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提升河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7-07-26樊恒明刘远航
樊恒明 刘远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會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习总书记将“绿色食品”放在增加农产品供给之首,可见其在今后农业发展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绿色食品是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已凸显出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笔者就河南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事业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理念领先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部创建了“绿色食品”产业,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品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已被社会各界所认知,据调查,国内大中城市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达80%。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也已在日本、美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品牌影响力已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到2016年年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达10116家,产品达24027个。产品包括农林产品、畜禽、水产品及其加工品,基本覆盖了主要大宗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助推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扩散和普及。
组织化优势。绿色食品体现了“产管”结合,确保了产品质量。就河南来讲,不仅众多的企业自觉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从事着绿色食品的生产,而且其监管体系也比较健全。河南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达213家,产品达572个,已初步建立了绿色食品认证和监管体系,拥有绿色食品检查员200名,绿色食品监管员180名,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640名。检查员主要负责审核绿色食品申请人的材料和现场检查。监管员的职责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复查,开展市场监督检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假冒绿色食品和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进行查处等。企业内检员主要负责企业内部生产,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和管理要求,协调、指导企业内部绿色食品原料采购、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产品检验、包装印制等工作。河南已初步建立了绿色食品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体系,有力配合了绿色食品的认证和监管。
制度优势。绿色食品要求申请主体必须是企业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单位,具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申请前3年内无质量安全事故和不良诚信记录。从制度上要求生产绿色食品的主体必须提高自己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避免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随意性大、规范性差的问题。从河南的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来看也体现了这一特征。据统计,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占到了绿色食品总数的35%。绿色食品还实行了年检制度和市场监察制度。这些措施保证了绿色食品的质量稳定和企业规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从近几年的抽检、监察情况来看,河南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都在99%以上。
标准优势。目前绿色食品标准已有243项,现行有效标准126项,通则类标准16项,产品类标准110项。其中,包括《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等。绿色食品已建立了从种植、加工到包装、运输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有了这些“严谨”的标准,生产者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进行生产,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进行管理,达到产、管结合,有机统一。近几年,河南根据这些标准和准则还制定了560余项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建立起规范化的生产基地。全省创建“三品一标”示范基地44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分别为延津县4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漯河市5.2万亩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内黄县1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
品牌优势。经过20多年的精心打造,绿色食品已经成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农产品精品品牌。企业生产、申报绿色食品的积极性在不断增强,市场、超市随处可见绿色食品的身影,就连贵州省贵阳市的青岩古镇也能看到“绿色食品专卖店”的招牌。绿色食品有关知识被国家列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许多农林高校设置了绿色食品专业并开设了相关课程。市场对绿色食品的拉动力也在增加,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后产品销量和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固始“顺兴莲”大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后价格由每公斤3元左右提升至8元左右,内黄绿色原料基地花生的单价由每公斤5元提升至6元。“伊川平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后,产值连年增长,2012年,年产鲜菇1800吨,产值1118万元,带动农户1900余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年创经济效益3500万元;2015年,年产鲜菇2900吨,产值1700余万元,带动2700多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年创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
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河南的绿色食品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在推进河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方面有很多优势、成为重要抓手,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河南的许多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发挥,绿色食品在河南还没有担当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任,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问题。
河南的绿色食品规模和数量偏小,品牌的影响力还不够强。目前,河南绿色食品企业数占全国的2.1%,产品数占全国的2.4%。一些地方名优产品,如开封的西瓜、中牟的大蒜、新县的银杏还没有开发为绿色食品。一些有影响力的食品加工企业,如三全、思念、双汇等还没有加入到绿色食品队伍之中。
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对优质农产品品牌心存疑虑。当前由于假冒伪劣产品不时出现,加之部分媒体的过度渲染,还有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匮乏,造成了消费信心不足。
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优质不优价的情况依然存在。绿色食品的优势首先是质量安全可靠,理应质优价高,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市场准入没有搞起来,农产品分层次的价格机制没有形成,高端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应有的高端价钱,价值规律调节作用失灵,挫伤了部分生产者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意见和建议
以发挥河南资源优势为前提、以政策引领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手段,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动植物种类繁多,同时还是一个食品工业大省,食品工业产值在全国排第二位。这些都为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好的产品、好的企业、好的资源发掘出来,引导他们树立诚信意识、品牌观念,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加入到绿色食品生产行列。
加强政策引导、扶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产品开发行为,而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具有一定公益性、民生性的产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政府在绿色食品发展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创新力度,通过奖励补贴、项目配套、绩效管理等方式加强扶持,营造有利发展环境。争取将绿色食品工作融入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等示范项目,将绿色食品发展与“三园两场”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调动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功能扩展,放大品牌效应。
打造绿色食品精品品牌。首先,认证部门严格准入门槛,进一步履行好审查职责,将不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企业和产品挡在绿色大门之外。其次,强化证后监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在销售端扫除假冒绿色食品。对假冒的产品要严肃查处,对生产和销售假冒绿色食品的不法商贩进行严罚,出重拳、挥利剑,保持高压态势,使其不敢、不想、不愿生产销售假冒产品,使假冒伪劣产品失去市场生存空间,让实至名归的绿色食品在销售市场流通领域体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维护绿色食品品牌的美誉度,增加消费者的质量信任感。最后,加强绿色食品宣传和销售。利用各種展销会、博览会、农交会,农超对接、互联网交易平台等大力推介绿色食品,使绿色食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步伐。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已形成广泛共识,市场条件也已基本具备,应加快推进此项工作。市场准入必然要求标识化管理,这就使不同层次的质量标准产品亮明身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绿色食品与其他普通产品就可以形成差价机制,意味着在市场领域设置了质量安全效益体现平台,从而改变优质不优价的状况,拉动绿色食品加快发展。
通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使之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提质增效的助推器、市场竞争的护身符,适应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改变低端过剩、中高端不足,解决供给不适应需求的矛盾提供有益探索,满足人们在饮食消费方面讲品质、讲安全、讲养生的新需求,为河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