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价值体现

2017-07-25王建廷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社科社会科学普及

王建廷

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里的人们既包括各层级的决策者,更包括生活、工作于基层的广大民众。毛泽东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只有为人民所掌握才能转化成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习近平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 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一方面体现在学界的活跃度、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体现在全民族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提高。两者同等重要,而后者更具长期性和艰巨性。

当下,我们正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风云激荡的新形势,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同时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带来了巨大需求。习近平指出:“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科普活动是哲学社会科学联系人民的重要纽带,推动科普活动是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二、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特有规律

所谓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大门类,“科学性”+“普及性”是两大门类科学普及的共性特征。但两者由于研究目标、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等的不同,哲学社会科学的科普工作又有其特有的规律。

一是更加强调思想性。通过科普工作者,把社会科学知识和理论成果及其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传送给公众,并内化为公众自己的素养、能力、思想、道德、观念、信念等。

二是更加强调引导性。科普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普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是社科普及的重要任务。

三是更加强调民族性。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态度、理论创新能力、社会进步状况、法律意识、文化形态、宗教、民族传统、社会习俗等都会构成对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影响。

四是更加强调时代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它是随着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以及社科普及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动态发展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五是更加强调实践性。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首先来自于社会实践,科普工作需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社科公共服务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科科普才能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共鸣。

三、身体力行在哲学社会科学普及中体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

习近平在讲话中号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哲学社会科学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二是遵循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规律。强调科普内容的思想性、引导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针对不同的科普对象,综合考虑背景、目标、主体、对象、内容、载体、效果等要素,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三是不断学习和历练,积淀深厚的学识修养。要做到“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和历练,积淀深厚的学识修养,正可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四是勇于奉獻,在知识传播中体现价值。就科学的整体性来说,科普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哲学社会科学功能作用的一种延伸,其与社会科学研究可谓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两翼,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平台,是实现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转化的重要手段。但科普与研究相比,成果转化形成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科普很难取得轰动效应,在职称晋升、学术影响力等事关个人利益方面往往处于次要地位。因此,需要科普工作者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具有勇于奉献的精神。

猜你喜欢

社科社会科学普及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透析2019年中文社科排名靠前期刊里的大学和学者
余杭区首个“社科之家”揭牌启用
人文社科
社会科学总论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