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反应堆保护装置响应时间分析及设计

2017-07-26王明星孙诗炎伍巧凤叶奇贺理

科技视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

王明星 孙诗炎 伍巧凤 叶奇 贺理

【摘 要】反应堆保护装置的响应时间是反应堆保护装置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文中通过对反应堆保护装置各个数据处理环节的分析,确定了各个环节对响应时间的影响,并从理论上计算得出其响应时间的最大值。

【关键词】反应堆保护装置;响应时间;数字化

0 引言

反应堆保护装置是反应堆一回路仪表与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核安全级设备,它采集安全分析所提出的保护参数,当保护参数超过保护定值时,发出紧急停堆指令或安全降功率指令。同时保护装置还具有安全报警功能和专设安全设施驱动功能。

当保护参数超过保护定值时,及时执行停堆、安全降功率指令或驱动专设安全设施动作,都能确保堆芯安全,限制事故发展,减少设备损坏,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反应堆保护装置能否及时执行以上动作,则是通过响应时间来判断的。

1 响应时间的组成

以停堆响应时间为例,对保护装置而言,从被测保护参数超保护定值,到停堆信号输出的时间,定义为保护装置的停堆响应时间[1]。

反应堆保护装置的停堆响应时间一般受数据采集模块、定值比较模块、冗余通道间数据交换、逻辑处理模块、信号输出模块影响,各模块间的信号交换方式种类较多,本文中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利用双口RAM进行数据交换,各通道间数据利用CAN网络进行通讯。数據采集模块由AD采集卡完成,定值比较、逻辑处理由CPU卡完成,通道间数据交换由通讯卡完成。

实际工程应用时,为降低误停堆概率,通常采用4取2(或者3取2)符合技术,即是否执行停堆动作不由单个通道决定,而由所有冗余通道中的任意2个通道共同决定。

3 响应时间分配方案

由图1可知,停堆响应时间由5部分组成。

T1为现场传感器信号经AD采集卡采集后放入AD卡双口RAM的时间,其最大值为2×TAD(见图2,TAD为AD卡的循环周期)。

T2为CPU卡接收AD卡双口RAM数据,完成定值比较,最后存入CPU卡双口RAM的时间,其最大值<(m+1)×TCPU,m代表的两次写通讯卡双口RAM之间CPU卡循环次数(见图3,TCPU为CPU卡的循环周期)。

T3为通讯卡读取CPU卡双口RAM数据,发送到CAN总线,并存入另一通道CPU卡双口RAM的时间,其最大值

T4为另一通道CPU卡读取通讯卡双口RAM数据,完成逻辑处理,并存入DO卡(开关量输出卡)双口RAM的时间。其最大值<2×TCPU(见图5)。

T5为DO卡读取DO卡双口RAM数据,完成信号输出的时间,其最大值为2×TDO(见图6,TDO为DO卡的循环周期)。

则反应堆保护装置停堆响应时间:T<2×TAD+(m+3)×TCPU+n×t+3×T通讯卡+T总线延迟+2×TDO工程应用中,一般要求T≤150ms。TAD一般为30ms~50ms。本文中取30ms,T通迅、TDO一般为微秒级,文中T通迅=500μs,TDO=180μs。对于CPU卡,文中采用的Vxworks操作系统,其默认的系统调度周期为16.6ms,T总线延迟的分析详见第4节。而所需发送的标准帧数量,则和通讯数据总量和编码方式有关,文中一共需要发送4个标准帧。n×t和(m+3)×TCPU是需要相互协调的,它们之间不匹配有可能会造成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不匹配。从n=4和TCPU=16.6ms,确定m=1,t=3ms,这样:

2×TAD+(m+3)×TCPU+n×t+3×T通迅卡+2×TDO=140.26ms

4 T总线延迟的确定与验证

4.1 最大理论延迟分析与确定

因为CAN总线为抢占式通讯方式,所以对于如图7所示的0x113报文,存在着理论上的最大发送延迟。它由两部分组成:比0x113优先级低的报文(图7中0x114)抢占总线的时间和比0x113优先级高的报文(图7中0x111和0x112)抢占的总线时间。同时,如果同一报文发送过快的话,还有可能出现丢帧的情况[3](见图8)。

4.2 实际情况分析

文中,采用的为3通道冗余,即CAN节点数为3个,通道一发送0xA1、0x81、0xC1三种数据帧,通道二发送0x121、0x101、0x141三种数据帧,通道三发送0x1A1、0x181、0x1C1三种数据帧,发送方式如图5所示:

通道中的数据是按顺序发送的,不会互相抢占总线,由图9可以得出各个通道的通讯延迟,分别如图10、图11、图12所示。

总线的波特率为500kb/s,采用标准帧传送,可以算出,单个标准帧传输占用总线时间为0.264ms。所以通道一的通讯延迟最大为0.528ms,通道二和通道三的通讯延迟最大为0.792ms。各数据帧的发送间隔最小的也有3ms,大于0.792ms,所以不会出现丢帧的情况。

综上所述,反应堆保护装置的响应时间Tmax<141.052ms<150ms。

5 结论

通过对反应堆保护装置信号处理流程的分析,得出了停堆响应时间的最大理论值表达式,分析了式中各个环节对响应时间的影响。

通过合理安排数据发送,并和CPU卡进行配合,使得反应堆保护装置的停堆响应时间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压水堆核电厂核岛设计[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0.

[2]郑智伟,李相建,朱毅明.核电站数字化反应堆保护装置停堆响应时间分析[J].自动化博览,2010.8:74-76.

[3]邬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电镀生产流程构建
数字化制胜
数字化博物馆初探
倍压Boost PFC变换器的改进及数字化研究
关于“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