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怼世界

2017-07-27

新民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公报汉堡峰会

中文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字,且不说它代表着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就说它的象形字体,清晰明了,简明易懂,一看就明白,还十分生动有趣,常常让人一笑之余就记得十分清楚。比如那个“怼”。

怼,这个字以前很少用到。从象形字的角度来看,比较容易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心与心相对,基本上就是闹别扭的意思,一看就明白。好像是从某国新总统就任开始,这个“怼”,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式文字以及语言当中了,大有成为世界流行文化大趋势的势头。特别是很多那位大BOSS出席的场合,言谈举止之间,好像用啥词形容都不贴切,只有“怼”才对。

上个周末,德国汉堡召开的G20峰会刚刚结束,美国政治漫画网上就登出了一幅漫画,一个很像他们国家总统的人,气呼呼站在画面当中,一团怒气不断从身上冒出来,左右各有三个笔挺西裤裙装、穿着锃亮皮鞋的脚在踢他。西班牙《国家报》网站一篇报道的第一行字就这样写道:“19比1,这就是G20汉堡峰会的结果,美国越来越严重的自我孤立已经如此显而易见。”这篇报道还写道:“汉堡峰会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对比形势:一边是美国,另一边是其余所有成员。”

这样的感觉和评论,好像并不是孤例,似乎还是一个共识。著名的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一篇G20峰会报道的题目是《美国被孤立》。作为一张有影响的大报,它含蓄地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费尽力气才就长达17页的最终公报达成一致。这比什么都没达成强,毕竟也有根本无法就共同文本达成一致的可能。尽管如此,美国的特殊地位被写入了公报当中。这在G20峰会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汇报》讲的是公报中的一段话:“‘知悉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其他国家都明确表示支持迅速贯彻该协定。”这确实有点19对1的感觉了,或者换句话说,是1“怼”19的感觉。

特朗普先生无疑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是美国历史上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当然也是美国历史上很有个性的一位总统。就像G20新闻不能不写美国与其他国家19:1的关系一样,他与其他人的意见不合、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意见不合,越来越成为这个世界的显著特点了。那样的场合那样的场景,要十分生动而贴切地表达出事情的精髓,大概只能借助于伟大的中文了,借助于那个非常生动与鲜明的字了。对了,就是“怼”。

按照美国人自己的“民主原则”,19:1的话,应该说那个1,就要“服从”19作出的决定了。但是刚才也讲过,遇到某些人物,情况就不一定说得准了。某些总统个性鲜明,他才不管有多少人跟他有不同观点,只是认为世界就是应该顺着他的思路走,哪怕你是19:1,或者是1“怼”19,都是无所谓的。

不過这样的做法常常会带来另一个不良后果,就是把他们时常挂在嘴上的的“民主”招牌,比较结实地搧了一个嘴巴,让大家看到,所谓的“民主”,不过是要看自己心情如何,才决定用或者不用。

更何况,《巴黎协定》并不是一个讨论稿,需要讨论之后投票再做决定的事,而是一个已经签署了正式协定文本,各个国家必须执行国际责任的事情。退出或者不执行《巴黎协定》,这是一个不遵守国际承诺、在国际上背信弃义的事情。

G20峰会的要义,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环境里,地球人能更好地合作、协调、共赢。所谓“一人向隅”带来“满座不欢”,那就跟合作共赢的大方向格格不入了。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利益所在与关注焦点,但是国家间合作所能得到的益处,可能会远远超过单打独斗所获得的收益,这就是合作的精髓和本质。这个时候,心态就变得十分重要,是合作获得更大的收获,还是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冷“怼”世界,既考验一个人的判断能力,更考验一个人的胸襟与智慧。

个性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它让人类丰富多彩而热闹非凡;个性又是一件充满意义的事情,它测验着人类自身的责任和担当。

从这个意义上讲,“怼”,既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是一把双刃剑。

猜你喜欢

公报汉堡峰会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速读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历届峰会回顾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从公报解读2014
美国最赞汉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