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别时刻

2017-07-27

看天下 2017年19期
关键词:子贡马蒂斯孔子

向这个小镇告别吧。英国海滨小镇斯凯格内斯,一群烘焙师用三天时间,用蛋糕做原材料,烤制了一张斯凯格内斯的地图,然后,这地图就消失在人们的肚子里了。(东方IC图)

● 黄昏的斜阳照在厕所的门板上,空气中弥漫着辣眼睛的味道,记得那是我们最后一次按下冲水开关,哗哗哗哗,咦?再来一次?哗哗哗哗……到了告别时刻,不要给学校留下任何垃圾,包括自己。我们那时候不讲究,学生时代这就结束了。现在不一样,还要有典礼,请名人。张维迎在北大毕业典礼上说,推动和捍卫自由是一种责任。接下来是作家刘震云,他说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几天后,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在中学的演讲也在朋友圈流传。罗伯茨的儿子今年毕业,他在其就读的学校说,希望孩子们在未来要遭遇不公、尝到背叛、偶尔运气不佳、偶尔被人忽视……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解公正的所在、明白忠诚的意义、知道成功并非天经地义、了解倾听别人的重要。他当然知道,即便自己不做此等祝福,这些事情也会一件件来到,作为一个长者,他只是给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提个醒罢了。

● 有时候,看似美好、光明、正确的字眼,背后可能藏污纳垢。看似粗糙、低俗的内容,却蕴含着人生真意。英国有个出版奖项,就专门奖励那些拥有古怪甚至是粗俗的标题的书。比如今年,他们正在《膝盖上的乳头》、《上班族养猪人:忙人的养猪综合指南》等几本书里挑选最佳。翻看他们从1978年以来的获奖作品,最吸引我的是1989年的那本:《如何在树林里拉屎:一个失传艺术的环保方法》。一本杂志称赞它:使用了一个自乔叟时代以来就再也没受到过尊重的伟大单词,为环保意识做出了贡献。这是一本谈人们与自然相处的书,其中提到人类露营、徒步旅行产生的废弃物对自然的影响。毕竟,文明到哪里,垃圾就到哪里。人类到哪里,粪便就到哪里。如何避免排泄物污染溪流或者地下水源,或者,利用叶子与排泄物做最后的告别仪式前,如何区分哪些是有毒不能使用的,就成了知识含量很高的技术活。

● 对济南钢铁来说,告别也是一门复杂又漫长的技术活。这家建于1958年的钢铁集团,一度是中国最大的中厚板生产基地,现在很多船舶、桥梁上用的,还是它们生产的钢材。但如同歌里唱的,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坚硬的钢铁也不例外。这家曾经为共和国添砖加瓦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终于走到关停时刻。然而,由于其生产线流程长、工序多,又涉及到水电风气等能源,告别的过程存在诸多风险,得小心进行。最终,钢铁厂的关停仪式从6月29日开始,一直到7月8日晚,生产线上的炉火才最终熄灭。曾经轰鸣嘈杂、欣欣向荣,世人皆艷羡,象征着财富、力量的钢铁王国,走入历史,陷入死一般的沉寂中。

● “历史不会告诉你所有的答案,但它会告诉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告诉你其他人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哪些行动成功了,哪些失败了。”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接受一份高中生校报采访时,建议年轻人应该多学历史,他觉得,“其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只是我们用的科技变了”。马蒂斯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这次之所以破例,是因为《华盛顿邮报》刊登的一张照片:特朗普保镖拿文件时,恰好把马蒂斯的电话对准了镜头。华盛顿州一所高中校报记者泰迪·费什好奇地打了这个电话。无人接听。他不放弃,又发了条短信,提出采访请求。结果,这事儿就成了。马蒂斯说,之所以建议年轻人学习历史,还因为它可以帮助年轻人直面未来的焦虑,“我们的国家经历过更糟的事情,(学历史就能明白)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渡过难关的”。

● 多情自古伤离别,历史中也写满了这样的悲伤时刻。最近我经常想起的一场离别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当时中国富豪榜上排名前列的企业家子贡去见73岁的老师孔子。孔子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见到他来了,说:“赐(子贡)啊,你怎么才来。”接着,孔子又唱道:“泰山崩,梁柱摧,哲人也要死了。”七天后,孔子去世。其他弟子为老师守孝三年,子贡则在坟前守孝六年。这六年里,想必他会想起跟随老师颠沛流离,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日子。有一次,他们和孔子被陈、蔡两国围困,断炊绝粮,弟子多病。当时子路很悲愤:君子怎么也沦落到这种境地?!子贡也劝老师,夫子之道至大,天下难容,您能不能降低一些标准呢?孔子却说,君子之道,要一以贯之,越是困境中,越应该坚守正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样坚持有用吗?当然有用。后来,司马迁为孔子立传,去山东拜孔庙,心生感慨:当年那些权倾一时的帝王将相,如今安在?倒是遭权力厌恶、驱逐甚至迫害的孔子,将坚持了一生的学说,世世代代传了下来。对孔子,司马迁说,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猜你喜欢

子贡马蒂斯孔子
与马蒂斯共用色彩
子贡如何花钱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不知不识
和马蒂斯一起去看海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特朗普:马蒂斯“有可能”离职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