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艺术中的“Remediation”之“八音盒”
2017-07-26蒋克岩JoonsungYoon
蒋克岩 Joonsung+Yoon
摘 要: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再创造的潜力是永无止境的。然而我们在科技进步和升华的过程中总会去回顾历史留给我们的惊世之作,那些在人类发展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发明与创作,在今天依然让我们值得思考和学习。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中,创意的转换与转移是值得去讨论研究的。本文通过对代表着西方文明的艺术品“八音盒”与西方的 “Remediation” 这一理论进行理论与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找到更多应用在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去的方法。
关键词:媒体艺术 Remediation 八音盒 文化遗产
“八音盒”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洪流中,想必已经变成了多数人记忆中的物件了。八音盒又叫“自鸣琴”或“八音琴”,在美国称之为:Music Box,在英国称之为:Musical Box。它源于欧洲钟表工匠的创意,其原理是类似于钟表原理的自动演奏装置,最早出现的八音盒雏形是14世纪时期西方教堂塔楼上的自动演奏组钟。而在Wikipedia的 Article所能查询到的历史文献中却指出,八音盒的产生是源自于18世纪“鼻烟壶”(Snuff Boxes)的基础上。在中国称之为“八音盒”是因为中国古代对能奏出悦耳音乐的乐器的概括,而并非代表只有八个声音,而且中国古代也经常用“八音”来指代音乐。八音盒由于在制作上要求技艺极为精湛,所以在18、19世纪的欧洲价格相当昂贵,仅在贵族间流传,平庸百姓家中是无法见到的。
一、八音盒的价值
追溯到1796年,瑞士人安托·法布尔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圆筒型“八音盒”,八音盒非常之小巧,仅10厘米左右的高度。其实这是一只非常实用、奢华的纯金图章,图章的底部内藏着个八音盒(图1)。转动图章上部的环状发条后图章便开始演奏。安托·法布尔的发明是利用“圆筒装置和调好旋律的金属梳齿通过金属片弹拨来演奏音乐的”。围绕这个古老图章发明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八音盒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时代对于科技和审美的极致追求都有着相同的愿望。小小图章的设计不但显露出发明者的精湛技艺,也彰显了时代背景下发达的实用主义设计理念和人们艺术修养的高标准。八音盒的发展和流传除了承载技艺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材料应用的探索研究,从而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个小小的八音盒中所传出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回响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在世界文化和科技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直至1950年之前,八音盒的命运几乎是销声匿迹般的惨淡。时至今日,八音盒再次流行于当代社会,并且成为些许有识之士的收藏珍品,无论何种形式的手工八音盒的收藏价值都极为不菲。为了不失去八音盒所特有的文化价值,也为了让大家能够铭记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产物。通过收藏陈列展览的方式让更多人来了解八音盒的故事,同时也让人们能够源源不断地将其传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环节就是传播和传承下去。
二、Remediation理念与文化传承
“Remediation”的中文直译是: “补救”、“矫正”和“补习”,其词性为名词。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文章或者课题项目中会经常应用这个词,其意思大多数是“补救”和“矫正”的意思。然而在新媒体艺术领域中“Remediation”是一种理论和观念。其实这个逻辑很简单,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修复”的方法论,如果我们将这一概念展开,那么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好多事物随着时代的变化、时代背景的转换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随处可见被“Remediation”的现象。那么在“Remediation”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技艺或者技法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思想观念的进步。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概括它:Technique+Idea=Remediation。在这个公式里面我所强调的是“Technique”而不是“Technology”,也就是说我们强调的是技法和技艺的重要性,而不单单是科技的发展。在Remediation过程中的主要意图是进行其事物形式上的和创造过程中的手段发生变化,但是其内涵和原始主题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西方新媒体艺术研究者Jay David Bolter和Richard Grusin两位教授在其著作《Remediation: Understanding New Media》中通过1995年美国惊悚科幻电影《Strange Days》的内容,简明地阐述了“Remediation”的一些思维逻辑。这部电影主要想表达的主题是:在未来科技的发展中,人类个体生活的体验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装置,在精神层面进行交换或者买卖。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生活体验通过仪器转换为数据并存储下来,作为存储载体的媒介就是CD光盘(Compact Disc)。然后每个人都可再通过另一种输入装置将光盘里面的数据植入到自己的大脑并进行播放,从而达到一种体验别人生活经历的目的。这种前卫的主题内容在当时算是电影艺术作品中的先驱者之一了。与此同时,其著作中对于新媒体和新媒介領域,以及Remediation的逻辑特点的诸多概念界定,在媒体艺术领域中影响深远。
