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其实不难
2017-07-26余婷婷
余婷婷
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
阅读之痛,一个揪心的词语,透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人对阅读的忽视,对阅读的冷漠。种种现象表明化解“阅读之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从日常教学实践中揪出痛之根源,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化解“阅读之痛”的方法。
一、痛之表现:爱你有多少?
1.捧起书本很难吗?
陈恩龄,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如果他不是我的学生,我会非常喜欢他,因为他待人特别热情,特别热爱劳动。可让人遗憾的却是,他从不喜爱读书,一碰书本,整个人就蔫了。一让他去劳动,就马上生龙活虎。
孩子们,难道捧起书本真的那么难吗?
2.读完书本可以吗?
班级图书角建立后,我规定一本书的借阅时间为一个星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完整本书,现实却不容乐观。付思丹,一个乖巧的女孩,正在图书架上翻找着,我问她还没到归还时间,书已经看完了吗?她的回答让我感到遗憾:老师,我已经换了好几本了,可是没有一本是读完的。我问为什么——没兴趣。
孩子们,既然你们捧起了书本,难道把它读完就那么难吗?
3.读好之后记得吗?
六年级有一组课文是关于读书的,因此我让学生介绍自己曾经读过的書。在课堂上,小组之间交流热烈,可是等到他们上讲台讲述时,只能讲出书本的主要故事内容,而书中精彩的情节,书中出现的人物,经典的语言都没有表达出来。
孩子们,你们读书读到心里去了吗?
二、痛之根源:引导应多少?
1.干预,让阅读苦涩。老师过多的干预,让我们的课堂失去了“语文味”,阅读仅仅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如在执教《白鹅》这课时,我让学生找中心句、过渡句;找出文中体现白鹅高傲的句子。学生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答案,而没有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一目十行。正如有些教授所说:“这样的课堂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别的过程。这就是所谓以‘教代‘学。或者说这是按照事先的‘脚本来演戏的‘教学表演。
2.放手,让阅读脱缰。与固守文本,牵着学生走相反的教学方法就是过度的“放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放手,但不能“放羊”。有些教师在上课伊始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是不足取的,一旦教师当了课堂的“甩手掌柜”的,那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就会无从谈起。还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为此而搞形式,为了一点小话题而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此调动课堂气氛,没有考虑他们所提供的问题有无探讨的价值,问题讨论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讨论中,也不知从何着手,漫无边际地说着,看似热闹,却透着阅读的凄凉。
3.封闭,让阅读远离。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都会受到考试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着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全班五六十人变得步调一致。还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习题,反复训练学生,乐此不疲。阅读生活,就是阅读最为广阔的资源空间,这里会有无穷的阅读资源。不要把孩子封闭在课堂之中,而应让生活拥抱阅读。
三、解痛之法:兴趣该多少?
1.我先读:老师,父母,还有同学
(1)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家长首先要浏览孩子要读的书,了解书籍的内容,懂得阅读的方法,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尽量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十分有利于孩子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2)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要真正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教师还必须从学生出发。
(3)孩子要对书产生好感。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书籍,如笑话类、科技类、动物类等。
2.我想读:你读,我读,大家都读。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真正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
(1)创设阅读的空间,培养兴趣:在一个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通过氛围的营造,在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展开阅读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文本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3)开展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兴趣:可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人人带上所读的书,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还可以举行每月读书会、每周故事会、课外知识竞赛、 朗读比赛等。这样做能拓展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和眼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3.我能读:习惯,方法,还有能力。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将阅读能力传授给学生。不仅是“我要读”,更重要的是“我能读”。
(1)重视单元品读,课堂内外相结合。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应注意立足教材文本确定具体的“点”来带动学生整个的课外阅读生活的面。
(2)引导质疑问难,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立足谋篇,读写贯穿。这是阅读教学的难点。明确把握文章写的什么(概括内容),怎样写的(归纳写法),这样写的效果(领悟表达)。在读懂基础上对文本表达(写作顺序、文章结构、修辞方法)渗透归纳,感悟布局谋篇的独特,真正做到透视语言,提升技能,触摸语文本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