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2017-07-26胡逸凡

科技视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化

胡逸凡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中的叠加定理的教学设计,依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加大了实际操作练习,引入云班课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多元化考核,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叠加定理;教学设计;信息化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 the teaching design of superposition theorem in the course “Practical Circuit analysis and test”.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 adopt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s method, increase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lead into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of Cloud class and use informatization ways to ?access pluralismly the students and ?put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in motion.

【Key words】Superposition theorem;Teaching design;Informatization

叠加定理的教学设计包括4部分,分别是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选用

“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是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随着生源整体素质的不断下降,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越来越差,理解力偏弱,不喜欢单纯的理论学习,所以选用了一本操作性能强的教材。

1.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掌握叠加定理的内容和叠加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能力目标是培养观察、记录数据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认真记录、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提升协作、语言表达能力。

1.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叠加定理的内容,二是,叠加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不作用电源的处理方法,并画出等效电路图。

2 教学策略

依据上面的教学分析,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达到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教学目的。采用课前自学、课上导学和课后应用的教学策略。课前自学,因为现在学生喜欢玩手机,所以课前自学利用蓝墨云班课网络教学平台提前发布叠加定理方面的动画和PPT课件等网络资源,供学生自学。课上导学,因为学生喜欢实际操作,所有课上导学部分采用情景导入、点评分析、实践探究、启发引导、电路仿真和云班课限线自测等教学策略,加大了实际操作练习。课后应用,依据学生喜欢上网的心理特征,课后应用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寻找生活中应用叠加定理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自学、课上导学和课后应用三部分,重点是课上导学部分,课上导学又分为课程引入、点评分析、实践探究、归纳总结、电路仿真和限线自测环节6个环节。

3.1 课前自学

要求学生对老师在蓝墨云班课中提起发布的PPT课件、动画和教材中的叠加定理部分进行自学,然后4-5人一组,讨论并画出老师给定电路图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等效电路图,上传蓝墨云班课,老师进行评价。通过自学环节,使学生对不作用电源的处理方法这个教学难点有了初步认识。

3.2 课上导学

第一个环节是情景导入,用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子产品音响作为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叠加定理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环节是点评分析,展示几组学生课前画出的等效电路图,对他们进行点评分析。通过这个教学环节,不仅使学生对教学难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检验了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的。为了强调教学难点,老师对不作用电源的处理方法进行板书。最后确定统一实验电路图。第三环节是实验探究,学生按照确定的统一的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测试数据,完成表格。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对教学难点有深刻的理解。第四环节是归纳总结,教师依据实践探究环节测试的数据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出叠加定理的内容,加深对这个教学重点的掌握和理解 。进一步强化重点,老师进行板书。第五个教学环节即电路仿真,换作另外一个典型电路,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测出三种情况下的数据。然后让学生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归纳总结出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云班课限时自測环节,老师开启限时自测题,限时学生5分钟完成,然后给学生2分钟小组讨论。接着老师核对答案并解决自测过程中反应出的问题,最后课堂总结。

3.3 课后应用

要求学生4-5人一组,利用互联网搜索叠加定理应用实例并进行分析,然后上传云班课,组互评打分。通过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效果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景导入、实践探究、启发引导和电路仿真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多元化考核。利用云班课中的经验值,完成过程考核,占20%,利用实践探究和电路仿真,主要考核实操技能,占40%,限时自测,主要考核理论知识,占20%,最后课后互评,主要互评所搜索的应用实例,占20%。

【参考文献】

[1]王慧玲.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董连芬.“叠加定理”的教学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2016(21):103-104.

[3]任建强.仿真软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1):99-101.

[责任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