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
2017-07-27邵天逸
邵天逸
摘 要: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在于: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与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公平与公正意识、正确的竞赛胜负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社会道德。提出了新时期学校体育深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实现“育人价值”的策略: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立德”与“育人”的辩证关系;坚持尊重个性和个别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大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师德水平。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4-0063-05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 student education valu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ral establishment and student cultivation”
SHAO Tian-yi
(Graduate School,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Abstract: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 connotation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 student education value are as follows: enhancing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cultivating students patriotic awareness and active enterprising spirit; cultivating students fairness and justice awareness and correct competition winning or losing view; cultivating students cooperative spirit and social moral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 further realize “student education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 correctly handl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teaching” and “student education”; correctly handl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stablishment” and “student education”; keep respect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rovide each student with equ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greatly enhan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 standard.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tudent education value;moral establishment and student cultivation
“立德樹人”是党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它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方向,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原则,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育人价值。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如何明确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内容,如何寻找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有效实现路径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研究很少涉及,主要原因有:首先,对学校体育结构、功能的探讨较多,对于价值的讨论较少,导致了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研究的缺失,且以“功能或目标”替代“价值”的现象较为严重[1-3];其次,学校体育学界关注“育体”价值(即增强体质的价值)胜于关注“育德”价值,容易将“育体价值”等同“育人价值”。事实上,早在1990年就围绕学校体育是“育人”还是“育体”为本的主题展开了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的大讨论,但在各类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育人”一词,从而导致了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研究的匮乏。再次,有关学校体育教材中涉及了学校体育“思想品德”方面的目标,但新课程改革以来又把其中的目标改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因此,结合党中央十八大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要求,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讨论与研究十分重要与必要,从本质上而言,学校体育“育德”与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相一致的;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价值是提出学校体育目标的基础,因此,需对学校体育价值先行研究,才能为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提供基础。
1 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归属与本质
1.1 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归属
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学校体育理念(指导思想)、概念、结构、功能、价值、目标、方法、手段、策略、评价等。其中在学校体育具体价值的讨论中,部分内容涉及了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即学校体育价值主要包含了增强体质、文化传承、智育、美育、德育、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价值内容,而学校体育的“增强体质、德育教育、社会适应等”方面与育人价值紧密相连,因此,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应归属于学校体育价值的范畴。
其次,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可从“育体”价值与“育德”价值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促进学生身体发展方面的价值可归纳为“育体”价值,培育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价值可归纳为“育德”价值。其中“育体”与“育德”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因为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包含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和谐的统一体,人的“身与心”“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学校体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身体”与“精神”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本质,“育体”与“育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校体育“育体”价值体现了体育学科的生物学属性,学校体育“育德”价值体现了体育学科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属性。
1.2 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本质
如上所述,育人价值包含了“育体”与“育德”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中“育体”主要指向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发展,“育德”主要指向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而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体发展、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价值已为学界所共识;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不仅具有“育体”价值,还应具有特殊的“育德”价值。
