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傣医特色雅解理论解食物毒内涵

2017-07-25李琼超郑进程颖郭太品李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7期

李琼超++郑进++程颖++郭太品++李玉霞++张超

摘要:傣医“雅解”理论是傣医理论体系的特色理论,解“食物毒”是“雅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解“食物毒”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对于丰富和发展特色“雅解”理论及解“食物毒”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解“食物毒”;雅解理论;四塔;五蕴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68-02

傣医学是傣族人民在两千多年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形成以“四塔”、“五蕴”为核心,“三盘”学说、“雅解”学说、“风病论”等为理论特色的一门学科,其中,傣医“雅解”理论最具特色,包括“未病先解、先解后治”的核心内容及“雅解”方药[1],而解“食物毒”是“雅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傣医解“食物毒”历史悠久,大量傣医药经书和文献中均有散在记述,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如医祖龚麻腊别用文尚海(百样解)解“食物毒”;《阿皮踏麻基干比》、《罗格牙坦》、《档哈雅龙》等傣族医学文献记载医学大师腊西达菲创立“雅给”方解“食物毒”;2000多年前傣族地区已经运用“雅解”(百解片)解“食物毒”[2]。20世纪七十年代,云南民族医药工作者开始收集、整理和研究傣医药[2],解“食物毒”受到广泛关注。深入研究傣医解“食物毒”,有助于全面认识“雅解”理论及解“食物毒”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傣医“食物毒”的概念

“食物毒”在傣医药经书和文献中只有病名或者症状,尚无明确规范性概念。在2007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1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傣医临床学》中将“食物毒”做出规范定义[3]:“食物毒”是指因饮食不洁(节),误食禁忌或误食有毒食物或过食等各种原因导致“四塔”、“五蕴”的失衡,毒邪内蕴,内伤脏腑而发病。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系统症状、皮肤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及全身症状等,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及口舌发麻,口唇、指端青紫,皮肤瘙痒,皮肤疔疮,斑疹,心悸,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死亡等。由此可见,傣医的“食物毒”是由饮食导致的一切不良反应。

2傣医“食物毒”的分类

20世纪90年代年傣医学者李朝斌[4]提到运用“解药”解食物中毒,但并未阐明是运用于何种食物中毒。学者张震等[5]也指出食物有毒副作用,可用解性药即“解药”治疗。研究者明全忠[6]按临床应用将傣医“解药”分为五类,其中一大类就是解除食物毒性,并指出食物毒性包括食物中毒、食用菌中毒、酒中毒等,其认为食物中毒、菌中毒、酒中毒属于“食物毒”的范畴。台海川[7]认为过食五谷杂粮、酒、糖、茶、瓜果、蔬菜,过食辛香燥烈肥甘厚味,饮食不洁,误食禁忌,体内会产生小毒,其实这些小毒就是“食物毒”。可见傣医“食物毒”内容纷繁复杂,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食物毒”的内容、种类逐渐清晰,在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将“食物毒”的种类进行总结分类,具体如下。

21毒性食物由于生产条件落后,前人进食多以生吃为主,如民间故事《山神树的故事》、《吃菌子》叙述了傣族先民食野果、野菜、禽兽、生菌的情景。食物未经加热,加之一些食物本身可能含有毒,中毒事件往往经常发生。傣族祖先将这些食物统称为“食物毒”[1,8]。

22饮食不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来源越来越充裕,饮食不加节制,如过食香燥,饮酒,过食瓜果、蔬菜、肉类等导致超过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滞留体内,产生毒素致使機体出现疔疮、肿、斑疹等不良状况,这是过量服食饮食所致的“食物毒”[9]。

23饮食不洁傣族多数居住气候潮湿炎热之处,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服食后易发生食物不良反应,傣医将这类饮食不洁物归为“食物毒”[1,8]。

24误食饮食禁忌误食饮食禁忌是一类特殊的“食物毒”,即所谓当“忌口”时不“忌口”,可损伤“四塔”功能,变生它病,加重病情,故傣医重视“忌口”疗法,尤其是孕产妇,如孕妇忌食鱼虾等[1,8]。

3“食物毒”的病因病机

傣医认为,健康是人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处于动态的平衡和协调,发病则是因为体内外各种“帕雅”(病毒邪气)而致。正常情况下,食物可以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但当过食、误食、饮食不洁时,食物就会侵害组织器官,导致“四塔”、“五蕴”失衡,毒邪内蕴,内伤脏腑而中毒[3]。

4解“食物毒”的治疗原则

傣医“食物毒”基本治疗原则有调平“四塔”、“五蕴”;“未病先解,先解后治”[1]。[HJ2mm]

41调平“四塔”、“五蕴”傣医认为人体是由“四塔”(风、水、火、土)、“五蕴”(即鲁巴夯塔(色蕴)、维雅纳夯塔(识蕴)、维达纳夯塔(受蕴)、先雅纳夯塔(想蕴)、山哈纳夯塔(行蕴))合成的有机整体。人体内“四塔”、“五蕴”与外界“四塔”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和协调,从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当这种平衡、协调关系因某种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调节恢复时,人体就会产生疾病。“食物毒”可损伤机体,导致“四塔”、“五蕴”失衡,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调平“四塔”、“五蕴”[1]。

