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性格缺陷仕途摧

2017-07-27周其运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2期
关键词:胸襟草堂长安

周其运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入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草堂之中,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无限精致跃入眼帘,目不暇接,惊叹连连,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却是诗史堂。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抒写着无限的胸襟情怀,回味悠长,正中那尊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所塑的杜甫像,面容憔悴消瘦,却又双眉紧蹙,似万般愁绪的堆积,又似忧国忧民的思虑。仿若时光顷刻间回到千年前他漂泊流离的一生。

虽不乏忧国忧民之心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可是杜甫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由盛到衰的节点。所以满怀期待千里迢迢到长安应试,却遭遇落第的噩运。而其中缘由却是,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天下能人已经皆为朝廷所用,因此再无可用之人。

精神的重创在杜甫心头留下深深的烙印,也直接影响到了他日后的步履轨迹。但更加残酷的现实却是十年长安的困苦生活。面对生活的落魄,他选择了暂时的形式上的妥协,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

安史之乱爆发不久,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几经辗转后,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件,被贬华州司功参军。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

悲剧与苦楚似乎紧紧追随着杜甫的一生,成了他怎么都无法摆脱的梦魇,但他并未因此消沉绝望,反而以极大的热情表达着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一场秋风乍起,让他栖身的草堂不堪摧残,草屋破落偏逢连夜苦雨,杜甫却发出了悲天悯人的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向苦难与困顿的命运捉弄发出着不屈的回音。

雖然史料中也不乏对杜甫的一些争论,其中包括他的恃才傲物,经常口出狂言,甚至虽然他与严武向来友善,可是一次次的傲慢不羁一度让严武心生杀机。因而从某种角度上讲,导致他悲剧的根源,并不都是外在的困扰,也有内在性格缺陷的因素。甚至连他的死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千古谜题,在迷离万象间凄凉、豪壮,碰撞激荡。撕开杜甫真实的一生,最难能可贵的是那颗博大伟岸的胸襟,在激情澎湃中将满腔激情与思绪一起交集消融,成就最永恒的熠熠华彩。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胸襟草堂长安
我们长安
草堂旧事
新的开始
书画家要有胸襟气度与人生境界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
《阅微草堂笔记》科技内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