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创制桑蚕天然有色茧新品种
2017-07-25金英李凤芹张海东
金英,李凤芹,张海东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吉林132012)
杂交创制桑蚕天然有色茧新品种
金英,李凤芹,张海东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吉林132012)
目前,国际市场上天然有色蚕丝十分紧缺,价格是白色蚕丝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供不应求。选育有色茧实用品种或用其他方法生产有色蚕茧,并及时进行大规模深度开发,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和商业前景,是振兴蚕业的新途径。本实验通过保护整理及引进地方品种和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出了天然色蚕茧新品种吉限A×彩二,其茧色介于两亲本之间,全部为黄色。
有色茧;吉限A×彩二;桑蚕品种
随着全民文化修养和素质的提高,“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衣、食、住、行的需求产生了新的理念,“绿色”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蚕品种的选育目标和理念也应该随之调整,选育有色茧实用品种或用其他方法生产有色蚕茧,并及时进行大规模产品深度开发,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和商业前景,是振兴蚕业的新途径。
本实验通过保护整理及引进地方品种和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出天然有色蚕茧新品种,满足了人们对蚕茧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天然有色茧品种培育成功,将有利于扩大蚕丝生产新的领域,提高我国茧丝绸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也能提高蚕农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茧丝绸产业升级。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地点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巴虎科研基地。
1.2 供试品种及来源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保育品种:吉限A、菁松×皓月。河北省引进品种:彩二、彩大、彩苷、安四有花。
2 试验方法
2.1 饲养形式
小蚕塑料薄膜防干育,大蚕普通育,全龄四回育。
2.2 试验区设置
四龄起后,每个蛾区随机数蚕400头为一个试验区。
2.3 对照品种
菁松×皓月。
2.4 选育方法
引进品种的驯养与性状改良,通过混区饲养和单蛾饲养,优良性状和单一性状综合评定,个体选择和蛾区选择相结合,使目的基因型累代提高,形成稳定的系统。选择目的性状卵、幼虫、茧、蛾进行留种继代。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将家蚕黄茧限性品种与引进有色茧土种进行杂交,从中选择茧色鲜艳纯正、生命力强、茧质成绩优良的目的性状,达到创制目的。
3 试验结果
3.1 引进品种的驯养与性状改良
对4个引进品种进行驯养,各桑蚕品种的生物性状和经济性状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从生物学性状上,引进土家有色茧品种彩大、彩苷、安四有花为三眠蚕,引进时茧的颜色整体较浅,彩二是浅黄色、彩大是桔红色、彩苷和安四有花是肉红色。从经济学性状上,刚引进的有色茧品种产卵量较少,大部分为无精卵,孵化率相当低且发育较慢,经过五年驯化饲养,平均孵化率达到90%以上,彩大提高的幅度达到70%。彩大、彩苷、安四有花是三眠蚕,其茧层率非常低,仅为正常饲养桑蚕的一半,经过改良,这些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彩二提高幅度最大,茧层率由17.5%提升到20.5%。
表1 生物学性状调查表
表2 经济性状调查表
表3 2010年~2012年有色茧杂交试验调查表
表4 2013年~2014年三年平均成绩
表5 农业部蚕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解舒净度检验成绩表
3.2 通过杂交育种创制有茧色新品种
2010年~2014年间,以吉限A为母本,分别以彩大、彩苷、安四有花和彩二四个有色茧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创制,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吉限A×彩二的成绩与对照相仿,全茧量高于对照。2013年~2014年间开始重点对吉限A×彩二的正反交进行饲养调查,结果见表4。
通过五年彩色茧杂交创制试验:吉限A×彩二经济性状较理想,正反交成绩比较突出,所获得的蚕茧全部为黄色茧,颜色有别于两个亲本,介于两亲本之间,为四眠蚕,龄期在25天左右。从表4可以看出,吉限A×彩二的茧层量和茧层率春秋成绩虽略低于对照,但其全茧量却高于对照,并且万蚕收茧量和万蚕茧层量也优于对照。
2014年秋季对吉限A×彩二进行缫丝鉴定,以菁松×皓月为对照,成绩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吉限A×彩二的缫丝成绩与对照相近,品质优良。
4 结语
4.1 引进品种驯化及改良
经过五年驯化饲养,各品种的经济学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彩二提高幅度最大,茧层率由17.5%提升到20.5%。彩大、彩苷、安四有花因为是三眠蚕,其茧层率非常低,仅为正常饲养桑蚕的一半,全茧量和茧层量也很低,在生产应用上受到一定的制约。
4.2 创制出有色茧杂交品种吉限A×彩二
吉限A×彩二经济性状较理想,为四眠蚕,茧层率虽然低于对照菁松×皓月,但其茧形大,全茧量重,所以它的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均高于对照。而且蚕茧颜色全部为黄色,提高了彩色茧的产出率,缫丝成绩优异,生产中可以应用。
S881
A
10.14025/j.cnki.jlny.2017.13.014
金英,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蚕桑育种及蚕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