(1)“育德”是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所赋予学科教育的特殊任务。“立德树人”是党在十八大为我国教育改革明确提出的指导方针,它既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社会,而青少年学校教育是一个关键期。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与思想,学校体育也不例外,这是新形势对中国学校体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2)“育德”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又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18个基本要点[4]。其中涉及学生“育德”方面的内容有:(1)健全人格,即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2)社会责任,即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
2016年,在学校体育学者和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体育学科初步确定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基本内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与学界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精神是吻合的。因此,以上“体育品德”方面的具体内容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精神,也是学校体育学科的基本要求。
(3)学校体育具有独特的“育德”价值。由于学校体育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媒介的教育方式,它与室内文化课学习方式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是学生需要克服身体练习过程中各种生理上的困难,如生理极限、疲劳、酸痛等;二是学生需要克服身体练习过程中各种心理方面的困难,如运用意志力完成持续性学习任务等;三是很多身体练习需要在合作情况下完成,在这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四是“育德”内容大量存在于运动竞赛之中。运动竞赛自有各种规则,需要每一个参与者遵守,这些竞赛规则有助于培育学生体育道德等。以上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独特的“育德”价值: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勇敢顽强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良好体育道德等。
(4)“育德”是学校体育学科教学的较高境界。每门学科除了实现学科领域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育价值以外,还要实现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的教育价值。以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为例,语文在工具层面体现了字、词、段、篇等,在意义层面体现了感知的对象是精神生活世界,在生命层面体现的育人价值为培养学生的“宽柔精神”;数学在工具层面体现了数字、公式等,在意义层面体现了感知的对象是逻辑世界,在生命层面体现的育人价值为培养学生的“严苛精神”。同理,学校体育在工具层面体现了各类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在意义层面体现了运用“身体”这种特殊感知世界的方式感悟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物质世界关系;在生命层面体现了学生高尚的“体育道德”。
2 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具体内容
1)增进学生的身體健康。
因有关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方面的论著较多,且一直以来人们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历史、现状与趋势等问题比较关注,因而,本研究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方面的学校体育育体价值不再赘言。
2)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与积极进取精神。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责任意识和行为准则,“爱国”似乎与学校体育的距离有些遥远。然而,学校体育是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每一次国际大赛中中国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之时,代表的是中国体育的胜利,中小学生虽不能直接参与其中,但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感受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强大,这种无形的教育比传统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学校体育除了传习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之外,体育文化教育也尤为重要,其中包含了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为国顽强拼搏的意志等,体育教师若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过程中渗透宣讲运动员爱国事迹与拼搏精神,则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体育中的强大,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积极进取与奋勇拼搏的精神。
正如弗莱克斯纳[5]所指出的那样:“总的来说,在保证学校的高水准方面,学校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有效。”自我挑战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成功需要建立在成千上万次失败的基础之上。因此,通过学校体育各类教育活动,可为学生树立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并力图把这种运动精神迁移到学习与工作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力。
3)培养学生公平与公正意识。
“公平、公正、公开”奥林匹克的精髓所在。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公平的结果。
结合体育学科,公平竞争中的公平实质上就是指平等之意,运动场上的平等是指不同的种族、地位、肤色、信仰、阶层、性别的人群,都可以同场竞技,而且这种公平性又具有公开的特点,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体育活动参与者具有“众生平等”的意识。因此,作为体育竞赛活动参与者,对待别人,要秉持“众生平等”理念,千万不可歧视他人,即不要歧视某些弱势群体,他们也有可能奋起直追,赶超你的水平;对待自身,则要秉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凭借自身的运动才能与不懈努力战胜对手,不断进取。
另一方面,在讨论体育竞赛公平性的同时,还需要明确体育竞赛公正性。公正属于伦理学研究范畴,其意为“没有偏私”。奥林匹克运动正是打破了各个国家、社会法律差别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法律”,这就是体育竞赛规则,它是维护各种比赛的公正性的准绳,而裁判就是体育竞赛规则的最高裁决者。
目前在以定量指标来衡量运动成绩的运动项目中,其判断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国际比赛中的短跑项目采用了电脑计时系统,可以将比赛成绩精确到千分之一秒,有效解决了手计时的不正确性与主观性;投掷铅球项目使用了激光或红外线测距仪进行测距,替代了曾经使用的皮尺和钢尺的不准确性与主观性等。同时一些以定性评价为主的运动项目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网球中的鹰眼可以协助裁判判别网球是否出界;篮球运动可以通过录像回放帮助裁判员判别犯规的具体情况等。这些都是确保运动竞赛公正性的有效高科技手段,当然,在宣扬公正性的体育精神前提下,也会有一些违背公正原则的行为出现,如兴奋剂、黑哨、假球等,但人类总是始终与之斗争,保持运动竞赛的纯洁性、公正性。因此,学校体育竞赛的公正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处事公正的理念与信念,而这些信念如能内化为青少年学生世界观,那么,当他们步入社会之后,我们将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公正、和谐的美好社会。体育强调公平、公正和遵守规则,这是在体育活动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情感体验,可以逐渐迁移和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潜移默化,养成学生的正直与与诚实品德[6]。
4)培养学生正确的竞赛胜负观。
由于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最终是以比赛的胜负而告终的,它给予学生一个不可变更的事实,那就是竞赛结果的不可预设性、竞赛过程的瞬息万变性和最终胜负的事实性。这个胜负的事实,无论你是否愿意、是否喜欢,都必须承认与承担。正如残酷的競技运动一样,胜负只在一瞬间,又不在一瞬间,例如在NBA抢七大战中,双方的实力均在伯仲之间,并不是一场球取胜就是胜利,需要挑战之后的调整,调整之后的应变,是对手让你变得更加强大,因此千万不要贬低对手,而是要感谢对手使得你变得更强,同时,当你越是遇到困难、挑战与挫折,你就越有机会获得成功,因为你必须要培养具备走出痛苦、失利与挣扎的忍耐心与坚持心,唯有这种耐力与坚持,你才有可能跨越障碍、克服困难并走得更远,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气度与平常心,才能更好地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与输赢。青少年学生在运动竞赛之初,血气方刚的胜者可能骄傲自满,但体育竞技场没有永远的胜者,通过这种胜负瞬间变化的多次历练与洗礼,青少年学生可从中领悟胜负对人生哲学的价值和处事的态度。因为成功是一时的,失败是正常的,戒骄戒躁才能不断进取。而这种胜负观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把它迁移到人生之中,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
