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文明

2017-07-25

大众考古 2017年2期
关键词:亚马逊文化

知文明

家养绵羊在青铜时代已“现身”新疆

日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尤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等学者采用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和分析青铜时代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出土的绵羊骨骼,依据羊盆骨的形态特征判断个体性别,确定石人子沟遗址出土的绵羊是家养动物,且饲养和开发技术已处于成熟阶段,这说明家养绵羊出现的时间应该更早。(张春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14日)

夏商时期牙璋分布或为最早中国雏形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日前表示,20多年考古研究发现,夏商时期牙璋分布比“禹迹”的空间有过之而无不及,两者覆盖广袤的范围,又与日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版图大致吻合。夏商时期牙璋分布的共同区域,可能分享着近似国家政治思想的理念,显示“吾土吾民”共同意识的逐步形成,是最早中国的雏形。同时,牙璋分布与春秋以后“大一统”主义,两者间存在有思想内在脉络的传承,也对东亚地区纵横数千公里超巨型帝国一统局面形成起了重要的影响。(孙自法,中国新闻社)

秦汉三国时期食物的品种

秦汉三国时期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内容不断得到改善。这一时期的饮食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饲养及捕猎的动物、调味品、乳制品及茶等。做主食的粮食主要有黍、稷、麦、稻、麻、菽、高粱、芋等,另有荞麦、青稞、小豆、豌豆、扁豆、黑豆、胡豆、绿豆、胡麻、鹊纹芝麻等。蔬菜有根茎类、茎叶类、葱蒜类等。水果与干果主要有桃、梨、枣、酸枣、杏、李、柿、梅、杨梅、青杨梅、仁面、罗浮栲、广东含笑栗、枇杷、柑橘、柚、荔枝、桑椹、银杏、松子及香瓜、甜瓜、菱角等,以及传入的葡萄、胡桃(核桃)、石榴、无花果、橄榄、番木瓜、西瓜、胡瓜等。肉食主要来源于人工饲养的畜禽类动物,包括马、牛、羊、猪、犬等家畜及鸡、鸭、鹅等家禽,另在西北地区还饲养有驴、骡、骆驼等牲畜。捕猎的食品大致包括山林中的兽类及水中生物两大类,另有一些两栖类动物及昆虫等。调味品主要包括花椒、姜、葱、蒜、茱萸、木兰、桂皮、茴香等及盐、酒、酱汁、醯酸、豉、酱、曲等。(刘尊志,《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古DNA揭示非洲贸易路线

Koma Land文化在公元600~1300年间是加纳北部主要的考古学文化,复杂的人物泥塑供品是其代表性遗物。考古学家使用无菌棉签取样了泥塑腔洞内的残留物,通过样本分析,发现了芭蕉、香蕉、松树和各种草的DNA。这些草种可能来自本地,但芭蕉和香蕉并非加纳的本土植物。该研究为了解Koma Land人贸易路线打开了第一扇窗。(据科学网)

亚马逊地区的古代文明

传统观点认为亚马逊地区印第安人没有历史,只有民族志,考古学家因此很少在亚马逊森林地区进行考古发掘。近年来,欧美和巴西考古学家在亚马逊森林中进行探索,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但已取得的成果表明70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逊地区前哥伦布时期的文化遗迹丰富,有着世所罕见的文化多样性,每一个流域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世界。(斯蒂芬·罗斯坦,《环球科学》2016年8月号)

中国文明早期对于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

先秦到汉代多种文献记载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尚书·禹贡》记载“五服”的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如果采用当时的1里等于250米,则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的范围正好符合以中原为中心的欧亚大陆东—西、南—北的距离,“五服”的范围也正好符合东至海、西至流沙的范围。《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竖亥测量大地的结果“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这个数字符合步行测量欧亚大陆南北距离实际需要走的步数。因此,中国文明早期在夏代建立的前后,也就是从帝尧到大禹的时代,曾经对大地进行过由东到西、由南到北的测量,向东到达中国的东海,向西到达地中海,向南到达中国的南海,向北到达北冰洋。当时测量的方法是步测,1步相当于125厘米,200步为1里,1里相当于250米。中国早期的文献中反复提及“四海”的概念,正是对大地测量的反映。(徐凤先,《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亚马逊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谁远谁近?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亚马逊推荐:TOP 25热销玩具清单
苹果亚马逊结束“App Store”商标争夺