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新生
2017-07-26苏悦怡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25期
苏悦怡
今年,伊丽莎白女王迎来了她第91个生日。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这位英国女王和众多市民、游客共同庆贺了这个日子。她身着一身天蓝色的套装,戴一顶同色的帽子,精神矍铄地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挥手。在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映衬下,时光仿佛倒流。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上王位,她将皇宫由圣詹姆斯宫迁至白金汉宫,从此,这里成为英国王室的正式宫殿。180年后的今天,伊丽莎白女王还能在同样一座建筑里与维多利亚女王做着大抵相同的事情,仿佛是昨日重现。历史感,从这个国家重要的人物身上就可以看见。
如果你有兴趣去一个名叫“Britain from Above”(航拍英国)的网站上看看,你就会看到许多100年前的伦敦航拍老照片。有人把照片做了古今对比,我们看到的是不变的建筑和格局。倫敦人甚少改变他们的家园,这是墨守成规还是尊重历史?又或者,这些建筑里其实内有乾坤,伦敦人对建筑赋予的历史感还另有深意?
不踏入大英博物馆的中庭,你不会知道这座希腊复兴式建筑有一个像艺术品一样的玻璃穹顶;没有到过伦敦西区最繁华的商业街,你不会知道这些外表历尽沧桑的建筑其实内部犹如时装周的T台;不曾走进泰晤士河边的泰特现代艺术馆,你不会知道这座废弃的发电厂竟然可以把空间转换成艺术与时空交错的奇境;未能体验过伦敦老建筑中的新式酒店,你不会知道奢华与历史感的结合就可以让你感受到时光的倒流。伦敦这座城市永远给人带来新鲜感,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现代和前卫,而是因为这座城总能提醒那些快要遗忘历史的人们,我们对城市的历史感需要回忆与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