5)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
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7]指出:“以往的教育改革着力于从外部促使学校成为变革的场所,而更为重要的变革力量应该是产生于学校内部的以人际关系互动为中心的教学文化。”
学校体育各类竞赛活动中处处存在合作与竞争。在运动竞赛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对抗精神、取胜斗志,这不仅是体能、运动技能方面的较量,更是智力、智慧方面的对抗。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既要求与对手公平的竞争,同时也要求同伴之间的良好合作与帮助,这是因为一方面与同伴的合作是团队取胜的关键,另一方面个人在团队中的业绩又是评判个人地位与作用的指标,如篮球比赛要求队员不仅要与对手进行激烈的竞争,同时还需要做好各个位置队员的本职份内工作,这样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去战胜对方,但是,处于各个位置的队员是否正常发挥水平,是否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是否抢占他人的角色与作用等问题给了学生一个处理合作关系的难题与思考。因此,学校体育既能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还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经常参与体育竞赛的学生,妥善处理个人需要、他人需要、团队需要及其关系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克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利欲熏心、假公济私等不良习气的能力就会增强。
学校体育各项活动都是以群体性为主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据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调查,50%的大学本科生每周至少参加了1 h以上的有组织的学生活动(包括体育活动)[8]。这些活动有助于发展大学生的体育道德。
体育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体育竞赛活动需要遵循各种体育道德,对于参与者而言,要遵守运动竞赛规则,而裁判则是维系各种体育竞赛规则的公正执法者;对于现场观众而言,要遵守运动场馆管理秩序;对于普通的电视媒体观众,则需要遵守体育比赛一般的观看规则。通过各种形式的直接参与或间接观看体育活动,人们可以习得运动竞赛中的各种规则、道德、规范等,并有效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经常参与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的学生也将有助于养成他们遵守体育道德规范与准则的习惯。
3 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实现策略
3.1 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
首先,学习知识是途径和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以学习知识为中心。相反,知识的学习要围绕人的发展进行[9]。结合体育学科,学校体育具有传授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与健身手段和方法等的“教书”层面价值,但如果学校体育的价值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学习与掌握运动技术与技能是基础,育人才是本质。其中发展学生身体的“育体”是关键,培育学生体育道德的“育德”是核心。其次,“教书”也是一个“育德”的过程。因为“教书”的主体是教师,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按照社会与教育的要求、观点和思想去影响学生;同时,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其个人的品德、修养、世界观等人格因素都会对学生体育道德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育人”价值的实现需要结合学科特点。传统灌输式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关注运动技术教学、关注“育体”方面的价值较多,忽略了体育道德的“育德”意识与行为。因此,在实施运动技术教学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发展、培育品德之间的关系:通过运动技术教学过程实现“育体”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特点,实现“育德”价值。
3.2 正确处理“立德”与“育人”的辩证关系
在处理“立德”与“育人”关系问题上,首先,“立德”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立教师之德;二是立学生之德。其中,立“教师之德”是前提,因为教师处于学科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之师德最为重要,要立德树人,必立师德在先;而立“学生之德”是本质。其中学生的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爱国与积极进取、公平公正的意识、正确的竞赛胜负观、团结合作与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体育学科“育德”的特殊价值。其次,学校体育学科的“育人”包含了“育体”与“育德”互为促进的两个方面。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发展体现了学校体育“育体”价值的本体,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育道德发展体现了学校体育“育德”价值的本质。但学校体育的育德价值必须结合体育学科性质与特点,因此,要做好学校体育的“育德”工作,必须深入体育学科,挖掘体育学科教学中有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有效实现学校体育“育德”价值。
3.3 坚持尊重个性和个别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由于青少年学生体质、个性、智力、性格、学习基础、运动能力、注意力、情绪、意志、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班级教学中,自然会出现学习能力强、进步快的学生与学习进步缓慢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优秀者而言,他们容易产生愉悦的心情、体验运动乐趣、有助于师生沟通、有利于实现育人功效,但是对于那些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逆反情绪、抵触情绪、消极情绪等,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人际交流发生一定的阻碍,这就要求广大的体育教师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修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关注优秀学生的同时,关注体育学习困難学生,采用灵活的方式与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促进身体健康与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
3.4 大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师德水平
教师要想培养出一个个合格的“产品”,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体育教师师德水平与专业素养体现在:(1)具备良好的体育职业素养与敬业爱岗精神,利用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2)利用体育学科优势,深入研究体育健身价值与实现路径,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身体发展。(3)以身作则,树立体育教师品德的模范与榜样作用。(4)公平公正地处理好体育教学与竞赛中的各类问题,发展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培育学生正确的比赛胜负观。(5)善于捕捉体育教学“育德”时机,发挥整体的“育德”成效。
参考文献:
[1] 齐栋,李桂娟. 论健康第一思想与学校体育育人功能[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6):44-47.
[2] 宋保安. 当代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探微[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2):116-118.
[3] 王易罗. 对学校体育育人功能的再认识[J]. 体育学通讯,1991(4):20-21.
[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EB/OL]. [2017-01-20].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3-
28714231.html.
[5] HARGREAVES A.Rethinking educational change: going deeper and wider in the quest for success[C].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1997:1-26.
[6] 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5.
[7] ERNEST L B. College:the undergraduate experienne in America[M]. New York:Harler & Row,Publishers,1998:181.
[8] ABRAHAM F. Universities:American,English,German[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354.
[9] 曾良,马元方,谢峰,等. “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育人模式研究[J]. 教育研究,2012(8):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