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柴胡白芍药对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2017-07-25韩亚平郭奎廷赵彩霞刘婧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白芍儿科

韩亚平++郭奎廷++赵彩霞++刘婧平++何平

摘要:药对是临床中药配伍中相对固定的形式,其中包含了各医家的智慧与临床经验。本文通过病例分析银柴胡、白芍药对在儿科临床疾病中的运用,为学习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银柴胡;白芍;儿科;药对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49-02

导师何平主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以敏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善用银柴胡、白芍药对治疗多种疾病,现将导师运用银柴胡、白芍药对治疗儿科多种病症的经验举隅如下。

1疳积

宇文某,男,3岁。于2016年3月20日就诊。家长诉患儿一月来饮食下降,形体消瘦,易烦躁发怒,时有腹胀,食后欲便,夜寐不安,易惊,汗多,大便稀,小便可。查体无特殊。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导师诊断为疳积,证属脾弱肝旺。治以健脾平肝。处方:银柴胡9 g,白芍9 g,陈皮6 g,茯苓9 g,白术6 g,淮山药6 g,浮小麦6 g,小枣6 g,山土瓜6 g,兰花参6 g,仙鹤草6 g,诃子2 g,炒麦芽6 g,炒鸡内金4 g,甘草4 g。3剂,水煎取汁内服,日3次。经治疗1月后,患儿纳食好转,体重明显增加,脾气较前好转,眠可,二便调。

按:疳之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脏。”《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言:“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本病例患儿以脾虚为主,土虚则木克,表现出饮食下降、形体消瘦、烦躁发怒等土弱木旺之象。故用银柴胡、白芍抑肝,辅以陈皮、茯苓、白术、淮山药扶脾,浮小麦、小枣、山土瓜、兰花参清肝退虚热,仙鹤草、诃子涩肠止泻,加之炒鸡内金、炒麦芽健脾消积。肝脾调和,气血得益营养全身。

2肠系膜淋巴结炎

赵某,女,7岁,于2016年3月3日就诊,患儿1月来反复腹痛,饮食下降,面色萎黄,易发怒,伴咽痛,夜间磨牙,大便干结,4天一行,小便黄赤。家长诉患儿平素易食辛辣之品。查体:一般情况可,神清,形體偏瘦,面色萎黄,咽(+),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无特殊。腹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舌尖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数。本院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导师诊断为腹痛,证属脾弱肝旺。治以健脾柔肝止痛。处方:银柴胡10 g,白芍15 g,陈皮6 g,茯苓10 g,甘松6 g,延胡索9 g,枳壳6 g,厚朴6 g,芸香草10 g,滑石粉10 g,炒川牛膝6 g,荠菜10 g,炒鸡内金6 g,炒麦芽10 g,甘草4 g。4剂,水煎取汁,日3次。服药后,腹痛次数明显减少,食欲逐渐好转。效不更方,加减服药1月后,患儿病愈。

按:腹痛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气交奕不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古今医统·腹痛》:“小儿腹痛之病,诚为急切。凡初生二三个月及一周之内,多有腹痛之患。无故啼哭不已或夜间啼哭之甚,多是腹痛之故。大都不外寒热二因。”《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患儿平素脾胃虚弱,肝旺则乘脾土,腹为肝经循行所过之处,故治疗上以银柴胡、白芍柔肝,陈皮、茯苓、芸香草、滑石粉健脾利湿,辅以枳壳、厚朴、甘松、延胡索行气止痛,肝脾同治,病症得以解除。

3性早熟

袁某,女,8岁。于2016年6月12日就诊。家长诉患儿7岁半时发现双侧乳房发育,可触及结节,时感烘热,易发怒,纳差,眠可,大便干结,3天一行,小便黄。查体:双侧乳房可触及09 cm×09 cm包块,活动度可,轻压痛。乳晕着色,外生殖器呈幼女型,未见分泌物。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本院B超示:子宫、卵巢轻度增大。X片示:骨龄10岁。导师诊断为真性性早熟,证属肝郁火旺。治以泻火疏肝散结。处方:银柴胡12 g,白芍15 g,陈皮9 g,茯苓9 g,夏枯草6 g,炒栀子3 g,淡豆豉6 g,海藻3 g,甘草6 g,荠菜9 g,山土瓜10 g,兰花参10 g,炒荔枝核6 g,炒鸡内金4 g。7剂,水煎取汁,日1剂,服

[HJ2.6mm][FQ(20*2。175mm,X,DY-W][SQ+1mm][CD=175mm]药2月后,患儿乳房结节缩小,烘热已不明显,性平。查体乳晕较前色淡,阴道未见分泌物。又两月后随访,患儿无特殊。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女子七岁,肾气虚,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小儿药证直诀》中说:“肾主虚,无实证。”万全也指出:“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火易炽,肺脏娇嫩。”且“乙癸同源”,故治疗上以银柴胡、白芍疏肝柔肝,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夏枯草、炒荔枝核化痰散结,炒栀子、淡豆豉、荠菜、山土瓜、兰花参平肝清心,临床疗效甚佳。

4失眠

患儿,女,8岁。于2016年6月20日就诊。家长诉患儿近半年来,夜也不能眠,白天瞌睡,脾气乖张,口气重,纳多,大便干结,三四日1行,小便可。查体:无特殊。舌红,苔薄黄,脉浮。导师诊断为不寐,证属脾弱肝旺。处方:银柴胡10 g,白芍12 g,陈皮6 g,茯苓10 g,茯神10 g,合欢皮6 g,芸香草10 g,荠菜10 g,山土瓜10 g,兰花参10 g,灯芯草6 g,炒鸡内金6 g,甘草4 g。4剂,水煎取汁,日1剂。服药后复诊,患儿家长诉患儿夜间可以静睡三四h,脾气较前好转,效不更方,治疗1月后,患儿夜间可静睡4~6 h,2月后电话随访,患儿睡眠恢复正常。

按:失眠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病机在于阴阳不调,治则调整阴阳。导师从“肝”着手,肝体阴而用阳,小儿肝常有余,易化火生热,致使阴阳失调,故用银柴胡、白芍平肝健脾,从而达到调整阴阳之效,茯神、合欢皮安神,辅以《滇南本草》荠菜、山土瓜、兰花参清心退虚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寒温并用,阴阳调和,故疗效甚好。

5体会

《本草纲目》记载银柴胡性微寒、味甘,无毒,归肝经、胃经,具有清虚热、除疳热等功效;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功效。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银柴胡提取物具有解热、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白芍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和抗应激等作用。中医西医之功效相互印证。两药合用,一阴一阳,一散一收,使肝木条达,共奏疏肝平肝柔肝之功效。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气清灵,肝常有余,故小儿病多与肝功能失调有关,活用银柴胡、白芍药对,效果甚佳。

猜你喜欢

白芍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调经活血用白芍
白芍善调经活血、除血痹
千万次心动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笑一个,努力靠近的“两只小刺猬”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