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保护与管理对策
2017-07-25周文昌史玉虎崔鸿侠张志麒杨敬元
周文昌史玉虎*崔鸿侠张志麒杨敬元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保护与管理对策
周文昌1史玉虎1*崔鸿侠1张志麒2杨敬元2
(1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 430075;2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研究院,神农架 442400)
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重要的亚热带高山湿地,在蓄洪调水、净化水质、古气候环境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回顾了大九湖湿地退化原因、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议,为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大九湖湿地;人类活动;保护现状;对策
大九湖湿地地处神农架林区西北部,是华中地区不可多见的亚热带高山湿地,大九湖盆地总面积5 083.5 hm2,湿地总面积1 645 hm2,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东延的余脉组成的高山盆地地貌,盆地底部海拔1 730 m,四周群山环绕,最高海拔达2 624 m(李静霞等, 2007;杜耘等,2008;罗涛等,2015)。气候带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短,气温较低,年均气温7.4℃,年均降水量1 560 mm,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的85%(郑秋凤等, 2014)。大九湖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和湖积物,受地下水位的影响,从沼泽中心向外围延伸,依次出现沼泽土-草甸沼泽土-草甸土(杜耘等,2008)。由于地表低洼,出现常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泥炭含水量为70%~90%,有机质分解度慢,为25%~40%,使得底部形成泥炭,并且从沼泽中心向外围扩散:中心泥炭厚度2.4 m,外围为1~2 m、0.5~1.0 m,最大泥炭深度达3.5 m(余璟等, 2008)。
大九湖湿地是我国汉江支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点—堵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尹发能等, 2007; 杜耘等, 2008)。大九湖湿地高等维管植物46科83属98种,优势物种以阿齐薹草Carex argyi、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灯心草Juncus effusus、紫羊茅Festuca rubra和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等为主(罗涛等, 2015);国家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40种,如金雕Aquila chrysaeto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nigra,灰鹤Grus grus、鸳鸯Aix galericulata、苍鹭Ardea cinere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等(张志麒等, 2015)。
高山湿地作为全球湿地保护的重点,是源于高山湿地或泥炭沼泽在调节水资源平衡和气候变化(张晓云等, 2005; 杜耘等,2008; 周文昌等, 2016)以及研究古气候环境变化(何报寅等, 2003)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山湿地的保护、恢复与重建日益受到政府、科研人员和社会团体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大九湖湿地的保护管理及其发展历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其为大九湖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1 人类活动对大九湖湿地的影响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大九湖盆地存在大片沼泽湿地,1950—1986年,大九湖主要以传统的农耕型经济为主,湿地外围的盆地边缘仅分布耕地面积100 hm2,且丰水期有大片水域,湿地面积达708 hm2(尹发能等, 2007)。随着国家经济和粗放式农业经济的发展,大九湖湿地经历3个较为强烈的土地利用和开发活动阶段:(1)1985年建立农牧场,1986年人们疏通落水孔,扩大盆地泄水能力,改善暴雨成涝状况,扩大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增加到300 hm2(余璟等, 2008; 尹发能等, 2007);(2)1986—2001年,对大九湖盆地的天然河道截弯取直,开通南北向的主干渠(余璟等, 2008),大规模对泥炭沼泽地挖沟排水、开垦人工草场,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1986年,湿地开挖沟渠4.18 km,湿地面积减少约460 hm2,耕地扩大到301 hm2,仅1990年疏通落水孔,改良沼泽220 hm2和农田用地433 hm2(杜耘等, 2008),2001年大九湖沼泽湿地面积304.86 hm2,草甸面积136.84 hm2,耕地面积达到438.04 hm2,蔬菜地仅为6.34 hm2(尹发能等, 2007);(3)2001—2003年,神农架整体实施“天保工程”后,为了改善大九湖居民的生活水平,大九湖乡政府极力招商引资,探索反季节蔬菜种植,实施了围湖造田,兴建万亩高山蔬菜基地,这种粗放式的农业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增产增收,2006年大九湖盆地沼泽仅178.72 hm2,草甸117.05 hm2,蔬菜地177.54 hm2(尹发能等, 2007)。
人类活动导致了大九湖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如原湿地生长大量的湖北海棠、华中山楂等乔灌丛,呈带状分布,且树木矮小),湿地功能退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环境受到污染,泥炭沼泽向中生-旱生草甸演替,湿地植被群落向陆生植被群落演替(尹发能等, 2007; 杜耘等, 2008; 罗涛等, 2015)。随着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加深,引起了政府官员、科研人员和社会人士的关注,推进了大九湖湿地保护、恢复和科学研究的进程,取得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为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了决策参考。
2 大九湖湿地保护现状
