的父亲是当地监狱的副监狱长,老来得子,但家庭条件一般。因此,欧阳修的父亲去世时,相依为命的孤儿寡母只好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也不富裕,只能在生活上给予孤儿寡母有限的资助,因此,欧阳修没有进入学堂去读书。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认识字,没有笔墨砚台,郑氏就地取材,折一段芦苇秆代替毛笔;没有纸张,母子倆就在沙滩上面写。就这样,荻秆为笔沙为书,郑氏为儿子欧阳修完成了启蒙教育。
在沙滩上习字的欧阳修没有见过一本像样的书,因此他对书籍很是渴慕。幸好在欧阳修的玩伴中有一个叫李尧辅的,他家是一个大户人家,藏书万卷。这家人也比较开明,看到欧阳修有读书的习惯,就容许欧阳修在他们家读,还容许欧阳修借回家去读。
可是欧阳修不满足啊,借来的书总是要还的,这么好的书,怎么才能长久拥有呢?于是欧阳修就将借回来的书一本一本地抄。欧阳修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在抄写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不懂或解释不了的问题,他就联系上下文,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思考、研习,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没有抄完,已能成诵。
功夫不亏有心人,就这样,一个没有进过学堂的穷苦人,终成名噪一时的文豪。由此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