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收排污费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吗?

2017-07-25何红渠黄凌峰

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企业绩效技术创新

何红渠+黄凌峰

摘 要:本文以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绩效因征收排污费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且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收益不仅能够弥补企业绩效的损失,还能够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效益。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稳健性,本文结合多种不同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并为排污费征收制度的完善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征收排污费;企业绩效;技术创新;排污费征收制度

中图分类号:F205;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7-0028-06

一、引 言

中國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在很长时期内一直保持着9%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然而经济快速发展却使得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5月全球污染程度最大的前十名城市中有两个来自中国。同时,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却只能达到德国的最低标准。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便制定并实施了一套排污费制度,这些政策也在一定时期内得到良好的落实[1-2]。来自《国家环境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4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了9.64个百分点。国家环境保护部基于“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根据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等信息制定了一套排污费征收标准,旨在敦促相关企业和部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现有文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方面,降低企业生产率并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最终导致企业绩效受到影响[3-4]。Smith和Sims [5]为了更加准确地检测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了加拿大酿造业企业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征收排污费会十分明显地影响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Shadbegian和Gray [6]以美国制造业企业为对象,分析了这些企业1979—1990年的相关数据,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这些研究从企业生产成本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他们都认为征收排污费会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从而限制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进而降低企业绩效。还有一些研究基于其他视角论证了上述结论。Porter和Linde[7]研究发现征收排污费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为了保持利润水平不变,会增大生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污染排放,进而增加了污染排放所引起的相关成本。胡曲应[8]以单位排污费及其年度增量作为环境绩效的代理变量,研究了中国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积极有效的环境预防管理则可以带来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共赢,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也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更多地考虑征收排污费的成本效应,未涉及征收排污费可能带来的技术激励效应。

另一方面,征收排污费将使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显著增加,企业不得不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从而弥补损失或减少损失[9]。Jaffe和Palmer [10]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排污费支出与企业治理成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排污费支出增加0.15%,企业治理成本提高1%。Carrión-Flores和Innes [11]对环境规制政策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1989—2002年美国制造行业127个企业的相关数据对环保型技术专利与企业污染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论指出二者之间显著负相关,即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明显的敦促作用。Brunnermeier和Cohen[12]采用实证分析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选取1983—1992年美国制造业的数据,采用污染治理成本作为环境规制的测度指标之一,采用专利(环境类专利)申请量来衡量技术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治理成本对环境类专利申请量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污染治理成本每增加100万,环境类专利量增加0.04%。上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征收排污费的激励效应会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来提高企业生产率,最终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当前学术界对于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并未达成共识,故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将采用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年报数据作为样本,从企业的资产、负债和规模等角度对变量进行控制,从而进行经验研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分析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二是就征收排污费影响企业绩效的具体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从而对现有研究结论加以完善。三是从微观层面着手,采用具体的分析数据将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予以量化。

二、假设提出

1.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

征收排污费将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和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绩效。在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后,企业必须缴纳一定的排污税,这必然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并降低企业利润。同时,企业必然会投入一定的资源治理污染,从而减少生产投资,这也会降低企业利润率。

如果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并未因排污费征收制度的执行而得到创新,那么企业将不得不调整其内部生产资料,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污染治理方面,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企业利润。此外,企业用于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的资金必然会因征收排污费而受到压缩,从而减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步伐,这无疑会为企业生产率带来负面影响。总之,如果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并未受到征收排污费的正面刺激,那么很可能会反过来严重阻碍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绩效。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征收排污费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企业绩效。

2.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

企业在开始缴纳排污费后不得不对其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而对自身绩效产生影响。企业原来的生产工艺会因征收排污费而产生新的限制条件,为了尽可能减少或弥补征收排污费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将会通过优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式对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前者主要通过减少污染排放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实现;后者则需要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使用、废料管理和生产工艺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排污费征收制度的落实相当于为企业构建了一个绿色壁垒,那些能够达到标准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从而极大地促进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征收排污费将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选用更加环保和清洁的原料。企业通过自我优化既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征收排污费的资金压力,又能够弥补企业绩效损失,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升级与优化。同时,征收排污费还能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引进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导企业走持续发展的道路。Hamamoto [13]研究发现企业生产效率在排污费征收政策的作用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征收排污费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除了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之外,征收排污费还会对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知,征收排污费除了通过直接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来影响企业绩效之外,也会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企业绩效。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1.计量模型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征收排污费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将企业的技术创新作为分析的重点,研究其在二者之间的具体传导机制。首先,不考虑技术创新,构建如下模型:

FPit=C+αCPDFit+βXit+εit(1)

其中,FP表示企业绩效;CPDF表示企业缴纳的排污费金额;X表示控制变量;i和t分别表示企业和年份;ε表示误差项。

其次,本文将研究排污费征收制度落实后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以技术创新(TI)为被解释变量,排污费为主要解释变量,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TIit=C+αCPDFit+βXit+εit(2)

最后,以技术创新为解释变量,企业绩效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FPit=C+αTIit+βXit+εit(3)

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年报中未出现排污费信息的公司予以剔除,共剔除148家。绝大部分公司将其排污费归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一栏,3家将之归于关联交易,4家将之归于其他应付款或其他流动负债,7家将之归于管理费用。若有公司将保卫费和运输费等与环境保护无关的费用归于排污费中则予以剔除。此外,剔除12家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终剩下389家公司。这些公司有84.3%来自于社会服务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仪表、设备以及电子等行业。2011—2015年征收排污费的公司占比分别为7.7%、9.8%、16.7%、31.1%和34.7%,公司数量分别为30家、38家、65家、121家和135家。由此可知,国内上市公司每年排污费缴纳情况并不平均。同时,本文将巨潮资讯网、深圳与上海两地的证券交易所作为样本公司年报數据的来源,将国泰安数据库作为样本公司财务数据的来源,并采用人工方式整理企业的排污费数据信息。