大九湖湿地从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晋升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大九湖湿地保护等级逐级提高,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具体发展阶段为:(1)建立湿地保护小区。2003年12月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批准划界立标建立大九湖湿地保护小区,直接由神农架林业管理局和大九湖乡政府共同管理;(2)湿地保护、恢复与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作序幕拉开。200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大九湖湿地保护方针,拉开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序幕;(3)成立国家湿地公园。2006年9月,大九湖湿地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成立了当时全国第4个,华中地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08年5月成立了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2010年4月,湖北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分别从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与相关法律责任给予了明文规定;(4)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6月,大九湖湿地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定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力的监管和保障。(5)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全力保护与恢复大九湖湿地。2011年底,大九湖湿地实施退耕还湿和核心区移民工程,2012年湖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继续支持大九湖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并于2013年初,省政府批准撤销大九湖乡,新建大九湖镇,同时启动大九湖湿地公园生态移民整体搬迁工作,在2015年6月,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大九湖镇及13个二级单位整体下移坪阡古镇;(6)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3年10月,大九湖湿地被湿地公约秘书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促进了非政府组织和国际专家对大九湖湿地的深入了解,但同时也给湿地保护带来了挑战。
图1 大九湖湿地退化趋势Fig. 1 Degradation trend in Dajiu Lake wetland
3 大九湖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问题。第一是大九湖湿地从2011年实施移民搬迁工程,2015年当地居民和办公场所移至坪阡古镇办公,该湿地区域目前仍居住着大量居民,且放牧强度较大,导致湿地自然恢复形势依然严峻;第二是大九湖开展的湿地旅游,每年有大量的游客观光大九湖湿地,尤其是夏季期间,大九湖成为了避暑、度假的旅游圣地,每年旅游业收入超过几亿元,但也给大九湖湿地带来了大量垃圾,污染生态环境,游客践踏草甸、沼泽,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重了湿地保护的压力,如何控制游客承载量,是摆在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面前的问题;第三是大九湖湿地退化趋势加剧。最近研究表明大九湖湿地生态破坏尽管基本得到控制,但人工湖和中生-旱生草甸面积具有增加趋势(罗涛等, 2015),说明沼泽湿地植被正向陆生植被群落演替。2017年4月的调研,我们观察到大九湖泥炭沼泽湿地有向沼泽湿地、中生-旱生草甸演替的趋势,且存在沙化土地(图1),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面临严峻的挑战。
4 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对策
目前,大九湖湿地已进入保护阶段,建立了省级保护区、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但如何科学修复大九湖湿地,合理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充分发挥大九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下一步能否保护和恢复好大九湖湿地的关键。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以期为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第一,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联合研究,为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决策。探索大九湖湿地放牧与牧场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提出科学的大九湖湿地载蓄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在合理利用大九湖湿地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大九湖湿地的游客承载量,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实现科学利用湿地资源,切实保护华中地区这片亚热带高山泥炭沼泽湿地。泥炭沼泽在固碳(周文昌等,2016 a)、蓄洪调水、净化水质(胡鸿兴等,2008;2009)、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何报寅等, 2003; 朱诚等,2006;郑秋凤等,2014)和气候调节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康晓明等, 2015; 周文昌等,2016 b)。因此,加强大九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为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实施大九湖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科学修复大九湖湿地,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也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退化湿地恢复力度,采取退耕还湿(还林、还草)工程。