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谦:《石灰吟》后人生碎

2017-07-27胜利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天顺粮草英宗

胜利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托物言志,彰显了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决心。

于谦貌英伟、善谈吐、声洪亮,每次奏对,极有条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他看不起怯懦无能之辈,在朝中颇遭忌妒。但很受英宗器重,大小事情均按于谦的意思办理。后来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1457年,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即日于朝班中逮捕了于谦,于谦被处死。

这是于谦在公众眼中留下的印象,无论从诗词言语,还是举止行动,似乎都以一个伟岸高大的形象示人,甚至有人将他的死定位明朝由胜入衰的分水岭,评价之高,可见一斑。按说历史中的于谦,应该可以就此在一片大好呼声中被定格成一个光鲜形象,可是细细品味历史细节,却不禁发现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总是残酷。

于谦做官清正廉洁、政治上远见卓识,加上超凡的才华胆识,确实算得上一个让人敬仰的形象。唯一可以探讨的,却是于谦在这场政变中,到底是不是真的清白和无辜?

史载土木堡之变,主要归咎于明英宗过分宠幸太监王振,于是私自带着京师精锐部队攻打瓦剌,结果一再指挥失灵,导致全军覆没,自己被擒。可是真实的原因却是瓦剌部不断骚扰大明,并且屡次骗取赏赐,让英宗忍无可忍,于是决定出征。可是明军主力在外征战,只好临时拼凑一支军队。失败的根源不是决策性的,最致命的是粮草问题。前方开战中,粮草告急,派人数次催促无果,只好饥肠辘辘返回,期间不走紫荆关而走居庸关,舍近求远的原因却是那儿离粮仓近,实在饿得不行,只好铤而走险。可是当时于谦未置一词,后来却只用六天时间将北京至大同七个粮仓所有粮食运至京城,可见他是有粮草调集能力的,竟然不救一国之君。另外一件事情同样十分离奇,土木堡离重镇宣府极近,且宣府有一支精锐部队驻扎,战斗力相当强,对于英宗的被围,他们未及时发兵救援,总兵杨洪反而下令紧闭大门,见死不救。后来于谦不但未迁怒处罚他,反而使他得到高升。

英宗回到北京,代宗尊他为太上皇,但英宗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内,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即便如此,景泰帝还是不放心,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英宗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待遇如此之差,于谦竟然同样放任视之。

景泰八年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后,英宗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

历史真相被层层剥离后发现,于谦的死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他也有权欲,也有阴谋,甚至也残忍。或许这才是赤裸裸的真实的历史。

猜你喜欢

天顺粮草英宗
明英宗颁赐甘州卧佛寺《永乐北藏》原因刍议
联合调研备足询问“粮草”
习作的“粮草”——素材百宝箱
论粮草给养在三国时代战争的重要性
明英宗重回大明多亏了谁
北狩南宫之后明英宗心理变化之初探
履职尽责 特教特办——教育部基教二司巡视员李天顺一行调研宝鸡特殊教育
兽医之死
击鼓传花严俊旭
论粮草给养在三国时代对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