3.变量说明

企业绩效(FP)。本文借鉴Elsayed和Paton [14]与邓丽[15]的研究方式,采用托宾Q值作为企业绩效的代理变量。

排污费(CPDF)。本文将企业每年上缴的排污费除以企业当年的总营业收入作为企业排污费的衡量指标,减少因企业规模等因素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技术创新(TI)。技术创新能力能够通过其所拥有的专利授权量加以衡量,同时由于国内很多科研机构为了保护其科研成果都会申请专利,本文将企业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16],其中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将采用每年公司的三种专利授权量。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本文借鉴王杰和刘斌[17]的研究方法,采用企业的总资产除以该企业所在2分位代码行业所有企业总资产之和进行衡量。企业利润水平(Profit):本文采用企业总利润除以总营业收入进行衡量。企业单位劳动资本(Kperl):本文采用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除以该企业员工年度均值进行衡量。人力资本(Hr):本文采用企业员工受教育年限平均值进行衡量[18]。企业研发投入(R&D):本文采用企业每年研发经费除以当年总资产进行衡量。企业年龄(Age):本文采用当年与企业创立年份之差进行衡量。

4.描述性统计分析

笔者对回归变量的VIF值进行估算,以检验该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结果显示,VIF值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为3.672和1.733,均满足低于10的经验法则要求。因此,本文所建立的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变量的相关系数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四、结果分析

1.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

首先,本文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和广义矩估计法(GMM)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估计方法和模型设定下,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始终显著为负,在OLS、GLS和GMM方法下系数分别为-0.101、-0.094和-0.3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势必会降低企业绩效。排污费滞后一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同样显著为负,在OLS和GLS方法下系数分别为-0.154和-0.123,与基准回归情形相差不大。因此,假设1得到验证。

2.征收排污费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

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征收排污费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估计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即当期排污费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同时,当期排污费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稳健性检验,即征收排污费对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正向刺激作用,能够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此外,基于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的回归结果还显示征收排污费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为正的滞后影响。

对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具体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估计方法均反映出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的回归结果反映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存在持续的滞后影响,且与当期影响接近,研究具有稳健性。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环境治理方面,中国政府所制定并推行的排污费征收制度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该制度的执行将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绩效,并会促进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最终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征收排污费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然后选择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一是征收排污费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企业绩效。二是征收排污费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加快企业技术革新的步伐。此外,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从而确保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稳健性。

由本文的分析结果可知,尽管企业生产成本会因征收排污费而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绩效,但征收排污费也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减少或弥补企业的绩效损失,甚至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效益。综上所述,从总体上来看,征收排污费对于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同时,赵昌文和许召元[19]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当前排污费征收力度有待加强的企业竟然高达61.1%。因此,中国应强化企业排污费征收力度,对以往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与优化。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对企业污染的处罚力度予以量化,结合中国环境的实际情况与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征收排污费有利于企业发展,故应当对现有政策进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不再是拖累企业发展的阻力而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加强环境监管。再好的政策也必须要在严格的监督下才能得到良好的落实,企业也只有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才会主动承担改善环境的责任,划出一部分预算用于环境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三是为规模较小、资金储备不足的企业提供科研补助,使得这些企业因缴纳排污费而面临的资金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样既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原毅军, 耿殿贺.环境政策传导机制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基于政府、排污企业与环保企业的博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0,(10):65-74.

[2] Lacroix, 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enditure Accounts in Canada Issues, Sources and Methods[R].Joint ECE/Eurostat Work Session on Methodological Issues of Environment Statistics, 1997.

[3] Young, A.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 111(6):1220-1261.

[4] Zheng, J., Hu, A.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1979—2001)[J].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2006, 4(3): 221-239.

[5] Smith, J.B., Sims, W.A.The Impact of Pollution Charges on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anadian Brewing[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5,16(3): 410-423.

[6] Shadbegian, R.J., Gray, W.B.Pollution Abatement Expenditures and Plant-Level Productivity: A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 54(2):196-208.

[7] Porter, M.E., Linde, C.V.D.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 9(4): 97-118.

[8] 胡曲應. 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6):23-32.

[9] Porter, M.E.Americas Green Strategy[J].Scientific American, 1991,264(4):193-246.

[10] Jaffe, A.B., Palmer, K.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A Panel Data Study[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7, 79(4): 610-619.

[11] Carrión-Flores, C.E., Innes, R.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0, 59(1): 27-42.

[12] Brunnermeier, S.B., Cohen, M. A.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2003, 45(2):278-293.

[13] Hamamoto, M.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06, 28(4): 299-312.

[14] Elsayed, K., Paton, D.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n Firm Performance: Static and Dynamic Panel Data Evidence[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5, 16(3): 395-412.

[15] 邓丽.环境信息披露、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相关性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論文, 2007.

[16] Gardner, T.A., Joutz, F.L.Economic Growth, Energy Pric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6,62(3): 653-666.

[17] 王杰, 刘斌.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14,(3):44-56.

[18] 毛其淋, 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 2011, (1):181-210.

[19] 赵昌文, 许召元.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研究[J].管理世界, 2013,(4):8-15.

猜你喜欢

企业绩效技术创新
石油石化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