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制民族品牌长城的新画卷

2017-07-25王宇菁

中国名牌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华社民族

王宇菁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民族品牌,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日前启动,吸引了经济界、企业界广泛关注。据悉,该工程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带来百亿人次的传播效果,其力度之大、追求之高、影响之广,令人瞩目。

品牌也需傳播东风

品牌不是立不起来的空口袋,是历史、文化、质量、服务、创新,也是一种形象、精神、传播、口碑。汉唐的建筑、宋元明清的陶瓷及茶叶……历史上的中国制造蜚声海内外,一直是高品质的代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标注随着商品流激荡全球,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符号。

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走近中国。当今世界,许多事物的定义正重新书写。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品牌的形象也悄然改变。

必须认识到,在很多行业中国的确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同样在很多行业,中国技术、管理、质量上已实现了超越,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低品质的代名词。如果把视野打开,近年来中国品牌海外发展硕果累累: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制造集团组成的“国家队”在航天航空、高铁地铁、电网核电站、核潜艇、航空母舰等领域所建的大国重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深海探秘;中国工业中很多产业进入世界前五,一些位居世界前三或世界第一,点燃国人信心;以华为、VIVO、OPPO、海尔、格力、联想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异军突起,具有的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令其拥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粉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相比,树立品牌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呼唤着企业家、政府部门和媒体界的共同努力。新闻报道的时代趋势正逐渐清晰: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镌刻在品牌之上。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一次次记录了品牌光芒熠熠生辉的重要时刻,也传递着中国制造背后的价值。

早已走出去的国社

众所周知,新华社是受权发布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及时、准确、权威地报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内外时政、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重要新闻的国家通讯社。

在建立现代全媒体集团的过程中,新华社已具有包括传统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网络业务、经济信息服务、数据库和搜索服务、手机和网络及大屏幕等新媒体、电视台等相关业务的综合性架构体系。

目前,新华网日均信息更新1.9万条,点击量17亿次,页面访问量3.64亿次,日均访问人次6800多万。由新华社和国家档案局双重领导的中国照片档案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新闻资料图片库,保存200余万底资料图片,内容涵盖中国近百年历史和世界重大新闻事件。新华短信是中国最大的手机新闻信息短信提供者,拥有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短信采编平台,运用文字、图片、图表、视音频等多种形式,为手机用户提供新闻信息服务。

所谓国际传播,就是要用外国人的语言,按照外国人的阅读习惯,在国外主流媒体进行报道。新华社外文报道的历史可追溯到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前身红色中华社向世界播发第一条英文稿。目前,新华社每天用英、法、西、阿、俄、葡、日、中八种文字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提供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在境外设有160多个分支机构,本土之外新闻机构数量超过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成为综合性极强的世界性通讯社,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

汇集众智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表示,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助力供给侧改革,满足民族品牌传播的需求,新华社决定集全社之力,整合优质全媒体资源,在国家部委的指导下,协同社会各有关支持力量,联合实施“民族品牌传播工程”,打造国家级的品牌传播平台,这是新华社配合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华社服务大局、改革机制、整合资源的一次创新。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新华社要做的就是汇集众智,相向而行。就“民族品牌传播工程”而言,就是要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论述技巧,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民族品牌传播工程”将继续发挥好新华社对外报道的组织和人才优势,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事实说话、融通中外、平等交流,把握重点方向,加强议题设置,做好民族品牌发展的记录者、宣传者和推动者。

猜你喜欢

新华社民族
我们的民族
再创新高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民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