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改革驱动 促进产业融合
——兰州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2017-07-25王丽慧

甘肃农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产业化农产品

■王丽慧

坚持改革驱动 促进产业融合
——兰州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王丽慧

2016年,兰州市农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91元,农产品加工量达到317.4万吨,加工产值达到77.72亿元。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超过85%,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基地,培育兰州地方特色富民产业。制定都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苦水玫瑰产业、百合产业、中药材产业5个《发展规划》和《兰州市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创建2个省级农业示范区、10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和10个蔬菜生产基地、20个千亩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千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108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16年全市完成全双垄全膜、脱毒马铃薯等旱作农业109.5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3.19万吨。全市蔬菜、百合、玫瑰、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2016年分别新增8.6万亩、0.7万亩、2万亩和1.75万亩,分别达到108万亩、10.24万亩、17.79万亩和21.21万亩。产量分别达到312万吨、4.91万吨、3.25万吨和3.6万吨。全市畜禽饲养总量净增65万头只,达到798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4.4万吨。

强品牌,提升兰州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打造“高原夏菜”、“兰州百合”、“苦水玫瑰”、“甘草羊”等特色优质品牌,组织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大型农产品推介会,借助“一带一路”、“兰洽会”等平台开展特色农产品展示。“兰州百合”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百合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市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128个,全市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抽检定量检测蔬菜样品29个,合格率为100%。全市认证无公害面积近200万亩,认证绿色食品112个,认证企业60余家。兰州特色绿色农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和欢迎。

兴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收水平。按照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着力延伸完善产业链条,着力扶持爽口源、东方天润、金佑康等企业开发加工产品,促进农产品产地市场壮大,全面启动建设“兰州高原夏菜蔬菜物流交易中心”项目,努力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全市建成农产品市场26个,建成蔬菜保鲜库120多家、库容量156万立方米、年周转能力1000万吨以上。引导企业实施百合、玫瑰、中药材、畜禽屠宰等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2016年全市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317万吨、年加工产值达到77.72亿元。

促融合,发挥农业接二连三的纽带作用。坚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制定《兰州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培育壮大鑫源牧业、榆中牧鑫、华清农牧、爽口源、东方天润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项目,积极拓宽农业发展空间,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从物质向精神文化功能拓展,促进城乡、区域、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育主体,培植农村发展新动能。

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培育壮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示范性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85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85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型合作社262家,市级以上示范型家庭农场79家、入社成员5.2万户、带动农户13.4万户。

推改革,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见及管理实施细则》,强力推进农村金融试点改革,成功挂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进农村担保试点工作,推进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全力开展推行肉羊、设施农业、中药材3个险种,试点高原夏菜、百合、玫瑰3个险种,扩大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全市大胆创新,摸索出如康源农业、榆中瑞丰、新区康瑞等项目以现代设施农业为基础,以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高三新”的农业内部融合发展模式;以华清农牧、榆中牧鑫为重点的全产业链融合模式;以鑫源农牧、富源农业为代表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反哺发展模式;以中渭农业、榆兴农业、富源农业为代表休闲观光农旅结合模式。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如中基农业在永登县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同联结型,发展标准化蔬菜产业基地0.5万亩,使基地农户因发展高原夏菜产业获得收益2000多万元。亚峰园林采取“公司+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合作联结型,启动建设花语小镇项目。金佑康采取“集团公司+公司+合作社”,又带动农户的股份联结型,尝试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投入苗木、设备、技术等,农民务工经营,按劳取酬,按股分红。这些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使企业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近年来,兰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发展方式粗放,种养加结合不够紧密,一二三产发展融合度低,产业发展规避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以及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大型经营主体不多,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尤其是精深加工能力偏弱。还有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发展受土地规划影响,一些大项目、加工类项目落地困难等多种困难。

下一步,兰州市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人才、资源、金融、模式等方面的潜在优势,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扶优扶强一批专业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全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在发展思路上实现新突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拓展思维,以管理企业的思路统筹谋划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创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研发到市场策划都开展企业化模式运行。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在区域规划上实现新突破。要引导农户开展资源整合,实现大户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乡镇要打破单打独斗模式,加强区域横向协作,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区域的主导产业,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真正在规划上实现区域规模化新突破。

在机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前提。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在于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整合城乡要素,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生产与市场对接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联合兼并、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发展成长为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流通经营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对同一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分散的情况,要打破品牌藩篱,集中力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创建众多代表兰州特色的品牌,提高农产品价值。

在品牌化标准化上实现新突破。保护地方农产品地理标识,支持和壮大龙头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大力发展品牌战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资格认证,以更多的品牌和名牌开拓更大的市场。

在政策扶持上实现新突破。省市县三级财政联合扶持和补贴农业产业化经营。补贴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补贴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奖励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突出贡献者。

在农民企业家素质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实地考察、网络媒体阅览,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助力农民企业家打开思路,拓宽视野,拓展思维,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作者系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农艺师)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产业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