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着民族的诗性
——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2017-07-25刘英团
文/刘英团
守望着民族的诗性
——读《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文/刘英团
曲黎敏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以《诗经》为源,在《诗经》中找寻共鸣与突破口,唤醒沉睡于内心深处的诗性。最重要的是,曲黎敏的《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以翔实的史料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制度以及“远古”的文化精神内涵。
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神魂意魄志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的差异。“《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所有的笑,都是心神外散,而唯有微笑,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诚如曲黎敏所言,“经”是根本,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诗经》,不仅是中国人精神的一个起飞点,也是原始先民生活的瑰丽展现。不仅君王在写、贵族在写,普通百姓在写,妇女也在写。所有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饱暖,都在通过诗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内心的欢乐、内心的骄傲……在《诗经》里,先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都如同孔雀羽翼上的眼睛一样熠熠生辉,那种率真、担当以及人生责任都唯美的淋漓尽致。
《诗经》把我们带进了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诗意生活中。《诗经》所表达的,不仅有愤懑的情感,也有赞美的言辞;不仅有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历史事件的记录;不仅是文学作品集,也承担着史书的功能。曲黎敏认为,在这世上,光做“人”是不够的,最好还要做一个诗人,最起码是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在《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中,曲黎敏不但解读了《诗经》的起源及意义,还对爱情、婚姻、男女、结婚、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并精选了60余首诗篇,亲自注释及翻译,使古诗演绎出万种风情。
《诗经》源起于人们在劳作与生活中对自然的真实体验,无论是描写美好的爱情,还是痛斥失败的婚姻,还是寄托对游子的思念,还是诉说劳动人民的艰辛,无不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用之知识,让你活着;无用之诗,让你活得美。中国人始终有一种能力来拉升生活的平庸,始终用诗性来丰富对生命的高度敬仰和高度赞美。这种精神的丰富性,便是从《诗经》开始。从《诗经》开始,诗性就注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中。在曲黎敏看来,每个人都有诗性,都在沉睡,需要唤醒。她在《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中批评很多人喜欢以“有用”“无用”来区别事物,其实“有用”的事物常常使人陷入庸常,而“无用”之诗却让人脱离庸常。“不管有没有文化,诗,只关乎我们的内心,以及我们的气势。”正如曲黎敏所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也唯有诗(《诗经》),可以让我们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