三、Wintergatan乐队中的“八音盒”
时至当代,在多元融合的艺术形式和媒体艺术作品丰富的今天。媒体艺术创作作品的诸多思维逻辑上都展现出了Remediation观念的重要特点。举例来说,在瑞典, “八音盒”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方式就被艺术家们进行了革命性的Remediation改造。通过这些被重新打造的“八音盒”进行的艺术表演,又一次将“八音盒”古朴的艺术魅力以及其附有传奇性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现给了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温了它的故事。
“Wintergatan”是来自瑞典的一个乐队组合,这个乐队的特色在于大部分用于音乐创作的乐器都是改造后的。乐器经过改造后并没有失去自身的奏乐本质,却融入了很多古朴和现代的元素,耐人思考和寻味。如图2中创作者Martin Molin正在用手工改造后的外形类似于吉他,却要像演奏小提琴一样的姿势进行演奏的电声琴进行演奏,他给这把琴命名为Modulin。这把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发音系统,它融合了传统乐器的发音效果,又结合了现代科技的效果器,同时配合自己创作的演奏技巧进行演奏。在创作者Molin的工作室你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形式的发音器,其中以“八音盒”原理进行演奏的手工乐器很多。图3中的“Marble Machine”(钢珠机器),是2014年秋天,Martin Molin跟乐队的成员一起去荷兰一家机械乐器博物馆参观时,得到灵感后制作而成的。
这个庞然大物是Martin Molin历时14个月的时间手工制作完成的,看上去有些笨重,但其实是一件相当全能的乐器。它能发出鼓、钹、颤音琴和贝斯的声音,还能随时改变音调。它可以替代一个完整的乐队进行演奏。“Marble Machine”的基本操作都是靠上顶部的一些控制杆进行配合的,其中主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简单的操作手段,就是手不停地转动着侧面的一个齿轮。这有点类似于“八音盒”中上发条的原理。Martin Molin创作了这个机器并利用其进行演奏的视频在YouTube上的点击量达到近四千万。在创作前期Martin Molin以为只需要两个月就能完工,没想到工程如此庞大,足足花了他一年多的时间。他本来也以为只需要500颗钢珠就好,没想到最后派上用场的是2000颗。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从一个好奇的音乐人变成了一名可以使用多种工具的勤奋的工匠。
这件乐器的主体有若干个大大小小的齿轮,Martin Molin会先在电脑里用3D软件计算好各种齿轮的尺寸大小甚至是转速。所有零部件的设计图纸和尺寸数据都要求完美准确,否则就不能够精准实现演奏功能。齿轮的设计也和“八音盒”里面的工作原理相似,所有的设计环节都非常考验耐心。乐器上有序地设计了32条回路管道,也就是2000个钢珠的轨道,确保钢珠准确掉落在颤音琴等发声部位,再以流畅的运动速度掉落到回收后台装置里,整个过程可以说完美无瑕。一年多的时间里Martin Molin要打磨3000多个零部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正所谓只有心怀工匠的精神才能做出如此“神器”。 是用一个脱掉华丽装饰的“八音盒”来形容Marble Machine,是非常形象的。Martin Molin的创作潜移默化地延续了Remediation的逻辑思维模式,将久远而即将逝去的文化遗产进行了转换。用崭新的形象重新塑造了“八音盒”的魅力,也可以称之为“八音盒”的进化杰作。这个乐器最终的作用是为了满足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要求。在演奏方面需要独特的技巧和演奏方法,可以进行独奏或者作为配乐。从音效的角度来说更可谓是别具一格,由于其材质和演奏技法以及自身的声音输出系统都比较特殊。弹奏出来的乐曲自然有着不同寻常的质朴和音色,在与乐器同名的曲子《Marble Machine》演奏过程中,可以全程听到金属球在机器内部滚动、滑落和敲打的声音,还可听到不同材质的齿轮互相摩擦的声音夹杂在现代效果器所输出的音色当中。沉浸在其音乐中,你既有一种与大自然对话的感受,又能体会到让你充满激情的城市生活中律动的节奏。
四、创新——观念的转换和转移
从创新理念的角度讲,乐器《Marble Machine》的诞生就是一种融合形理念的创新形式。Remediation在“八音盒”的艺术上实践了转换(Transfer)后的效果,不难看出Remediation的思维方法,在艺术创作中是开发创意和拓展艺术领域的重要的逻辑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尝试将其系统的“移植”到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研究领域中去,通过Remediation的理论研究来探索新的传播与传承保护手段和方式,从而达到创新的性的改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巍.太平天国风琴衙考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2).
[2]蒋克岩,Joonsung Yoon.新媒体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艺术研究[J],2016(4).
[3]Jay David Bolter,Richard Grusin.Remediation: Understanding New Media[M].The MIT Pres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2000.
作者單位:天津师范大学
韩国崇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