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推动两权分离改革”角度谈体育场馆问题

2017-07-26王冰俏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健康体育场馆

王冰俏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体育场馆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具备着提供公众体育活动服务、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作用。2016年8月26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基于此,本文对当前体育场馆两权分离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体育场馆资源充分利用,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体育场馆 两权分离改革 健康

一、我国体育场馆改革现状

2011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不影响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和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活动,多业并举,综合开发。扩大、盘活体育设施资源。2013年10月《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发布,体育总局等八部门推动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旨在解决群众体育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改变部分场馆资源闲置浪费的现状。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加速推进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2016年5月《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過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为深化场馆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两权分离改革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指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诸项权能,可以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分离出去,由他人享有,大多形成他物权,有时形成租赁权、借用权等债权。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分散的产权结构作为两权分离的产权基础,是21世纪经济迅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经济特征之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场馆运营负担过大,无法正常开放

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需要各种成本支出,场馆运营的公益性基本属性决定了场馆需采取低收费以满足大众体育健身的需求。但是仍以商业标准收取的高额的能源、税收费用给予场馆运营沉重的负担,场馆无法正常开放,群众健身需求得不到持续的满足。

(二)体育行政部门放权不彻底

虽然许多体育场馆运营逐渐开始由传统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型、事业型、半事半企业型等多种运营管理模式并存,但多数体育场馆的投资建设仍然基本由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构成,政府配置体育产品资源配置,在运营管理方面,政府仍然拥有最大的话语权。政府体育部门存在一定的利己主义倾向,不愿放权,使得场馆的公益本质与经营性受到阻碍。

(三)优秀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员超编现象严重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赛事组织、策划、管理、营销等多种综合素质,在满足公众体育健身需求同时要保证场馆的正常运营。目前我国优秀场馆运营管理人才大量缺乏,体育场馆运营效益得不到很好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体育场馆的人员超编严重,年龄结构老龄化,工作效率低,缺乏创新,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四)体育场馆公益性事业无政策支持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正在积极推动,“以商养体”的良性循环模式被鼓励与倡导。政府体育部门只有口号无实际政策支持,体育场馆为大众健身需求的社会功能被弱化,体育场馆使用周期短,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障。

(五)场馆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利用效率低

社会投资在场馆建筑设计时,场馆规划不合理,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多样化的需求。另外部分体育场馆地理布局不合理,有的选址过偏,有的区域密集,体育场馆设施利用效率低、体育资源浪费,同时场馆的日常经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建议

(一)针对体育场馆的公益性性质,制定对应的扶持政策

体育场馆属于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公共体育设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减免税收与能源费用,降低场馆运营成本,保障体育场馆的功能发挥,可持续性发展。

(二)产权分明,减少干预

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给予体育场馆自主经营权,除非重大项目需要审批或者决策外,行政部门不要干涉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管理。与此同时,政府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与帮助,大力支持场馆体育工作,为我国体育休闲健身产业提供动力。

(三)提高人员素质,引进优秀运营管理人才

首先要引进高素质优秀运营管理人才,尤其重用具有中西方管理经验的创新型人才。第二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用人制度,对现有场馆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钟伟,姜红.基于收益管理视角的上海体育场馆运营策略研究[J].体育科研.2015(2):82-87.

[2] 蒋晓薇.资源配置视域下的四川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困境与出路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4.

[3] 刘超.秦皇岛市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优化利用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4] 黄德敏.提升广州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5):1-4.

[5] 宋端鸣.南京奥体中心赛后经营管理对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1.

[6] 范向丽,郑向敏.大型赛赛后体育场馆的利用策略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99-103.

[7] 刘东兵.苏州市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健康体育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作与创收探究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地方立法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