同时,要切实解决大九湖湿地保护区劳动力转移问题,发展第三产业、湿地生态旅游业,深挖大九湖湿地文化,转移大九湖湿地劳动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另外,政府、管理人员也要引导当地居民思想转变,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对大九湖湿地居民、游客的湿地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第三,积极推进大九湖湿地试验生态站的建立,长期监测湿地生态环境要素,为大九湖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神农架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已在大九湖湿地3个湖(1号湖、5号湖和9号湖)建立了水文试验观测点、气象观测站,对湿地生态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监测;同时,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也向国家林业局提出建立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生态站,入网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开展湿地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杜耘,蔡述明,王学雷,等.2008.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湿地环境背景与生态恢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7(6):915-919
何报寅, 张穗, 蔡述明. 2003. 近2600年神农架大九湖泥炭的气候变化记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3(2):109-115
胡鸿兴, 何伟, 刘巧玲, 等. 2008. 大九湖泥炭藓湿地对磷、铜污染物净化作用的模拟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7(6): 920-926
胡鸿兴, 张岩岩, 何伟, 等. 2009. 神农架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对镉(Ⅱ)、铜(Ⅱ)、铅(Ⅱ)、锌(Ⅱ)的净化模拟[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8(11): 1050-1057
康晓明, 崔丽娟, 岳兴亮, 等. 2015.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大气调节价值评价研究[J]. 湿地科学与管理, 11(4): 23-25
李静霞, 李佳, 党海山, 等. 2007.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公园的植被现状与保护对策[J]. 植物科学学报, 25(6): 605-611
罗涛, 伦子健, 顾延生, 等. 2015.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植物群落调查与生态保护研究[J]. 湿地科学, 13(2): 153-160
尹发能, 王学雷, 余璟. 2007. 大九湖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 41(1): 148-151
余璟,王学雷,吴宜进,等.2008.神农架大九湖景观格局变化与湿地生态恢复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7(1):122-126
张晓云,吕宪国,顾海军.2005. 若尔盖湿地面临的威胁、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J]. 湿地科学, 3(4): 292-297.
张志麒, 王莉, 黎宏林, 等. 2015. 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鸟类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44(3): 33-36
郑秋凤, 张茂恒, 李吉均, 等. 2014. 大九湖钻孔记录的神农架地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J]. 地理研究, 33(6): 1167-1177
周文昌, 索郎夺尔基, 崔丽娟, 等. 2016 a. 排水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 36(8): 2123-2132
周文昌, 史玉虎, 潘磊, 等. 2016 b. 洪湖湿地大气调节价值评价研究[J]. 湿地科学与管理, 12(4): 27-30
朱诚,马春梅,张文卿,等.2006.神农架大九湖15.753 kab.p.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J]. 第四纪研究,26(5):814-826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ajiu Lake Wetland in Shennongjia
ZHOU Wen-Chang1SHI Yu-Hu1CUI Hong-Xia1ZHANG Zhi-Qi2YANG Jing-Yuan2
(1 Hubei Provincial Academy of Forestry, Wuhan 430075;2 Academy of Science of Shennongjia National Park Administration, Shennongjia 442400)
Dajiu Lake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subtropical alpine wetland in central Hubei province of China,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erving water and regulating flood, purifying water quality, and studying ancient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reasons for degradation, status of protec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ajiu Lake wetland. Proposals for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of Dajiu Lake wetland were made,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Dajiu Lake wetland.
Dajiu Lake wetland; Human activities; Protec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s
10.3969/j.issn.1673-3290.2017.02.07
2017-04-16
湖北省GEF湿地项目“加强湖北省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资助
周文昌,男(1983—),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湿地生态学和湿地评价。E-mail: zwclky@126.com
*通讯作者:史玉虎, 研究员, 博士, 主要研究湿地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E-mail: shiyuh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