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掠影
2017-07-26丁晓冰邹萍
丁晓冰+邹萍
2017年 6月10日,是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是人类生存智慧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见证,是各族人民奋步前行的精神动力。以“遗产日”为契机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展示活动,对于增强遗产保护意识,提高保护传承水平,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边疆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的要求,云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联合大理州人民政府、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在大理市、昆明市举办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并精心组织团队赴成都参加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
同时,云南各地文化、文物部门,也以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宣传活动。
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2006年,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为集中宣传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搭建了重要平台。2016年9月,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调整后的首次活动,也是第12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以 “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活动的宣传口号是:“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传承非遗——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保护传承非遗展现生活智慧”“活力社区活态非遗”“振兴中国传统工艺”。
文物方面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宣传口号为:“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一带一路新舞台,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护文化遗产,擦亮中国名片,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遗产”和“相约古都洛阳,感受华夏文明”。
参展中国非遗节
6月10日上午,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开幕式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隆重举行。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主体活动包含“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非遗项目竞技展,并举办国际论坛、非遗项目进社区等400多场活动。
开幕式后,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副部长项兆伦等领导以及中外来宾一同参观巡视各个展示区。在传统工艺振兴成果、研培计划成果展区,云南省国家级非遗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田静,得到雒树刚部长的鼓励,希望她把设计思路更多的融入现代生活当中,让传统工艺在使用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多思考人们今天的生活方式需要什么样的品质。雒部长的一番激励让传承人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传承的信念。
非遗节上,云南省傣族孔雀舞又一次在榕城亮相,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旺腊,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喊思和他们的徒弟为观众带来徒手孔雀舞和架子孔雀舞。
云南省文化厅高度重视,厅长李涛亲自带队组团参加活动。55人的云南非遗代表团,为主场活动带去了建水紫陶、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彝族(撒尼)刺绣、剑川木雕、傣族织锦技艺、傣族孔雀舞、傈僳族民歌、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等云南省國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国平台展现我省民族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活动期间,李厅长走访看望传承人,充分肯定传承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激励了大家带徒授艺的热情。并带领相关人员,对四川省蜀锦织造技艺、蜀绣、竹编、年画、望丛歌会等非遗项目进行了调研,分析云南省与四川省非遗保护工作相比,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鼓励大家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虚心学习,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做出更大贡献。
这次活动,云南省还派出西双版纳傣族龙舟队——曼弄枫龙舟队,在非遗文化节的龙舟竞技展竞赛场上一展风采。
大理举办非遗日活动
6月10日至13日,云南省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大理举办。
2017年全省“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大理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理州文化体育局承办。活动紧紧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一主题,精心准备为期三天的传统歌舞乐展演、传统技艺展示、文化遗产知识讲座、文物鉴赏、文化遗产图片展览、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六大方面的活动,在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广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大理大学等地,为广大民众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拉近民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让非遗保护成果融入生活,惠及民生。
活动期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现。传统歌舞乐展演将彝族海菜腔、傣族孔雀舞、傈僳族阿尺木刮、弥渡花灯、布朗族弹唱、怒族民歌“哦得得”、拉祜族民歌、彝族打歌、白剧、剑川白曲、弥渡民歌、白族大本曲、白族吹吹腔、白族舞蹈“力格高”、嘎蒙卡兜舞等35个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遗项目搬上舞台,在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广场和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轮番上演。11场内容丰富、各具风格的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赏,让民众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之美。
传统技艺展囊括了建水紫陶、腾冲皮影、滇式风筝、梁河葫芦丝、乌铜走银、彝族刺绣、傣族竹编、易门浦贝陶、剑川木雕、白族扎染、白族布扎、鹤庆银器、白族甲马、下关沱茶等20余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驻足围观,糖画、面塑展位前更是排起长队,人气火爆。
据初步统计,展示期间,传承人的销售额近20万元。活动还以图片展览的形式,展出《振兴传统工艺计划》《白族服饰》《馆藏文物精粹》《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四个方面的内容,向观众宣传展示大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普及宣传传统工艺振兴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我省新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白族霸王鞭”、“甸北白族田埂调”、“白族甲马”、“白族服饰”、“傣族竹编”也在活动中一展风采。
活动期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金龙、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保护部主任胡荣梅在大理大学分别作了题为《南诏城址考古概况及研究》、《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的知识讲座。还专门邀请国际文保专家李强,为巍山县文化业务部门作了有关加拿大原住民传统文化保护的学术报告。李博士还专门参观考察了剑川县沙溪古镇,并与有关部门同志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此外,工作人员准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宣传折页、书籍约50余种,根据群众不同需求,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为广大市民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营造全民共同关注,尊重、热爱、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全国七十项非遗项目亮相官渡古镇
在昆明官渡古镇,中国(昆明)官渡第七届全國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系列活动于6月10日上午盛大启幕,十项宣传展示活动轮番上演,好戏连台。
在官渡古镇广场,“传承与振兴-中国(昆明)官渡第七届全国非遗联展”丰富多彩。来自陕西、河北、贵州、安徽、江苏、宁夏、广东、湖北、吉林、山东、辽宁、重庆、山西、青海、西藏、浙江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70个非遗项目,于6月10日至12日集体亮相官渡古镇,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遗类别。联展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展示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吸引了络绎不绝的群众争先选购,联展三天现场销售额达50多万元。联展的举办得到了省外参展传承人的高度好评,盛赞主办方为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搭建宣传、交流、展示、利用的良好平台。
官渡区组织的其他宣传展示活动也精彩纷呈。中国工艺·传承与振兴民间论坛群英荟萃。来自全国各地参加非遗联展的传承人代表、云南大学专家和学者,以及媒体人齐聚一堂,共同围绕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工艺的振兴展开探讨交流。创意生活—第二届民间绘画挂盘绘制大赛别开生面,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参赛。彩绘云南-昆明现代民间绘画精品展让人流连忘返,国宝云子·第四届名人围棋邀请暨百人围棋赛扣人心弦,官渡滇剧花灯展演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还举办了官渡记忆·老官渡民俗文化展、“官渡非遗分馆·老官渡记忆展通过老物件、老照片、记录再现了官渡过去90年的发展轨迹和逝去的乡愁记忆。官渡古镇昆明碑林博物馆举行的昆明碑林博物馆拓片体验周,展示了昆明地区代表性碑刻艺术,体验拓片技艺。
遗产日期间,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省博物馆组织了“大地精华咏恒”首届“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云南系列活动,举办了“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夜”颁奖庆典和“咏恒”论坛。在艺术家园区,昆明庙会文艺宣传和商贸集市活动也如期举行。各州市和县(区、市)文化文物部门、单位,也结合本地实际,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宣传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