42“未病先解,先解后治”“未病先解”是指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给予“雅解”(“解药”)进行预防,防止疾病发生的治则。傣医认为食物虽是人体必需的,但超过机体的承受力就会产生“毒”,当这种“毒”蓄积到一定程度,便导致食物中毒[1]。因此,傣医认为平时就应服用“雅解”(“解药”),解除人体产生的各种毒素,保持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平衡和协调,从而防止或减少发病。如平时服用“百解片”以解毒、保健、防病;长期少量服用“雅解沙把”以保健养颜,能解除“食物毒”[1]。

“先解后治”是指为及时治疗疾病,防止疾病转化,既病防变的治疗措施和用药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一方面是人体患病后应先服用“雅解”,解除导致发病的因素,如妊娠服食鱼虾后导致皮肤瘙痒,予“雅解沙把”治疗。另一方面是患病日久,久治不愈,应先服“解药”,解除用药不当或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顺应人体的气血,然后给予针对病情的药物治疗[1]。

5解“食物毒”的常用治法及方药

傣医治疗“食物毒”常用治法有内治法及外治法。内治法主要包括解法、鲁(泻法)、哈(催吐法)、罕哈(止吐法)。外治法有芬雅(磨药疗法)、阿雅(洗药疗法)、咱雅(拖擦药疗法)等[1]。

51解法也称“解毒法”,有调平“四塔”,解除人体毒素的功能,是傣医的特色治法。用于解除因饮食不节(洁)、误食禁忌(当忌不忌口)、误食有毒食物(如菌类、霉变有毒之物)后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皮肤疮疖、癍疹、呕吐、腹泻、腹痛等病症[1]。如生育后因饮食不节(洁),误食禁忌,可先服“雅解匹勒”(月子病解药),再按病情对症下药[1]。

52鲁(下法)指应用泻下、润下的方药,使腹中之毒邪、大便、积滞等随之而泻出的治法。临床主要用于火毒偏盛,饮食内积,误食禁忌、毒物而致之病症。常用的泻下药物有巴豆、酸角水、蜜加豬油等[1]。

53哈(吐法)用药物或非药物的方法使其呕吐,排出体内瘀血、宿食或毒物。如菌类中毒选用白鹇爪、白猿猴骨磨水服催吐[1]。再如治疗食物中毒,先用哈滇尚(黄瓜根)、楞嘎(千张纸根)、皇旧(旱莲草)煎汤服食催吐,另取摆滇(黄瓜叶)、摆莫哈郎(大驳骨叶)、摆管底(蔓荆叶)、娜罕(羊耳菊)、补累(野姜),香帕(泽兰)煎汤服[10]。

54罕哈(止吐法)用于误食毒物,土塔受伤而呕吐不止。如食物中毒后呕吐不止,取广蒿修(青竹标)、文尚海(竹叶兰)、哈蒿修(大绿藤根)若干,研磨兑米汤内服[10]。

55芬雅(磨药疗法)磨药疗法常用于食物急性中毒,先予没食子、文尚海等30多种傣药解药相配而磨汁内服,服后呕吐频频,使毒邪呕出[11]。

56阿雅(洗药疗法)在“食物毒”的治疗方法中,洗药疗法具有特色,如食物中毒后,取患者所服之物为主,加习麻(马粪)3块,昏火(黄牛毛),昏怀(水牛毛),昏别(鸭毛),昏盖(鸡毛),昏母(猪毛),昏麻(狗毛)、贺喃若干,混合煎汤,先口服后外洗[10]。治疗荨麻疹取比比亮(红花丹),抱冬电(薇子)、罕好喃(水菖蒲)各等量,合辛(姜)、柯罗(青牛胆)、小姜、姜黄、野姜若干一起煎水外洗[10]。

57咱雅(拖擦药疗法)是傣医治疗产后误食禁忌的特色疗法,将哈沙(构树根),哈哈(白茅根),沙干(青藤),摆庄(酸桔叶),摆扁(刺五加叶),罕好喃(水菖蒲),贺波亮(小红蒜)、贺荒(大蒜)若干,舂细粉,内服少许,拖搽全身[10]。

6结语

总之,从概念、分类、病因、病机到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在傣医特色“雅解”理论指导下的解“食物毒”独具特色,有着丰富的内涵,但目前对于解“食物毒”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源于此,只有不断深化“雅解”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解“食物毒”的研究,才能为临床运用及理论研究提供很好的思路及借鉴方法。[KH*1D]

参考文献:

[1]张超傣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7-102

[2]朱成兰傣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0-78

[3]林艳芳傣医临床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2-351

[4]明全忠,赵远傣泰传统医学的可比性[J].中华医史杂志,1994,(1):27-29

[5]张震,田春洪傣医理论之比较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2,13(5):1-3

[6]明全忠,林艳芳傣医“解药”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1,14(3):8-10

[7]台海川,林艳芳傣医“解”的理论与解药的现代研究初探[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0):37-39

[8]依专,吴永贵傣医药学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50

[9]孔春芹,陈普,陈清华,等试论傣医雅解学说的构建及内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6(33):39-42

[10]康郎腊档哈雅龙[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469-629

[11]郭世民,倪凯,高敏,等傣医解法应用方法解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11(3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